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波斯语课》观后感

时间:2023-09-07 07:52:01

相关推荐

《波斯语课》观后感

学习语言,对大多数人是痛苦的事。我们不断的push自己,在老师、父母、升学的压力下,我们使劲浑身解数去背单词。十年后最终剩下的,或许只有Fine,Thank you,And you。

二战期间,一位德国军官想学习波斯语。

一位犹太人被处决前,谎称自己是波斯人。

德国军官要验明真伪,犹太人谎称自己叫雷扎,临时编凑了一些单词和句子蒙混过关。

军官命令犹太人暂时在厨房帮厨,结束工作后,去教他波斯语。

主人公雷扎心里知道,只要稍微露出马脚,便是被处决的命运。

雷扎很快迎来了新的挑战,他要一次性翻译40个单词,他也认识到这中间有三个难点。

一是需要大量编造单词发音。

第二是下次说起这个单词时,还能流畅的复述。

第三,容错率是零。

在考核即将来临之际,他被命令誊录集中营中犹太人名单。他借助名录上的名字,稍作串改,创造了40个“波斯语”单词的发音。在名录的帮助下,又一次过关。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不久之后,将有一位会说真正波斯语的人来到集中营...

·人物

《波斯语课》这部电影改编于小说,其中真正难得的是它的故事核心足够简单,同时又寓意深刻。在冲突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进展到人生体验的极限。

当军官用犹太人名录所编纂的“波斯语”作诗时,那美好的、向往散漫自由的诗句都沾染着血色,是无数无名之辈的冤魂。随着这强烈的反差讽刺,令我不禁要想,这位德国军官有做错什么吗?

他第一次听到“波斯语”诗句时,那悠然陶醉的神情;他咬牙切齿的表达对欺骗的厌恶;他谈到爱情时带着羞涩腼腆;他有精湛的厨艺,希望未来能在德黑兰开一家德国餐厅;他在职权范围内救了这位犹太“教师”数次,也没有亲手杀过一人。

有人说不发声便是恶。也许在这样的体制与教育的前提下,在人命如草芥的形式下,我们不应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轻松地批判一个普通人。军官最终在机场说着没有人听懂的波斯语,最终被怀疑是德军被抓。他愤怒至扭曲的面庞令人难过又好笑。

在剧作上,能创作出这样的人物相当难得。这样的人物结合时事背景,往往也能产生奇妙的反应,让观众在其中体会到难以言传的情绪并陷入深邃思辨。要知道,电影中的那个世界,距离如今,也不过才70几年。

相比军官,雷扎的中后段的行动稍显无力。主人公在这一趟旅途中应尽展所能去对抗阻碍,在危机边缘进行抉择,面临人性的拷问。但从电影的中段向后的两个主要事件中,雷扎的确处在危机之中,但危机都是由他人化解。尤其波斯人到来时,个人更倾向于主人公雷扎有手握刀柄的时刻。

在这一刹那,他将取舍的,不是简单的生与死,而是像恶魔一样活着,还是毫无尊严的死。随后可以是同寝囚犯哥哥替他解决危机,雷扎在接下来去顶替同寝囚犯弟弟的行为,将会更容易被观众所理解,最重要的是可以突出主人公的情感魄力。毕竟他所要对抗的,表面上只是一个德国军官,一位似乎智商不太达标的,有些理想主义的大厨。但深挖下去,他是要证明,是即便死亡,他也依旧可以维持自己的道德准绳。这是对“未杀一人”的德国军官绝佳的讽刺。

在本片的次要角色中,其中有一场戏处理的相当值得称赞。在军官得知战败消息,准备逃亡时。一直怀疑是假波斯人的下等兵去指挥部报告中尉出逃,而指挥官却冷着脸斥责他擅离职守。下等兵走出办公室,深深地陷入迷茫。

这一场戏给了这位贯穿始终的配角一个有力结尾。我们可以猜测到他青年时期经历过何种“红又正”的思想洗涤,他毫无愧疚的屠杀犹太人,面对军官的不当行为,即使身处低位也要立即上报。而此刻他发现,他所侍奉的信仰在高层眼里,不过是所谓的游戏规则,而此时,游戏结束了。

