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农村有一句俗语 话糙理不糙 二孩以上家庭需要学习

时间:2023-07-24 07:20:02

相关推荐

农村有一句俗语 话糙理不糙 二孩以上家庭需要学习

“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的含义就是父辈的人很厉害,但是他们专宠溺爱的孩子往往会很差劲。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国学常识上说,龙生九子(长子囚牛、次子睚眦、三子嘲风、四子蒲牢、五子狻猊、六子霸下、七子狴犴、八子负屃、九子螭吻),前半句,老人是条龙就借用了这个典故,表明父辈那一代在经济上和身份地位上很不错(未必都不错,这里就是一种泛指,因为父母养孩子总会有点底子),子女又比较多,这符合农村的语境,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农村家庭普遍子女比较多,我爸妈都是60年代的人,爸爸兄弟姐妹6个,妈妈则有4个,这半句主要是突出老人,也就是父辈的情况,有经济实力有身份地位。

向谁谁家穷,这半句就更好理解了,向就是偏向的意思,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专宠。专宠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穷,这里的穷这里理解为经济意义上的穷,也可以理解成一事无成,身无长物或者一无所有。

为什么这样说呢?单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可以获得这样一个逻辑,那就是父母偏爱哪一个子女,这个子女最终会混得不好。俗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获得的道理,是对人生智慧精炼而通俗的总结,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或者经历很多这样的事实,这说明,俗语有它的正确导向。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东坡的这句话强调了成功需要三项要素,我把它总结为刻苦的学习、远大的志向以及顽强的毅力,有了这三样的人才具备成功的先决条件,老人的偏向对于这三项来说有没有损益呢?答案是有的!

1、一味的宠溺,会让孩子无心学习,最终在学业上荒废

在这个世界上,想要有立足之地,就必须通过学习脱颖而出,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很少有人在幼童时期就热爱学习,大多是比较贪玩的,这就需要父母长辈给予一定的约束,时时鞭策以成学,从小学到高中,寒窗十二载,无不倾注着父母的心血。

然而现在社会上,对子女的教育约束似有放松的迹象,这主要体现在两种家庭身上。

一种是城市精英群体,他们工作繁忙,但是不差钱,平时没时间管教孩子,为了抚慰孩子的心灵,在钱财上总是不吝挥霍,他们的孩子经常属于散养的状态,没人照料,学习上也是只问不管。这样的孩子有的痴迷于某种兴趣无法自拔,比如说玩游戏,有的任性胡闹,花天酒地,日日笙歌,时间一久,学习的宝贵光阴度过,却难有一技之长,更有甚者,无法独立生存。

我的上司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们夫妻俩都在管理岗位,经常出差,孩子他妈长驻外地,已有好几年,孩子爸爸也无心过问孩子的事情,他们家孩子在初中就非常叛逆了,抽烟喝酒打架谈恋爱,样样不落下。到了高中,拿着大把的钱跟一帮社会小青年胡混,终于有一天传来噩耗,他们的孩子涉嫌嫖娼,被关了起来,这夫妻俩万分后悔,好好的孩子就这样毁掉了,然而青春年华已然消逝,再想挽回也来不及,那孩子最后高中没上完,现在还在家浑浑噩噩,一事无成。

一种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群体,很多农村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他们而去外出务工,他们被寄养在外婆或者奶奶家,老人一般是比较疼孩子的,然而疼爱的过度就是宠溺了,有些孩子总会觉得自己父母在外享福,过快乐的生活,他们经常无心学习,跟别的孩子鬼混,慢慢长大了之后就继续沿袭父辈的老路,难有较大的成就。孩子需要教育和约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虽然也是疼爱的一种,但是无法很好地培育孩子成长。

我们老家有两个兄弟,唤做小攀和小超(均为化名),他们俩在我们那里很知名,主要是因为他们长大后的样子天差地别,小攀比小超大三岁,小超两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去广东打工了,他们被寄养在奶奶家,奶奶偏爱小超,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都给小超,而天天约束小攀学习,管得挺严厉的。当时邻居们和小攀打趣道,可能你不是亲生的孙子,打工十年,夫妻俩赚了不少钱,盖起两栋楼,两个孩子长大了,一个孩子被重点大学录取,毕业后进了外企,年薪百万,什么都有了,那就是不受待见的小攀。小超呢,早早地辍学,初中没毕业就跟着爸妈去打工了,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还不能引起警醒吗?

