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苏轼怀念恩师 写下一首词 句句发自肺腑 读后令人动容!

时间:2023-08-29 05:03:01

相关推荐

苏轼怀念恩师 写下一首词 句句发自肺腑 读后令人动容!

纵观苏轼的一生,其恩师欧阳修无疑对他行文、为政、处事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自苏轼少年求学京城,得到欧阳修的赏识与提携后,两人又因政见相同,诗文相和,遂成为忘年之交。但在苏轼心中,他对恩师欧阳修,始终是抱有崇敬之心的。

公元1091年,也就是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时年五十六岁的苏轼,出守颍州。当他来到颍州西湖时,不禁想起了恩师欧阳修守颍州时所吟西湖之词《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遂根据其韵写下了一首词《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以表达对恩师欧阳修崇敬和怀念的真挚感情。

值得留意的是,此时距欧阳修去世已经二十年。由此可见,欧阳修在苏轼心中的分量之重。也正因如此,苏轼在这首词中的慨叹与思念,才显得发自肺腑,令人动容。尤其是苏轼还把自己对恩师的真情,揉碎在了水光月色之中,缠绵悱恻,更容易进入读者的内心深处,可以说是千年来打动了不少人。

《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词的开篇两句“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即秋天霜降以后,淮河就失去了往日的壮阔,只能听到颍水(淮河支流)的潺潺声,就好像是在幽咽悲切。苏轼于当年八月下旬到达颍州,从季节上看已属深秋,所以说“霜余”。而深秋时节,本就是枯水季节,淮河自然也就没了盛水季节那种壮阔的气势。

至于“清颍咽”,则是移情于景手法的运用。颍水自然不回幽咽悲切,真正幽咽悲切的是苏轼自己,因为他当时正处在怀念恩师欧阳修的思绪中。所以紧接着苏轼便说:“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即歌女们仍在传唱欧阳修的曲词,可距离欧阳修守颍州,已经是四十三年岁月,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从四十三年后,歌女仍然传唱醉翁词来看,欧阳修的文采自然无需多说。而它真正透露出的,却是欧阳修在颍州的所作所为。根据史料记载,欧阳修在颍州期间,内浚河道和西湖,使“焦陂下与长淮通”,西湖遂“擅东颍之佳名”。所以当地人民是有感于他的政绩,而至今仍在怀念他。

词的下片开始两句“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意思是说,生命就像那草上晶莹圆润的秋露一样,消失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十五的月亮固然圆满,可到了十六,月轮就要缺一分了。这两句主要是苏轼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

最后“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即和我一样崇敬和怀念欧阳修的,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当然对欧阳修崇敬和怀念的人,肯定不只苏轼一人。但唯独苏轼与他有着师徒的关系,加上欧阳修与颍州西湖的渊源。苏轼这样说,可见他对恩师的缅怀之情,无比的情真意切、深沉哀婉。

综观苏轼的这首词,主要在一派凄清的秋水月色中,娓娓道出了他对恩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包括对人生无常的叹惋。总的来说,这首词句句发自肺腑,读后令人动容,是一首缅怀恩师的佳作。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wuyi2023-11-15 21:16wuyi[上海市网友]103.43.233.228
    苏轼真情流露每句都触动心灵令人深感敬佩!
    顶3踩0
相关阅读
苏轼最多情的一首词 6句就有两句千古流传 痴情人读后都放下了

苏轼最多情的一首词 6句就有两句千古流传 痴情人读后都放下了

诗仙太白虽也洒脱,却仙气太盛,不接地气

2023-11-28

苏轼失意后写下一词 豁达至极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

苏轼失意后写下一词 豁达至极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

或因理想无法实现而内心苦闷;或因才华无处施展而失意无奈;或因家国之失而满怀伤感等

2011-08-08

李商隐写给亡妻的诗 20个字没有一句写凄凉 却更胜苏轼江城子

李商隐写给亡妻的诗 20个字没有一句写凄凉 却更胜苏轼江城子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李商隐的诗多达22首,仅次于杜甫,王维和李白,很多人都把他看做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可见李商隐在民间心中的分量

2023-07-08

苏轼为悼念恩师 特为其作词一首 末尾一句竟惊艳世人

苏轼为悼念恩师 特为其作词一首 末尾一句竟惊艳世人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一定有这样一位或者多位,传授学业指点人生的师长

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