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武汉市2021届高中毕业生三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3-09-03 07:54:01

相关推荐

武汉市2021届高中毕业生三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武汉市2021届高中毕业生三月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21.3.2

本试题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是指通过学习民法典,掌握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树立尊崇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培养运用法律保护合法利益的能力,从而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坚持做好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体现为以下三方面要求:

一是青少年民事法律知识体系要依照民法典展开。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公民的民事权利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把限制公权力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民法典则把保护公民私权利展现得尽善尽美。公民一切民事活动,大到签订合同、设立公司,小到缴纳物业费、办理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培育,需要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切身利益,切实遵循民法典设立的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法律规范,并依照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诉求和民法典的内在逻辑性,科学设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构建青少年民事法律教育层层递进、有效衔接的知识体系。

二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价值追求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从立法目的、原则到具体规则,都充分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民法典第一条指出:“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民法典提出民事主体平等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增加了见义勇为免责制度、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及业主居住权制度、保护胎儿制度、离婚冷静期制度、保护个人信息制度等等,充分体现了全方位、多层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事法律制度,积极将这些法律制度转换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进而形成自觉的法律行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社会行为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

三是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要更加注重大中小学校一体化与校内、校外协同化建设。民法典汇集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民事法律实践,吸收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优秀法律文化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涵盖范围广泛,内容博大精深。因此,需要进行持续、长久的浸润和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基于此,扎实做好青少年民事法律教育,一方面要强化大中小学校法制教育一体化建设,即根据民法典的内容和青少年成长阶段特点进行统筹安排、全面推进;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时代特征进一步营造法律教育的整体环境和氛围,在依托法制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和法制教育专职力量的同时,辅之以加强学校与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协同合作,更加有效促进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养成。

(摘编自张振芝、张莹惠《推进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基本要求与思路》)

材料二:

新学期第一周,身兼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长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走上北京二中讲台,为师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讲课中,张军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为题,聚焦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从中学生熟知的人和事讲起,从“民法典是一部百科全书,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是一部护身宝典,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义务”“民法典是一部共同约定,凝聚起保护未成年人的共同责任”等三个方面为师生们进行了详细讲解。

“民法典引导人们坚守公平正义。老人倒地扶不扶?民法典告诉你,要扶!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典对姓名权作出新规定,跟谁姓也有了更大的空间。第1015条规定,除随父母的姓外,还可以选其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比如奶奶或姥姥的姓。如果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长大的,也可以选扶养人的姓氏。最后,还规定起名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都是允许的。这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对公民姓名权的保障和法治的进步。”

“生活中,同学们用手机上网时,是不是下载了很多APP?同学们想过没有?这些APP给我们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了很大隐患和挑战。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后果难以想象。民法典第1034条规定,我们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都是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课后,高一学生陈庭轩感触颇深,法治课上的一个个小案例,让她知道民法典与每一个未成年人的成长保护息息相关,需要大家共同拥护。高三学生肖政谕说,能切实感受到法治发展与时俱进。

(摘编自李澈《民法典怎样保护“少年的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法典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宣示和保障了公民的民事权利,为公民进行所有活动提供明确而有力的法律依据。

B.民法典提出的原则及增加的制度,充分体现了全方位、多层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

C.民法典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民事法律实践、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优秀法律文化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成果之大成。

D.民法典实施后,在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公民可随意给孩子改姓起名,这反映了我国对公民姓名权的保障和法治的进步。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既要立足于民法典的实际内容,也要适应青少年成长的现实需要。

B.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民法典重在保护公民私权利,两者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支撑,但又互不关联。

C.依据民法典第184条的规定,“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D.如果公民的个人信息被手机APP泄露,公民可根据民法典第1034条采取法律行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侵害当事人的民事权利的一项是(3分)

A.某小区物业公司将小区中心花园出租给婚庆公司,收取了较大数额的“管理费”,并将此资金用于物业公司员工的福利发放。

B.小李给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起名为“李尚往来”,并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的出生登记手续,但受到了工作人员的质疑,不予受理。

C.某地一位女青年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后,遭到某些“键盘侠”的攻击谩骂,其身份证号、手机号、工作地点等信息被人公布到互联网上。

