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那一代人的友谊——沈从文冯至陈翔鹤

时间:2023-07-20 03:23:01

相关推荐

那一代人的友谊——沈从文冯至陈翔鹤

作者 | 槐荫书话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陈翔鹤担任《文学遗产》主编时,在1958年开展了一场关于陶渊明的讨论。这场讨论收到250多篇文章,到1961年,结集出版,收入集中的文章仅占来稿的十分之一。编者采取的办法,是将不同的学术观点摘录,或以综述形式,尽量体现讨论的全貌。陈翔鹤在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陶渊明、嵇康,除了组织这场讨论,他还创作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其中写陶渊明的一篇,冰心曾发表评论;评论文章不长,但她读后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当代人创作短篇历史小说,在那个高歌躁进的时代,不少读者感到意外和新奇。

在《沈从文文集》第十卷,有一篇《忆翔鹤》,沈回忆他与陈的相识及友情,反映了五四运动以后集聚在北京的文学青年的真实生活。沈在香山慈幼院工作时,陈骑着毛驴去找他,在香山的月夜,古松下,沈谈琵笆,两个贫穷而快活的文学青年如醉如痴。陈住在那里,沈早晚下山去厨房取几个冷面粗馒头,外带几个咸菜疙瘩,以粗茶淡饭待客,心里也是快乐的。沈从文骨子里是诗人。他写年轻时与朋友的相处,写有松树香味的香山和双清别墅吹来的荷香,意境深幽。那个年月,他和陈都在北京做着文学梦,“翔鹤住中老胡同,经济条件似较一般朋友好些,房中好几个书架,中外文书籍都比较多,新旧书分别搁放,清理得十分整齐。兴趣偏于新旧文学的欣赏 ,对创作兴趣却不大。”沈从文的回忆,写于1980年,距离他们追梦的时代已过去半个世纪,但他记与陈翔鹤的友谊,如诗如画,历久弥新。他还写到:“我的工作成就里,都浸透有几个朋友淡而持久古典友谊素朴性情人格一部分。”以沈从文的天真纯朴,能让他深情地回忆的人,一定错不了。

那一代的文学青年,为了自己的梦的实现,连生活也是在诗里。冯至在为《陈翔鹤选集》写的序里说,陈本来已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为了能和他们几个朋友在一起,复旦的学籍也不要,就跑在北京,在沙滩附近租房,到北京大学旁听。那个年代的北京大学,除了正式的学生外,社会青年可以随便旁听,无人干涉。冯记他这位朋友的习惯:“他惯于在夜里读书,往往读到鸡叫了、纸窗发白的时候。”陈直接读英文的外国文学作品,到旧书摊去买廉价的图书。冯的序里,还透露那个年代日本与中国之间邮寄图书的便利。冯说:“日本的丸善书店不断有书目寄来,只消发出一张订购的明信片,过些日子便会收到通知,用邮局代付的办法把一包订购的书从邮局取出。”冯至了解他的这个朋友,知道陈翔鹤只是从书本间接了解社会,他们几个朋友抱成一团共同办刊物,写文章,谈论文学时,是开心、安全的,但朋友分手各自讨生活后,由于陈翔鹤“感情真挚而又胸无城府,对外没有戒心而又易于感触,则亲自遭受到不少工作上的挫折、爱情中的痛苦”。陈自己在谈“沉钟社”的工作时也说:“我们的结合,是先有友情的存在,然后才从这种友情出发,以共同发表文章。”成立同人文学团体,编同人刊物,他认为只是友情的表现。“至于将来呢?在生活方面,我们是別无所图的!无论私人生活是多么的辛苦颠连,困窘不幸吧,我们也只想在艺术的本身上,求得一点成绩而已。”

陈的性情,还表现在他回忆李劼人的文章里。他与李是忘年交。抗战初,他们在成都文协共事,他记李老的性格和行事,把一个有办事能力又有文学创作能力的人写得很传神。我没读过李的长篇小说,也对李有了印象。

从几篇回忆文章看到,陈翔鹤虽然是个真挚、胸无城府的人,但他也具备李劼人那样的办事能力。他组织设计陶渊明的讨论,是一场对文学遗产如何继承,对古典文学、历史人物如何评价的大问题。如果只是个人会写点文章,是个书呆子,缺乏对学术界的了解,不能把握文艺方针政策,对陶渊明的讨论是难以善始善终的。讨论的成果,编为一集,是他的功绩。社会安定后,他的家乡为他编辑出版一本个人文集,收入他本来不多的小说散文创作,既是他青年时代的梦痕,也是他的朋友们对他的纪念。他只活了六十几岁,如果能亲手抚摸他编过的一本书,写过的一本书,他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小时候写作文,我就记得一个句子:“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陈翔鹤先生身后有《陶渊明讨论集》《陈翔鹤选集》,实实在在地为他曾生活过的社会添了一块砖、一片瓦。

*本文为孔网书友整理、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永远的傻B2023-10-26 03:46永远的傻B[广东省网友]103.24.186.181
    这一代人的友谊跨越时空,如同一首永不褪色的诗歌,让人感叹沈从文、冯至和陈翔鹤之间的深厚情谊。
    顶0踩0
相关阅读
世间的情话 至臻的真理 都蕴含在这些句子中

世间的情话 至臻的真理 都蕴含在这些句子中

当哈利遇上莎莉2 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挣扎、奋斗,没什么可抱怨的

2012-04-23

张新颖:一堂文学课

张新颖:一堂文学课

但对更多人来说,打捞旧纸堆有什么意义?我想到另一位研究沈从文的哈佛学者王德威,讲沈从文时多次提到抒情传统,我想,以王德威先生这封拒访信中关于抒

2010-02-14

原创:《边城》——这本书让诺贝尔文学奖动摇

原创:《边城》——这本书让诺贝尔文学奖动摇

但是正因为在自己,也才更有能力去更好的爱他人

2016-06-01

青未了/语言的力量

青未了/语言的力量

谈吐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你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向他人透露自己的修养究竟是高雅还是粗俗

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