2、一味的宠溺,会让孩子失去斗志,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

同样是一个富有家庭里的孩子,有的总会以为父母赚的钱已经够多了,将来自己花也花不完,干嘛还要辛苦的奋斗呢?这些孩子往往都是被宠溺的孩子,缺钱了张口就要,缺吃缺穿一味胡闹,什么都是最好的,父母有这个本事还好,最怕有的父母没有这个本事,就因为不让孩子受委屈,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是物质欲求是无限的,家庭的供应是有限的。聪明的父母在物质上尽可能帮助孩子的同时,在精神方面也会加以培养,比如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观念,让孩子有一技之长或者受到良好的教育。这就是爱其子则为其计深远。

我在大学的时候,班里有位高富帅,自然是很多人的霸道总裁,他在入学之初就扬言,自己家里有矿,毕业后就回家接管,当时有很多同学都羡慕,他不用上课也不用学习,整天开车载着美女到处玩,到大三的时候,有一天警察来到学校找他,向辅导员了解情况,原来是因为涉嫌聚众吸毒,逃跑了,众人都唏嘘不已。他确实是不需要怎么奋斗的人,正是因为优渥的家庭环境,才使他丧失了人生的目标,本来他可以利用这个条件提升人生的价值,可惜可叹。

3、一味的宠溺,会让孩子性格脆弱,无法坚强面对现实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吃穿不愁,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会让他误以为他于这个世界就是主宰,莫敢不从,等他渐渐长大,碰了越来越多的壁,往往无法面对现实,常常消极躲避,还有的表现为很懦弱,没有骨气,为了支撑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必须舍弃人格尊严。

有位失足女曾经这样讲过她的经历,她小时候家里很富有,作为排行最小的女儿,受到了全家的宠溺,在她上大学的时候,家中突发变故,父亲离世,家里的顶梁柱没了,积蓄也很快花完,他的哥哥们都在上学读博。她呢,之前吃穿住用都是很阔绰,突然买不起好衣服,用不起化妆品了,连生活费都没有保障,这让她天天很痛苦,刚开始她会去做些零散的兼职,后来经朋友介绍,进了这行,来钱是快,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消费水平,可惜花样年华毁了,一生也毁了。她说她后悔生在这样的家庭,还不如穷一些,在遇到变故时也不会那么痛苦。

没有一个人能改变自己的出身,也没有人能决定父母的偏爱,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主要是说给千千万万的父母听的,是一种警醒,面对孩子,不能无原则的宠溺,不仅要照顾好他们的吃穿住用,还要管好他们的教育,约束他们的行为,锻造他们的心性。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让他们在一个健康奋进的环境里成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一格子阳光、洒落满2023-10-28 07:32╰一格子阳光、洒落满[海南省网友]103.229.241.181
    农村有一句俗语,话糙理不糙,二孩以上家庭需要学习。
    顶44踩0
相关阅读
农村俗语“男靠出生时 女靠出嫁时”是什么意思?还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男靠出生时 女靠出嫁时”是什么意思?还有道理吗?

意思其实就是说人家出生得好,出生就已经比别人起点高

2023-09-11

农村俗语:“借三不借二 救急不救穷” 啥意思?年初借钱的讲究

农村俗语:“借三不借二 救急不救穷” 啥意思?年初借钱的讲究

有些家庭因为家中有事,可能就需要寻求亲朋好友的帮助

2023-11-09

农村俗语“门前有有马不为富 家里有人不算穷”这话啥意思

农村俗语“门前有有马不为富 家里有人不算穷”这话啥意思

这些俗语就是过去老一辈农村人的做事准则

2007-03-16

农村俗语“劝赌不劝嫖” 下半句也依然受用 古人的经验值得学习

农村俗语“劝赌不劝嫖” 下半句也依然受用 古人的经验值得学习

因为这些农村俗语都是古代人民的肺腑之言,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真情实感,让人听起来觉得感同身受,甚至可以说受益匪浅

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