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古代语言文字:富有弹性的——语言结构

时间:2023-07-08 05:25:01

相关推荐

古代语言文字:富有弹性的——语言结构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语言文字:富有弹性的——语言结构,

同西方语言相比,汉语的组织方式有很强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的根源在于汉语建构的简易性。我们说汉语的结构是弹性结构首先在于汉语语词的分合伸缩具有不固定性。汉语的词义功能具有发散性。这与西方语言词类那种把词的性质固定在词形的样态上完全不同。汉语里应用最广的构词法是词根复合法,这种构词法跟由词结合为词组的造句法基本一致。汉语的词只要语义配搭就可以枯连在一起,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

所以汉语里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多功能的。《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本是形容词,这里第一个“老”当动词用,第二第三个“老”当名词用。《左传》中单音词“雨”的动词用法占62%,名词用法占38%;“衣”的动词用法占61%,名词用法占39%。在汉语中,诸如此类的词的兼类非常普遍。而且汉语动词、形容词无论做谓语还是做主语、宾语都是一个样,不需要有词形的变化,名词既可做主语、宾语,也可做定语、状语,甚至谓语。汉语语词的意义又往往是可以虚实转换的,体现出语言表达中强烈的主体意识。由于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序也因此成为汉语里重要的语法手段。同样的语素,次序不同,就构成不同的词;同样的词,次序不同,就组成不同的短语和句子。为了适应运用上的需要,语序可以改变。所以汉语不像西方语言的句子那样以动词为中心搭起固定框架,以“形”役“意”,而是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用一个个语言板块按逻辑发展的需要来完成内容表达的要求。

由于汉语的语词活动能量大,语言结构弹性大,这就为汉语运用的艺术化提供了很大的主体空间,从而形成汉民族文学的独特风格。臂如代表语言艺术高度成就的中国古典诗歌,诗句最常见的组织方式就是错综(把一个词或词组拆开)和倒置(把通常的词序颠倒)。这一修辞艺术的出现一方面与汉语的特点如缺乏形态、结构灵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汉字本身的特性相关。因为汉字绝大多数都是兼具形音义的独立单位,所以很容易把两个汉字拆开,或者把某些汉字从后面移到前面。把汉语的这种灵活性运用到极致的无疑是回文诗。回文诗的代表作是《璇玑图》。此诗据《晋书·列女传》说是窦滔的妻子苏惠的作品,共841字,回环反复地读,可得诗3752首,可谓汉文字的一大奇观。事实上,在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字中也只有汉语才能在句子中进行这样的前后调动以形成可回环反复的格式。正因此,回文这种调换词的排列次序,使顺读倒读都可成文的形式成为汉语特有的修辞格,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和趣味性,譬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都是回文格的妙用。

汉语利用语词单位单音节的特点,以单音词构成单音步,以双音词构成二音步,只须把单音词与双音词巧妙运用,使之错综变化,就自然造成汉语的节律。所以汉语言讲究节奏,音调,富有音乐美。中国古典诗歌同样把汉语言的这一特点表现得十分充分。汉语诗歌句子整齐,因为汉语的音节和字一致,以“字”为单位,每一句诗中包含同样数目的字,就显得声音和谐、形式整齐。这种要求诗句长短整齐到后来便形成了某些体裁固定的规矩:格律。诗歌为了增强其音乐性,在节奏上要求讲究格律、押韵;在音调上讲究平仄相济,以增强语言的抑扬顿挫,从而生成优美、和谐的美感效果。

修辞是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汉语修辞格的特点也与汉民族的语言文字密切相关。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而汉语是非形态语言,没有词形变化的约束,这两个特点在汉语修辞中得到充分运用,其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对偶。

汉语语言单位组合灵便,汉语一字一音节,一字一块,整齐相对.因此汉语非常容易组合成音节数目相同而结构上平行的语句。我们几乎可以说,汉语和汉字从它产生开始就为由短到长的对偶提供了极合适的条件。在世界诸多语言文字中,这种独特性质是其它语言所不具有的。而且,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很容易押韵。大量运用整齐押韵的语言结构是汉语修辞的特色之一。从古至今无论口头上还是书面上,无不大量使用这种对偶的形式。概括地说,构成对偶的语言手段有三:一是音节相对。相对的两句,音节总数相等;相对的词,音节也相同。二是语法结构相对。相对的两句.语法构造相同或相近;相对的词.词性相同或相近。三是声调相对。相对的两句,平仄相对。对偶句充分反映了汉语的特点,整齐对称而又抑扬和谐,给人以语言文字美的享受。

对偶在诗歌中叫对仗,它是古代律诗格律的重要支柱。杜甫七律《登高》中的四句,就是这样形式优美、内涵丰富的对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额联出句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与对句的“不尽”、“长江”、“滚滚”、“来”两两相对,词性和结构形式完全相同;颈联出句的“万里”、“悲秋”、“常”、“作客”与对句的“百年”、“多病”、“独”、“登台”相对应,很为工整。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对联也是这种修辞方法的独特运用。毛泽东在文章中曾引过这样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上下两联词语相对,音节、词性相同;上下联句式亦相同,都是主谓谓语句;上下联平仄也是相对的。对联可以说是律诗的额联或颈联的扩大、缩小和灵活应用。对联发展到今天已成为集诗、书、印、装为一体的汉字文化特有的综合艺术品,是显示和驾驭汉语汉字能力的广裹无垠之地。对偶在散文中也被广泛应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甚至产生了一种全篇整齐、对偶押韵的文体——骈体文。在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大量使用整齐、对偶、押韵的语言形式以达到特定的目的,是汉字所提供的一种独特的实用性修辞手段,为别种语言所少见。

汉语的词也有较发达的重叠形式,叠字连续而集中地使用就成为修辞的特殊方法:复叠。李清照“声声慢”的开头,连叠七字,历来为人所称赞:“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连七组叠字,把一个长于贵族之家,中经战乱丧夫,如今过着“飘零遂与流人伍”生活的女人的心情,形象而深刻地表现出来。叠字加强了语义,声音的重益又加强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抒情效果。此外,与汉语汉字密切相关的还有顶真、拆字等极富民族特色的修辞格。显而易见,汉语的修辞格所具有的民族性正是汉民族语言文字特点集中而富有美学色彩的表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坳上行2023-10-20 18:06坳上行[北京市网友]203.12.71.235
    古代语言文字真是富有弹性的,它们的语言结构让人叹为观止。
    顶0踩0
相关阅读
广东省深圳市2020—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2020—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材料一宋祁玉楼春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2022-12-12

以汉代瓦当文字艺术的处理方法作为基本参考 吸取其精神

以汉代瓦当文字艺术的处理方法作为基本参考 吸取其精神

以汉代瓦当文字艺术的处理方法作为基本参考,吸取其精神

2007-07-01

语言的无限延展

语言的无限延展

作者:黎荔在我向来的评价里,一个富于延展性、适用范围极为宽广的句子,一定是好句子。因为,这个句子可以通往无数个远方。比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

2022-11-25

掌握诗歌的句法与语序技巧 可令文字变得更警策有力 案例分析

掌握诗歌的句法与语序技巧 可令文字变得更警策有力 案例分析

历代诗话中有观点认为诗歌的句法要遵从字法和章法,如刘熙载从篇章学的角度总结道:然欲定句法,其消息未有不从章法篇法来者

202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