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正确引用经典诗词名句的6种方式 让文章从此文采斐然

时间:2023-06-06 04:12:01

正确引用经典诗词名句的6种方式 让文章从此文采斐然

众所周知,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从西周、战国,历经两汉,到唐代到达诗的顶峰,到两宋又成为词的高峰,之后直到明清,名诗佳句依然层出不穷。诗词文化犹如艺术天空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星,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真可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璀璨炫目的诗词文化,不仅对诗词本身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也为后世其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文化素材。当我们阅读小说、文学、报告、评论,甚至杂谈、散文时,总是能看到文章中引用的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不仅让文章读起来文采斐然,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而鉴于我们共同的文化基础,这些诗词佳句,一经引用,便能引起读者共鸣,犹如成语一般,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引用得当,只有恰当得体,才能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否则只会东施效颦、贻笑大方!

古诗词的引用,是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引用这种修辞手法,究竟有多少种呢?如何引用才能丰富自己的内涵,达到为自己增色的目的呢?其实细分起来,可以有以下六种引用古诗词的形式!

且让我们一一道来!

一、直引

所谓的“直引”,即直接将诗句加上引号,让人一眼望去便知道是引用了经典名句,有时候,比较生僻的句子,作者也会将原作者和诗词的题目一并交代下来。直引是很常见的一种引用形式,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引用的习惯。

例如,当你面对瑟瑟秋风,树上的黄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时,可能你就会想起杜甫的名篇《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此处“无边落木萧萧下”便是直引的一种形式,直接在句子中衬托自己所要突出的意境。这是很容易发现的。

二、暗引

所谓“暗引”,是和“直引”相对应的,采用暗引时,你可以直接将古诗词中的某个句子写在自己的行文中,既不采用引号标注,也不说明古诗词的出处和作者。这种形式相对难发觉,需要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和古诗词素养,因为许多聪明的作者,往往选取恰当的名句引入,让人难以察觉。

比如,年光似水人易老,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几十年的时光一晃就过去了。再比如,一树梅花开欲放,潇洒疏淡,香气夹杂着冷气扑鼻而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前一个句子中,是引用了蒋捷的著名词作《一剪梅》中的句子,全词曰: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度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后一个句子很明显便是我们熟悉的王安石的《梅》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三、断句引

断句引是指,只引用某句话中的某几个字或词,而不是引用整个句子,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进行“断章取义”,这种引用法比较少见,但是用的好了,同样可以为文章增色。不过,要注意采用这种引法,不要用太过于生僻的诗句,以通俗好懂为宜。

比如,傅庚生的文章《论文学的隐与秀》中,有这样的句子:他要把西湖比西施,我们又何妨把这首诗来比隐与秀呢?“水光潋滟”是秀美的模样,“山色空蒙”是隐美的模样……

这句中的断句引,相信稍有诗词素养的人都能看出,这是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拆分引

拆分引也是一种断章取义的引法,即把诗句中的一联或者一句拆分开来,中间再嵌入一些自己的字词。拆分引不同于断句引,前者(拆分引)是在整句中嵌入自己的东西,而后者是只引用一句中的若干字词。

例如,我们在读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时,总会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可是到了某个重要节点之后,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因此东野圭吾的作品总是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这里便是拆分引的一种方式,引用的诗句相信大家也比较熟悉,是宋代陆游的《游西山村》的颔联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集引

是把不同作品中两句话套用在一起,组成“新”的一联来使用。

比如,有人将古诗词进行了“创新”,硬把两句不相关的句子捏和在一起,有人说是恶搞,有人说是有趣,什么“相看两不厌,惟有泪千行”、“少小离家老大回,安能辨我是雄雌”,真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

当然,这里举的例子可能不是很恰当,有些反例的成分。

六、改引

改引,有两种方式,第一,是在保持原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改动几个字,形成自己想要说的话,类似于一种效仿;第二,是根据自己文章的需要,只改动原诗句中的一两个字,和原文意思相仿或者直接相反,当然这种方式一定要与笔误区分开来,因为笔误是无意识的,而改引是有目的的。

例如,张爱玲用了十年时间,写出了十四万字的《红楼梦魇》后,曾经说: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

这里的张爱玲便是采用了杜牧名诗《遣怀》中“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佳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wesley2023-12-07 20:33wesley[辽宁省网友]203.30.81.118
    这篇文章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啊!引用经典诗词名句的方式多样且巧妙,让文章的艺术感更加突出,文采斐然啊!
    顶3踩0
  2. 牛犄角2023-09-06 12:22牛犄角[西藏网友]203.24.187.136
    引用经典诗词名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让人对作品更加动情。学会这6种方式,真的可以让文章文采斐然。
    顶40踩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