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济南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时间:2023-05-22 04:09:01

相关推荐

济南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济南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2021历下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共21分)

我的翻译家梦

袁敏

①在新新饭店面朝西湖的露台上,我和自己从小敬仰的《术木》的翻译者近在咫尺,抵膝而坐。巴金先生亲切地对我说:“小袁,我看了你的小说,你是可以写东西的。”这一刻,我在心里慨叹生活的奇妙……

②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在杭州市天长小学上学,大约读五六年级。有一天,很偶然地从一个同学的课桌抽屉里发现一本薄薄的小书,书名叫《木木》。泛黄的封面上,“木木”两个字很大,竖排的,右侧是一个素描笔触勾勒的大胡子外国人,下面的“(俄)屠格涅夫著巴金译”两行字很小。最奇怪的是,这些字都是从右边往左边排的,和我以前看到的那些书感觉完全不一样,有一种久远的沧桑气息。

⑨我觉得新鲜好奇,便问那位同学借了这本书,回家细细地读了。小说将一个卑微的哑巴农奴对一个女人和一条狗的感情描写得令人心颤。那次的阅读体验,对我这样一个懵懂的小女孩来说,完全可以用“振聋发聩”来形容。我哭湿了好几条手绢,心里对这本书的翻译者巴金先生崇拜得不得了。小小的梦想,就在读完<木木》那一刻诞生了。我希望有一天我能与巴金先生相遇,我更期待自己将来能像他一样,成为一个翻译家,把世界上最好看、最打动人的小说翻译成中文,让许许多多像我这样热爱读书却不识外文的小读者,也可以看懂优秀的外国名著。

④我的这一梦想,当时似乎还真有实现的可能。我小学毕业时,杭州市外国语学校到天长小学来招生,面试时来了两位老师,对我提了很多问题,还让我朗读了几段文章。具体是什么问题,我又是怎样回答的,朗读的是什么文章,如今已经想不起来了,只记得老师临走时在楼梯口回身望着我,笑眯眯地一摆手,说: “在家等通知吧!”

⑤以后的那段日子里,我自以为一只脚已经踏进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大门,今后自己将天天学习外语,说外国话,阅读外国书籍,当一个翻译家的梦想似乎并不遥远。

⑥没想到,命运和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很快,时代的风雨来了,一切都不算数了。我再也没有等到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入学通知书,而是按照地区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被分配到杭州第十一中学上学。报到那天,心头涌上一种莫名的郁闷。我到自家的后晒台上,把自己疯玩了一个夏天的皮筋、沙包、毽子等玩意儿一股脑儿扔了下去,心里和那个还没踏透过校门的杭州外国语学校默默告别,也和自己的梦想再见了。

⑦杭十一中是一所老牌中学,拥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遗憾的是,我们入学时,图书馆已经被贴上封条,我们只能在外面张望里面那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和层层叠叠的图书。无书可读的我们,面对门窗紧闭的图书馆,就像被撂在干涸的沙漠上渴望喝水的小鱼。

⑧终于有一天,我们一些胆大的同学私底下商议,砸破图书馆的窗户,爬进去偷书。我像假小子一样,不管不顾地和男生一起跳窗而入。其实潜意识中,我惦记着<木木》那本小书,希望能在书海中觅得它的踪迹。一进图书馆,我就直奔外国文学专区,而且首先寻找俄罗斯文学的专柜。那一瞬间的狂欢,至今回想起来依然酣畅淋漓,虽然我没有找到<木木》,但其他听说过、或者没听说过的众多图书,同样让我欣喜莫名,被我一本本飞快地扔出窗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静静的顿河》……

⑨当图书馆窗外的草坪上书籍堆得像小山一样时,我们还不肯收手。直到告密者带着工宣队和老师将我们人赃俱获时,我们还没有从疯狂的兴奋中清醒过来。偷书行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所有扔出窗外的图书全部没收。