D.某市疫情防控部门向社会发布流调报告,通报确诊病例涉及的区域和场所时只提相关地点,隐去病例的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

4.如何面向青少年有效开展民法典教育活动?请依据材料简要说明。(4分)

5.材料一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这三个方面的论述顺序可否调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燕南园62号-记恩师林庚【注】

袁行霈

燕南园62号是一个中式的小庭院,庭院中央有一棵高大的柿子树,右手数竿竹子掩映着几扇窗户,窗棂雕了花的,那就是静希师住房的东窗,窗边就是他经常出入的东门。走进东门穿过走廊是一间客厅,客厅南窗外有一段廊子,所以客厅里的光线不很强,有一种舒缓从容的氛围。从客厅一角的门出去,右转,再打开一扇门便是他的书房,那里东、南、西三面都是窗子。冬季的白天只要天晴,总有灿烂的阳光照进来陪伴着老师。这正应了他的两句诗:“蓝天为路,阳光满屋。”

静希师在五十年代末期就买了电视机,那是一台苏联制造的黑白电视机。他喜欢体育,常看的是体育节目。那时候电视机还是稀罕物,第26届世乒赛期间,系里的年轻教师们每天都到他家观看比赛的实况转播,他的家成了演播厅。就在这次比赛结束以后不久,老师买了一张乒乓球台,放在院子靠近南墙一片宽敞的地方,系里的青年教师常去那里跟老师打球,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老师的眼神好,对球的感觉敏锐,处理球的手法细腻,会突然抖腕发力,改变球的方向,使我招架不住。

我在北大求学和工作的五十一年间,不知多少次进出这庭院,进出这客厅,在那里向老师求教,一起谈论学问和人生。有时候老师让我进入他的书房,我们隔一张写字台面对面坐着。我们距离更近,谈话也更亲切。不管甚么话题,老师都有独到的见解。有一次谈到孙悟空,他说孙悟空身上有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愤慨情绪和叛逆精神。1962年静希师开始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上部,他告诉我,李白的《独漉篇》,别人都不选,我们要选。

这首诗我原来没有留意,经老师指点,细细读了几遍,才明白它很能代表李白独特的风格,末尾四句:“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这样奇特的想象和构思,这样明快而新鲜的语言,非李白写不出的。后来他仍不断鼓励我在学术上要胆子大一些,要追求突破,只要是经过自己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就要坚持,不必顾忌别人一时的看法。这使我想起他对自己所提倡的“盛唐气象”的坚持,当这个见解刚发表的时候,遭到强烈的反对,但他从未放弃,后来终于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他常常把自己新写的诗读给我听,并让我评论。我特别喜欢他51岁时写的那首《新秋之歌》,诗的开头说:我多么爱那澄蓝的天/那是浸透着阳光的海/年轻的一代需要飞翔/把一切时光变成现在。这首诗里洋溢着对年轻人的爱和期望。他鼓励年轻人飞翔,希望他们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诗的结尾是这样的:金色的网织成太阳/银色的网织成月亮/谁织成那蓝色的天/落在我那幼年心上/谁织成那蓝色的网/从摇篮就与人作伴/让生活的大海洋上/一滴露水也来歌唱。这样铿锵的韵律,这样富有启发性的意象,这样新鲜的感受和语言,四十年后读起来还觉得好像是旦晚才脱笔砚的。

几十年近距离的接触,我越来越感到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我从未听他背后说过别人的坏话;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他九十岁出版的诗集《空间的驰想》,用物理学家的眼光思考时间和空间,呼唤人类对空间的突破。他可贵的独特之处,或者说别人难以企及之处,乃在于他是以诗人之心从事研究,是带着新诗创作的问题和困惑来研究古典文学的,同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他对“建安风骨”和“盛唐气象”的提倡,既符合建安和盛唐诗歌的实际,也启示着新诗创作的一种突破的方向。

静希师在燕南园62号这栋住宅里生活将近六十年了。虽然院子大门的油漆已经剥落,室内也已多年没有装修而显得有些破旧,但住在这里的年近百龄的主人精神依旧!有时趁着好天气我陪他在燕园散步,他不要我搀扶,自己昂首向前,步履安详。他曾告诉我,走路一定要昂起头来。他一辈子都昂着头,而昂着头的人,精神是不老的!

