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爱读也爱写曾发表小说 的哥王衍磊有个文学梦

时间:2023-09-09 05:49:02

相关推荐

爱读也爱写曾发表小说 的哥王衍磊有个文学梦

来源:半岛都市报

开车到处跑,走过许许多多地方,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这些都是阅历……对创作是有好处的。”

“生活压力宽松些了,就挪点时间给爱好;压力紧张些了,就挪点时间给生活。”读书写作是一辈子的爱好,“必须坚持下去”。

——王衍磊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肖玲玲

“城市曾经令他向往,然而他的前脚刚刚踏进城市,他的后脚刚刚从农村的土地上抬起,他却又情不自禁地回望农村了……”这是张秋人《多恼城》中的句子。

张秋人是王衍磊的笔名,王衍磊是岛城一名出租车司机。44岁的他从小爱书,就算工作繁忙也不曾放下书本。他还酷爱写小说,近5年来写了20多万字。他的短篇小说《多恼城》还发表在了《青岛文学》2016年07期上。虽然他的文学梦在身边人眼中是虚无缥缈的,但“人总是要有梦想的”。读书写作是他一辈子的爱好,他会一直坚持下去。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记者走近这位出租车司机,听他讲述读书和写字的故事。

>>>习惯

书本随车带,得空看两页

44岁的王衍磊是岛城一名普通又特殊的出租车司机。说他普通,因为他和其他出租车司机一样,靠活、拉客、奔波、换班……日复一日;说他特殊,是因为他的爱好与坚持,他不爱追剧不爱上网,却独爱读书……

“每天都会读书。”王衍磊告诉记者,他老家聊城,1994年中专毕业后就来到青岛工作。因学的是汽车修理,他来青岛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发动机厂做车间工人。一年后,因为工资太低就离开了,“后来又做了汽车修理工作,之后又卖了几年菜,2002年开始开出租车,一直到现在。”从他的讲述中,可以看出,无论他的专业还是他的工作,都与读书没有太多交集。但他就是爱书,“从小就爱。”

老家农村的他,在那个年代,身边根本没什么书籍可读,他就把能找到的小人书都读完了。“真正开始读课外书,应该是在初中的时候。”王衍磊说,当时他的作文很好,每次写的作文都作为范文被老师朗读,“老师经常在班上说,我这作文要在城市里,就能发表了。”也是受到老师的鼓励,他对文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对看书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那时候就算是学校里,课外书也很少,我就什么也看,天文、地理、历史,有啥看啥,非常杂。”

他的这个爱好,就这样一直延续至今。就算生活不易,就算工作劳累。现在,他每天早上5点一刻就起床,5点50分就出车了,早饭都顾不上吃,来回奔波忙过早高峰,上午9点到12点之间,他将车停下找个地方吃点饭,休息个10分钟、20分钟,实在累了就眯会儿,不累就捞出随车携带的书,看上几页。有时候在靠活等客的间隙,他也会看上几眼,“三五分钟也是空嘛。”

>>>爱好

最爱逛书摊,名著当宝贝

王衍磊告诉记者,他一般下午4点半左右交班。这样看来,他的时间还是挺宽裕的。其实不然,工作的角色谢幕,家庭的责任又接着压了上来。因为妻子工作忙,回到家他还要忙着给孩子做饭,收拾家……晚上七八点后,他才能捧起心爱的书,不定时地读上一段。当然,在王衍磊看来,读书不能光贪多,“思考和读书同样重要”。所以,同样一本书,他可能会反复去读,去思考,去领会。“我最喜欢的书是陈忠实的《白鹿原》。”这本书,他已经反复读了5遍。他特别喜欢这种直击内心揭露社会现实的文字。《百年孤独》《苔丝》《习惯死亡》《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都是他珍爱的宝贝。王衍磊告诉记者,由于多次搬家,自己的书丢失了不少,如今带在身边的,只剩几百本。

虽然进入互联网时代,但相比网上阅读,王衍磊直言自己更爱读纸质书本,“感觉网上阅读碎片的、‘快餐’的东西比较多,没有什么意境,也没有文学的气息。”他喜欢手捧书本的那种实实在在的感觉。而在购买书本方面,不会网购的他只有两种选择,书店和地摊。当然,他更倾向于地摊购书。

“我是开出租车的嘛,不管跑到哪个地方,看到有地摊卖书的,我就尽可能地多划拉点,便宜嘛!”说到这,王衍磊非常感慨,因为现在卖书的报摊报亭不多了,“确实在网络冲击下,看纸质书本的人少了很多。”但他认为,越是在这种情形下,就更应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阅读风气,引导大家读书看报,“建议多建设几个报亭书亭,既美观又有文化气息。”很多人或许觉得利用率不高很浪费,但王衍磊觉得非常必要,“你看不看书,那是你的事,但可以给你创造这种环境。”