⑩高中毕业后,我当了一名三班倒的挡车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几十斤重的杠子搬上搬下,十根手指无休止地在杠子上的丝线里拨弄穿行。每天下班都腰酸背痛、筋疲力尽。那时,唯一给我安慰和遐想的,就是文学的梦想。虽然小时候当翻译家的梦想没能实现,但巴金先生翻译的《木木》却带我走近了文学,而后,特殊境遇下接触到的《金蔷薇》又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和爱上了文学,我在枯燥繁重的劳动之余拿起笔来,写下一篇篇稚嫩的文字,也开始了自己新的梦想。

生活还是会眷顾有梦的人。不久以后,我幸运地遇到了巴金先生的女儿李小林,她当时到我们工厂来组稿,而我的一篇散文居然获得了她的青睐:再后来,我从一名工人业余作者成为小说编辑;再再后来,我在李小林的鼓励下,写出了中篇小说《天上飘来一朵云》,当时小林正好陪巴老来杭州休养,她将我的小说初稿给巴老看了。

此刻,这位以前未曾谋面却让我产生梦想的文学巨匠,就坐在我的面前,对我说“你是可以写东西的”。当翻译家的梦想虽然没有实现,文学的梦想却无可阻挡地扎根在心里。

从此,我就和文学结缘,再也没有分离。

(选自2018年10月31日《文汇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我”追逐梦想的过程。(6分)

(1)读完《木木》,梦想诞生

(2)① , ②

(3)③ , ④

(4)结缘文学,梦想延续

2.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3分)

那次的阅读体验,对我这样一个懵懂的小女孩来说,完全可以用“振聋发聩”来形容。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3分)

无书可读的我们,面对门窗紧闭的图书馆,就像被撂在干涸的沙漠上渴望喝水的小鱼。

3.结合文章,谈谈对第⑧段画线句“生活还是会眷顾有梦想的人”的理解。(4分)

4.本文运用倒叙的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5分)

【参考答案】

2.(1)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其清醒过来,文中指阅读《木木》的体验。突出了《木木》这本书给我的震动之大,我的梦想在读完《木木》的那一刻诞生了。

【评分意见】本题3分。解释词语1分,结合句意分析表达效果2分。

(2)比喻。把无书可读的我们比作被撂在干涸的沙漠上渴望喝水的小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面对门窗紧闭的图书馆想读书却求而不得的情形,写出了当时我们对读书的极度渴望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判断修辞方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3.从读完《木木》那一刻起,我就诞生了当翻译家的梦想。虽然梦想一度搁浅,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哪怕工作繁重也坚持写作,并最终得到了巴老的肯定,从此和文学结缘。这句话承上启下,表达了对坚持梦想的欣慰和对生活的感激。

【评分意见】本题4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句子意思2分,表达情感(中心)1分,结构作用1分。

4.文章运用倒叙写法,从我得到巴老的肯定写起,回忆了我追逐梦想的过程。突出了巴老在我追梦路上的引领作用,表达了我对生活的感激和实现梦想的激动。倒叙手法使文章有悬念,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评分意见】本题5分。结合内容和主旨分析倒叙的作用3分。结构作用2分。

(二)(2021市中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共21分)

粮食的味道

韩浩月

①我喜欢粮食。经过超市粮食摊的时候,总忍不住停下脚步,对那些堆放在木格子里的各种粮食打量一番,大米、红小豆、花生……有时候也忍不住用勺子把粮食抄起又撒下。内心忍不住发出赞叹,这是粮食啊!

②粮食买回家,用电饭煲做熟了端上桌,孩子不爱吃。自己扒拉几口,也产生了疑惑。怎么不再是童年吃的粮食味道了?粮食的那种独特气息怎么消失了?粮食怎么只有“食粮”的功用,原来承载的那些由香味、自然、情感等元素构成的滋味为何不见了?