本片于次要人物所行进的次情节,一定程度上对影片的第二幕B面进行了内容填充,也对影片的节奏进行了或舒缓释放或聚集张力的功能作用。但在几位下级士兵中发生的故事难免会让观众想问,然后呢?原因在于次情节的戏剧结构不完整,亚里士多德在几百年前说出三幕式是故事结构的基础,如果人物只有一个重大逆转,人们情感上会觉得人物没有走到终点。

·摄影

本片的摄影在技法上,没有夸张的机位运动,没有炫技的光处理,没有具有标识度的风格,但这些看似简单的拍摄手法都极其精准的抓住了一个场景需要表达的内核。

在本片几次教授语言的场景里,一个胡编的认真,一个学习的认真,不由得令人忍俊不禁,但同时这又是涉及生死的场景。其中镜头是静止的,环境是无声的,此刻的我仿佛就站在房间的一角,屏息注视着场景里发生的一切。

在雷扎誊录名单时候偶然发现可以用来编纂单词发音时,镜头缓缓推动,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雷扎在这一刹的灵光闪现,接着便追寻着灵感的痕迹并在现实中去推理验证。

也有很多时刻,镜头是相当不经意的。可能只是远远的大全景,也有可能一晃而过,就像不经意间的匆匆一瞥,但发生的事情却是肆无忌惮的杀戮,是那样的随意,那样的司空见惯。这简单的一撇,构建出一个足够客观,足够荒谬的环境。一条人命,为何竟引不起摄影机的一次驻足,其原因是令人毛骨悚然的。

电影中,内心的冲突是通过潜文本来戏剧化表现。当角色被注入生命,观众透过角色的言谈举止,“看”到其外表下的思想情感。而通过潜文本来戏剧化表现角色内心冲突的能量相当大,也正是因镜头可以把人物的内心独白送到台前,才造就电影的独特魅力。

·结尾高潮

本片的结尾,在雷扎背出2840个名字时,虽群演调度稍显做作,但整体上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近期同样有一部电影,《芝加哥七君子》结尾同样以读出亡者名单为结尾高潮。这些在战争中因各种原因死去的人,有名有姓的呈现在所有人面前时,人类应为自己的愚蠢行径反思。

戏剧再夸张,也演绎不完已显露的人性。

愿世界和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三月的心思2024-03-05 08:16三月的心思[四川省网友]123.0.166.32
    完《波斯语课》深深被片中温馨故事感动对影片中主人公们充满了敬意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这部纪录片。
    顶1踩0
  2. 『伪原创』教♍授2024-01-20 08:10『伪原创』教♍授[安徽省网友]203.2.140.251
    2.
    顶0踩0
  3. 逆光追觅2023-12-06 08:04逆光追觅[澳门网友]203.57.73.10
    《波斯语课》真是部令人耳目新纪录片让我对波斯语和波斯文化有了全新了解非常有意义!
    顶4踩0
  4. 淡淡的雨2023-10-22 07:58淡淡的雨[西藏网友]103.42.30.159
    1.
    顶49踩0
相关阅读
波斯语课:那些化为了单词的名字 无法原谅你的罪恶

波斯语课:那些化为了单词的名字 无法原谅你的罪恶

一辆德国纳粹运送物资的卡车上,有一群除了等待死亡什么都做不了的犹太人

2013-08-19

《波斯语课》每一个单词 都是鲜活的生命

《波斯语课》每一个单词 都是鲜活的生命

这种新的波斯语,仿佛一座刻满了名字的纪念碑,让人们铭记这段黑暗的历史

2010-11-26

《波斯语课》:真实事件改编的二战集中营题材故事片 值得观影

《波斯语课》:真实事件改编的二战集中营题材故事片 值得观影

有字幕提示本片改编自真实事件,但这一真实事件指的应该是二战历史,因为波斯语课的剧本是由德国作家沃尔刚夫的短篇小说一种语言的发明改编而来

2012-08-22

以语言的名义 记住他们的名字与生命:《波斯语课》

以语言的名义 记住他们的名字与生命:《波斯语课》

我们的名字,我们的记忆,都由语言组成

201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