>>>收获

业余爱创作,曾发表小说

爱读书,读得多了,难免“手痒”,想要自己写东西的念头越来越强烈。王衍磊说,在刚来青岛后,他就经常向青岛文学编辑部投稿,但一直没有回音。直到一位徐姓编辑给了他回音,“可能因为我投稿比较频繁吧,当时他跟我说,文章写得不错,但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活。”当时这位编辑的话让当时生活困顿的王衍磊豁然开朗,一方面,他认为当时自己的文字肯定不够成熟,才不能得以发表;另一方面,生活和喜好是不一样的,得理清这个关系。“我首先得保证自己的生活,还有在生活中有所沉淀。”就这样,他把投稿的事搁置下来,打拼生活,但读书和写作,他从来没有放下过。

打理好了自己的生活,一直到2014年前后,他又开始投稿。在这之前,他一直都是手写稿,这次投稿,他遇到的高姓编辑,建议他用电脑写作。正好孩子上学也需要电脑,王衍磊就买来一台,开始自学打字,“因为我小时候学的汉字发音都不准确,当时一个字要拼好几遍,写一篇小说可太不容易了。”后来,他的短篇小说《多恼城》终于在《青岛文学》上发表了。发表的小说,用的是他的笔名——张秋人。“因为我是阳谷县张秋镇人,起这个名字当然是念故乡喽。”

“城市曾经令他向往,然而他的前脚刚刚踏进城市,他的后脚刚刚从农村的土地上抬起,他却又情不自禁地回望农村了……”这是《多恼城》里的一句话,也是这本书的主题,“表现的就是城市化进程的困惑。”王衍磊表示,这种困惑,有他个人的影子和个人的思考在里面,也有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在里面。“之前听两个朋友讲自己的故事,孩子上学时的艰难,以及工作中经历的人和事等。”还有工作中乘客给的感悟,两方面结合就是王衍磊创作的源泉。

■感言一辈子的爱好,必须坚持

在王衍磊看来,开出租车是为了养家。“但人得有梦想。”所以,他也把开出租车当成了追求梦想的一环,“开车到处跑,走过许许多多地方,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这些都是阅历。”王衍磊是一个感念生活的人,他说就算碰上不好的客人,他也不会太难过,而是把这段经历记在脑子里,“对创作是有好处的。”

然而,不论是读书,还是写作,在身边人眼里,都是难以理解的,“甚至觉得我有点神经病,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啊。”但王衍磊没有被这种不理解击退,而是一直坚持着。虽然工作很累,但读书写作,却让他在劳累中寻到了快乐,另一种含义的“累并快乐着。”采访中他总是强调,人还是需要有梦想的,“如果让我光坐着休息啥也不干,我反而感觉有点浪费青春。”

怕浪费青春的王衍磊,近5年来已经写了20多万字,基本全都是中短篇小说,其中成稿的也有七八篇了。所以在极为有限的闲暇里,除了读书,他还会挤出点时间“上网玩玩”,而他的“上网玩玩”就是写作、改稿。“人都是在进步的,昨天写的东西,今天再看会发现很多瑕疵,改掉不足,慢慢就把自己丰满起来了。”所以,这成稿的七八篇小说已经被他反复改了七八遍,“只要不发表,就会不停地改。”

如今,王衍磊十分享受目前的状态,因为他在生活和爱好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生活压力宽松些了,就挪点时间给爱好;压力紧张些了,就挪点时间给生活。”他表示,如果为了爱好打理不了基本的生活,也是失败。当然,读书写作于他而言也是一辈子的爱好,“必须坚持下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江之心2023-11-22 13:13江之心[辽宁省网友]39.146.64.112
    哇!王衍磊不仅是士司机还有文学梦想真是太有才了!
    顶0踩0
相关阅读
那一代人的友谊——沈从文冯至陈翔鹤

那一代人的友谊——沈从文冯至陈翔鹤

这场讨论收到250多篇文章,到1961年,结集出版,收入集中的文章仅占来稿的十分之一

2023-07-20

东皋书房|梦里花开知多少:如皋女作家朱广英的文学之路!

东皋书房|梦里花开知多少:如皋女作家朱广英的文学之路!

朱广英和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在作品研讨会上

2023-08-06

莫言获诺奖后独家授权 全球唯一中文繁体字纪念版来啦!

莫言获诺奖后独家授权 全球唯一中文繁体字纪念版来啦!

中国作家莫言,正斜躺京城寓所凉椅上,闲适自在地接受西班牙国家报的采访

2016-11-15

杨晓敏:我的文化理想

杨晓敏:我的文化理想

不仅如此,它还以事实证明,由于参与小小说写作的人成千上万,遍布社会各界,小小说的阅读热潮持续升温,仍有方兴未艾之势,正带动着精短文学故事叙述、

201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