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时间:2023-06-08 05:03:01

相关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现在的语文教育教学问题颇多,脱离时代,生活在象牙塔内,缺乏人文精神;缺少对鲜活的生命的关注;缺少对“文化”的关注等。如何改进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而而语文教育教学专属的精神特质的缺失应该是关注的重点,这种精神特质就是人文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语文学科专家,教育哲学专家李政涛先生曾提出“有灵魂的教育”,他将之解释为: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而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中注重并提倡人文精神这一观点,已被广大语文教师达成共识。

一、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源于古代希腊,是在文艺复兴中同基督神学的斗争中成长起来,形成完整的理论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是一种形而上的范畴,一般指的是对人的终极关怀,比如对人的价值、权力、命运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它是人的灵魂的食粮,没有它,人的灵魂也就不复存在。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在社会中人文精神影响着人们的人生目标,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人文精神为现代社会提供智慧的基础,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的文化素养内在地决定着他们的事业,人文教育塑造人际间的信任关系,树立社会生活的普遍规则。人文精神在世界各国受到多的重视。

二、为什么要提倡人文精神?

我们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听话教育”,听老师话,听家长话,听干部话等等。课堂上,老师的权威高于一切,考试时,必须按照标准答案作题。 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分数的重压下,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 的调查,约有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中学生厌学的达30%,有的地区高达60%。而北京青少年读书办公室针对北京部分8岁至16岁孩子的读书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孩子有阅读课外书的愿望,77%的孩子喜欢阅读小说类书籍,16%的孩子喜欢诗歌、散文类书籍。但现在孩子手中“课外书”76%都是考试类教辅。

由此可见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学中的匮乏,甚至最具人文性的语文教学,文学的价值和美、人的情感和体验等等不复存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本身,打着深深的知识性、政治性烙印,也比较缺乏人文元素。语文课上,孩子们所学的课文,其内容往往反映的是成年人对孩子的要求,缺乏童真童趣;作文中,写自己的独特生活和看法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中学生的情感萌动常常被视为洪水猛兽而大加责难;

面对这些,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不能不把在教学中提倡人文精神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三、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当代语文教学当然离不开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的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渗透人文精神,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爱学生,从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倡导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的关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是人文精神在课堂中的重要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就是对学生有情。教学的艺术其实就是善待学生的艺术。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师也说过“在儿童的世界里,伟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和劝慰,更是伟大,它是老师心中的爱意和善意的流露,这便是艺术。”因此我们应当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把爱用耐心激励的眼神传递给学生,鼓励并期待他们能取得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他们一定会推己及人做到尊重关爱善待别人,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对学生的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首先关注教材,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作为教材,语文课文必定含有深刻的人文内涵,篇篇课文都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包括人性的激情、人品的精华、人类的亲疏、人情的意蕴、人世的沧桑、人生的价值等等。教材中的课文,反映了作者的生命,搏动着作者的心灵,蕴涵着丰富的人类文化精髓,教师应注意挖掘。

其次应注意探究课文语言的人文内涵。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而且还表现出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人在语言中生活,在语言中思考,在语言中沟通,在语言中提升。特别是汉语,它是一种意会性的语言,呈现一种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积累和感悟中领会课文的人文底蕴。引导学生在语言积累中丰富人文知识;引导学生在语言感悟中弘扬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在语言品读中体会人文意蕴。

(三)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语文教学环节,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个重要阵地来培养全面学生素质,渗透人文精神。

老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发掘诱导学生精神世界中本身潜藏的自由精神,通过引导和鼓励,通过平等的交流,更细致的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等方式与之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倾听他们的心声,开导他们的苦闷,启迪其智慧,塑造其健全人格。例如:开展“课前三分钟语文活动”,鼓励同学们面对全班大胆表达,在这个活动中他们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增进了同学间、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许多同学表示其自信心得到提高,对语文的兴趣也得到滋长,师生的感情也更融洽了。再如通过课本剧的排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通过校报的编排提高学生的实践和交流精神……

(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一篇小小的文章,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风范。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渗透人文性。

学生文章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写文章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让学生在作文中做到“心口如一”,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还学生一种真正的心灵的自由。

作文训练应该注意通过选题等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如培育学生具有博大真挚的仁爱心肠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具有求知、成才的伟大抱负,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学生通过作文不断增强意志力,培养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奋斗不止的品质。

在作文评语中充满人文性。大部分教师,在应试作文教学的影响下,已形成了一套作文评语模式:句子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这千篇一律的评语,看多了,不仅激发不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学生甚至连看都懒得看。基于这种情形,我们应该尝试多种方式写批语,比如采用第二人称谈心的形式来写评语,真心倾注教师自己的情感,充满人文关怀。

结语

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潜移默化。我坚信,只要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人文精神,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我们的学生必将体验人文的美丽,焕发出富有人文的光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春暖花开、2024-01-13 20:24春暖花开、[河北省网友]103.254.20.219
    @匿迹我支持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语文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顶1踩0
  2. 匿迹2023-11-01 15:17匿迹[安徽省网友]203.79.15.147
    @diffown通过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顶5踩0
  3. diffown2023-08-20 10:10diffown[湖北省网友]203.5.114.41
    这种教学理念很重要,语文不仅是语言表达,更是传承文化和人文精神。
    顶6踩0
相关阅读
孤独的丧系句子 渗透人心 让人意难平

孤独的丧系句子 渗透人心 让人意难平

Scars can be kissed or forgotten 既然活着就要尽情享乐Since you live, you should enjoy yourself使你感到不舒服的关系应适可而止Relation

2022-12-03

值得细品的情感句子 渗透人心 适合写在笔记本上

值得细品的情感句子 渗透人心 适合写在笔记本上

If the road is long and blocked, it will come 生命仍在逝去,Life is still dying,五点的时候天很黑,Its dark at five,人生简单,爱吃煎蛋

2009-07-03

心事重重的走心句子 渗透人心 静守岁月

心事重重的走心句子 渗透人心 静守岁月

The wind at the window reminds you to love the world 爱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劳作才是

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