文本二:

盛唐气象之继承了建安风骨,盖为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建安时代乃是一个解放的时代,那是从两汉的宫廷势力之下解放出来,从沉闷的礼教束缚之下解放出来;于是文学也就有力地从贵族文学中解放出来,带着人民胜利的心情、民主要求的信念。建安也是一个艰苦的时代,因为一切都似乎是草创的。一种荒凉高亢的歌声,所谓“惊风飘白日”“高台多悲风”,就是建安风骨的基调。而初唐社会上残余的门阀势力与诗歌中残余的齐梁影响,到了盛唐就一扫而尽。这一种解放的力量,也就是建安风骨真正的优良传统。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它是一个进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的时代。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这就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盛唐诗歌的色调要比建安更为鲜明,其基调也更为爽朗。

(选自林庚《盛唐气象》)

【注】林庚(1910-2006),字静希,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南园62号”既是一处庭院,也是本文构思的重要依托,文章写人记事,叙议结合,首尾呼应,形散神聚。

B.林庚提出“盛唐气象”的见解,并在《独漉篇》的诗句中读出了“盛唐气象”,在《新秋之歌》中表现了“盛唐气象”。

C.文章写林庚打球“突然抖腕发力”,走路“昂首向前”“一辈子都昂着头”,注重抓住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D.从日常闲谈到传道授业,从诗歌创作到学术研究,林庚都表现出既源自天性而又久经修炼的独特的气度和风范。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蓝天为路,阳光满屋”两句,诗境清新明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悟,体现了近体诗鲜明的形象性和韵律美。

B.林庚先生告诉袁行霈,坚持将别人都不选的李白的《独漉篇》选入《中国历代诗歌选》,说明治学严谨细致的重要性。

C.林庚“盛唐气象”的见解一直遭到学界的反对,但他坚持自己的看法,表现了一位杰出学者的学术自信和风骨。

D.《新秋之歌》对“网”这一意象的运用,以及《说“木叶”》中对“木叶”的美学辨析,体现出林庚非凡的艺术感受力。

8.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文本二简要回答。(4分)

9.有人认为林庚达到了“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如果以此为主题写一则《燕南园62号-记恩师林庚》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默,字时言,瓯宁人。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嘉靖初,改户部主事,进兵部员外郎。调吏部,历验封郎中。真人邵元节贵幸,请封诰,默执不予。十一年为武会试同考官。屡迁浙江左布政使,入为太常卿,掌南京国子监事。博士等官得与科道选,自默发之。历吏部左、右侍郎,代夏邦谟为尚书。自正德初焦芳、张彩后,吏部无侍郎拜尚书者。默出帝特简,盖异数也。严嵩柄政,擅黜陟权,默每持已意,嵩衔之。会推辽东巡抚,列布政使张臬、谢存儒以上。帝问嵩嵩言其丕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命入真西内赐真庐许苑中乘马寻进太子少保。未几,复命兼翰林学士。给事中梁梦龙劾默徇私,帝为责梦龙。

会大计群吏,默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见。嵩甚恨。赵文华视师还,默气折之。总督杨宜罢,嵩、文华欲用胡宗宪,默推王诰代,两人恨滋甚。初,文华为帝言余倭无几,而巡按御史周如斗以败状闻。帝疑,数诘嵩。文华谋所以自解,稔帝喜告讦。会默试选人策问,言“汉武、唐宪以英睿兴盛业,晚节用匪人而败”,遂奏默诽谤。帝大怒,下礼部及法司议。奏默偏执自用,失大臣体;所引汉、唐事,非所宜言。帝责礼部尚书王用宾等党护,各夺俸三月。而下默诏狱,锢于狱,默竟瘐死,时三十五年二月也。默博雅有才辨,以气自豪。有所恃,不附嵩。凡有铨除,与争可否,气甚壮。默既得罪,继之者视嵩父子意,承顺惟谨,吏部权尽失。隆庆中,复默官,予祭葬。万历中,赐谥文愍。

(节选自《明史·李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命人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B.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C.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D.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员外郎是中国古代的官职,是在郎官的定员之外设置的职位。

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为进士。

C.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D.瘐死,古代指犯人在监狱中因饥寒而死,后来也泛指在监狱中病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默秉公持正,办事坚持原则。他担任吏部验封郎中时,道士邵元节深得皇上信任,地

位显贵,请求朝廷授予封赠的诰命,但李默坚决不同意。

B.李默才干突出,受到破格任用。他掌管南京国子监后,博士等官员可以参与科道官的选

拔;他接任吏部尚书,改变了吏部多年来没有由侍郎升任尚书的格局。

C.李默刚正不阿,决不同流合污。他以气势力压严嵩的心腹赵文华,坚决抵制严嵩及

其同伙结党营私,针锋相对地推举王诰担任总督职务。

D.李默正气凛然,招致奸党忌恨。赵文华谎报军情后,为了自保而诬告李默,皇上听信

谗言,责成礼部及司法部门处置,礼部尚书王用宾将李默定罪入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严嵩柄政,擅黜陟权,默每持己意,嵩衔之。

(2)会大计群吏,默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见。

14.李默能先后两次执掌吏部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①

杜牧

芳草渡头微雨时,万株杨柳拂波垂。

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径香寒蜂未知。

辞客倚风吟暗淡,使君回马湿旌旗。

江南仲蔚②多情调,怅望春阴几首诗。

【注】①诗题原为“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因书四韵兼寄江南许浑先辈”。横江:渡口名。许浑:晚唐诗人,时任安徽当涂县令,与杜牧多有诗作赠答。②仲蔚: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善属文,好赋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春时节,作者乘船依次经过和州、横江,沿途受到裴使君、李赵二位秀才等的迎接。

B.横江渡口细雨纷飞,芳草初生,万株杨柳的枝条在微风吹拂下,随着水波轻盈地飘荡。

C.“雁初浴”“蜂未知”呼应诗题中的“初春”,点明早春时节乍暖还寒而又不乏生机。

D.作者和诗友相见,倚风即兴唱和,使君回马之际旌旗沾湿,自然照应首句中的“微雨”。

16.本诗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蓬”是一种植物,枯后根断,随风飞旋,故也称“飞蓬”“孤蓬”等,古典诗词中常用“飞蓬”“孤蓬”等比喻漂泊无定的孤客。唐代诗人王维就写过许多这样的诗句,如“,”。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两句点明自己艰苦求学、不艳羡“同舍生”的原因。

(3)《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自述得不到娘家亲人的理解:“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氓》中的女主人公也有类似倾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用的材料和工具很简单,只需纸和剪刀。( )办婚礼、过春节的时候,红颜色的剪纸是门窗装饰的首选。民间剪纸的题材非常丰富,体裁样式相对稳定,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使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贴在窗户上的剪纸,人们称其为“窗花”。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都是在冬天贴上去的。冬天是少花的季节。在无花的日子里,窗花却在窗格上或调皮喧闹,或平和优雅地绽放着。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

B.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的是红色,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

C.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

D.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的是红色。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运动员体能包含多种要素, ①,举重主要比力量,长跑主要比耐力,体操需要超强的柔韧性,羽毛球则看重协调能力。

研究表明,在由影响竞技体育成绩的各种因素组成的金字塔中,最基础的底部是基础体能,往上是专项体能,再往上是专项技术,最上面才是竞技成绩。②,有利于运动员保持稳定的竞技水平,从而延长运动生涯。

一些优秀运动员,平时体能和身体素质训练大概占总训练量的70%.因此,要求运动员体能达标,③,而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8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三个句子构成整句。每句不超过10个

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1840~2020”“1921~2021”“2020~2035~2050”这一组数字让我们百感交集,心潮澎湃!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都有无数有志青年勇立时代潮头。

不忘初心,接力使命。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21年,我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你对未来有着怎样的憧憬与畅想?又有怎样的准备和行动?

学校举办“新时代,新青年”主题演讲比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

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武汉市2021届高中毕业生三月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B(A项“所有活动”有误,原文为“一切民事活动”;C项“集·····大成”不妥,注意原

文“汇集”“吸收”“有益成果”,D项“可随意给孩子改姓起名”有误。)

2.B(“两者构成······互不关联”有误,原文“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D(A项违反了“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的制度;B项违反了民法典第1015条:C项

违反了民法典第1034条。)

4.①合理构建适合青少年的法律知识体系。②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青少年的具体法

律实践。③注重不同学段一体化和校内校外协同化。④聘请法律界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

结合实际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

理,可酌情给分。)

5.示例一:不可调换。①三个方面按照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②前两个方面分别闸

述开展民法典教育的内容和原则:在此基础上,三个方面阐述实施路径。

示例二:可以调换。①前两个方面的论述顺序可以互换;②因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是基本原则,应处于论述的首要位置。调整以后,材料一主体部分从实施原则、内容、

路径三个方面依次展开,行文更加合理。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

明确、理由是否充分、论据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

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B(“读出”“表现”盛唐气象欠妥。)

7.D(A项“近体诗”有误,B项“严谨细致”欠妥) C项“一直遭到”有误。)

8.①同:都有一种解放的力量;②异:基调不同。建安风骨的基调荒凉高亢,盛唐气象的基

调鲜明爽朗。(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

9.①多角度、多侧面刻画人物。②突出人物的独特之处。③强调写诗、治学、为人三者之间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C

11.B(“及格者称为进士”有误。)

12D(“礼部尚书王用宾将李默定罪入狱”有误。)

13.(1)严嵩执掌朝政时,独揽官员降免、升迁大权,李默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严嵩对他

怀恨在心。(译出大意给2分,“柄”“衔”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正值朝廷大

规模考核官吏,李默叮嘱门吏谢绝宾客(拜访),一同当值的大臣也不要在公余私下相见。

(译出大意给2分,“会”“谢”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①为人正直,原则性强:②忠于职守,能力突出③皇上看重,破格选用。(每点1分。

意思答对即可。)

15.A(“依次经过和州、横江”有误。)

16①运用典故,将许浑比作高士张仲蔚,表达对诗友的赞誉和思念之情。②称赞许浑的诗

才,想象他又写了不少诗。③表达春光易逝,朋友友别离的惆怅伤感。(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

示例一:征蓬出汉寒,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示例二:阴风悲枯桑,古塞多飞蓬。(王维《送陆员外》)

示例三: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2)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18.C

19.D(拟人)

20.示例一: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示例二: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使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

21.答案示例:①项目不同表现不同 ②体能储备足 ③并非可有可无

(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

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答案示例:①体能表现各有特点 ②体能储备应该强化 ③体能训练必须达标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

酌情扣分)

23.参见2021年新高考模拟演练语文试卷作文评分标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倾城2023-12-27 04:12倾城[四川省网友]103.224.43.213
    @渃璟·呓语祝愿有考生取得优异成绩!加油!
    顶0踩0
  2. 渃璟·呓语2023-10-30 18:03渃璟·呓语[陕西省网友]202.38.14.127
    这份试卷和答案对考生太有帮助啦!感谢分享!
    顶3踩0
相关阅读
想当志愿者 先练好体能 武汉文理学院志愿者亮相武汉市运动会

想当志愿者 先练好体能 武汉文理学院志愿者亮相武汉市运动会

10月21日,极目新闻记者从该校获悉,想成为志愿者,学校要求学生先练好体能

2024-01-07

语文病句专项题汇编 建议高中学生认真做 初三毕业生做参考

语文病句专项题汇编 建议高中学生认真做 初三毕业生做参考

得体题经常考,因为贴近生活,但得体题却是考生的弱点,要在平日加强积累

2023-07-19

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语

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语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 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 举国同心 舍生忘死 尊重

2018-08-08

武汉市长虹中学文艺社开展金秋社团活动

武汉市长虹中学文艺社开展金秋社团活动

学校供图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许文秀 通讯员王尹为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11月5日,武汉市长虹中学组织学校

201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