③在我的记忆里,储存着粮食的味道。

④童年时一个大家庭用一口大铁锅做饭,半锅的水抓一把大米扔进去,快熟的时候再浇一瓢磨好的豆浆,煮沸腾了就是一锅稀粥。那碗稀粥的滋味已经不错,而粥锅里的布袋捞出来,才是真正的美味。因为布袋里装的可是货真价实的米团,挖一小口放进嘴里,大米与大豆融合后的香味直冲鼻腔,经历过柴火的熬煮之后,米团的糯软通过舌尖一直传递到内心深处……

⑤一直觉得,粮食不简单地只是粮食,它们还是大自然的子孙,是有生命的。在田里劳动的时候,我经常可以感受到粮食的生命韵律,一颗颗饱满的麦粒,藏在结实的麦穗里面,剥开来看,麦粒还带着一点点青涩。它们像是要急不可耐地逃离“家园”,在太阳的照射下晒一个肆意的日光浴,在滚烫的麦场上开心地打几个滚。

⑥过去品尝粮食,都能尝出它们的成长经历,觉察到它们是如何在暗夜中随着“母体”摇曳的,当风暴来临时,它们又是怎样紧紧挨在一起相互扶持的,它们在细雨中聆听骨节生长时所发出的声音,在阳光灿烂的时候随风舞蹈……

⑦母亲总是能把各种各样的粮食,做出温暖与幸福的味道。小时候总爱闻远远飘来的炊烟,因为那炊烟里总是带着粮食的香气,我家的炊烟,就时常掺杂戗面馒头的味道。

⑧母亲把揉了整个下午的馒头放进锅里,一捆麦草烧完,掀开锅盖,先是眯起眼睛,等待扑腾起来的蒸汽消散,再快速地把手伸进锅里,捏起一个白胖的馒头递给我。我把那个烫手的馒头从左手倒到右手,从右手倒到左手,等不及凉到可以入口,就迫不及待地大口咬下去,馒头的热度会把牙齿也微微烫到,这样的馒头,才是最好吃的。

⑨有时候母亲着急下地干活,就从锅里煮的地瓜挑几个好看的给我们当食物。地瓜皮软瓤红,从内到外都甜丝丝的,是吃完后打个饱嗝儿都会涌到嗓子眼儿的美味的甜。这样的地瓜,已经有一二十年吃不到了。从超市买来的地瓜,在粥里煮熟了之后入口一点儿味道也没有。它不是经历过日月风雨洗礼的地瓜,不是在土壤里做过美梦的地瓜,也不是母亲栽种的、收获的、煮熟的地瓜。

⑩经常看到有人用“好吃到哭”形容美食,一般这样的形容可信度不高。真正“好吃到哭”的,还是过去的粮食啊。你去翻翻莫言、贾平凹、路遥的书,那里面描写吃食的片段,才会让人流泪,不,只是为他们描写吃到好东西时流露的感激而流泪,更是为他们这一代人所承受的饥饿与苦难而流泪。

(11)也有可能是,粮食本身的味道并没有变化,而是我们的味蕾变了,因为品尝到世间太多的美味,而失去了对粮食的感受力。我们已经不用再闭上眼睛,去体会粮食在舌尖上打转的滋味,如同不用时时回头去翻阅过去那几段食不果腹的历史。我们对包括粮食在内的诸多事物,也不再有那份小心翼翼的珍惜,这样的状况下,粮食的味道能不变吗?

(选自《散文》,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粮食的味道”的含义。(4分)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3分)

我把那个烫手的馒头从左手倒到右手,从右手倒到左手,等不及凉到可以入口,就迫不及待地大口咬下去,馒头的热度会把牙齿也微微烫到,这样的馒头,才是最好吃的。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句子中加点词语。 (3分)它们像是要急不可耐地逃离“家园”,在太阳的照射下晒一个肆意的日光浴,在滚烫的麦场上开心地打几个滚。

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11)段划线句子,“我们对包括粮食在内的诸多事物,也不再有那份小心翼翼的珍惜,这样的状况下,粮食的味道能不变吗吗?”的理解。(6分)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5分)

【参考答案】

1.【答案】文题"粮食的味道"有多重含义:一方面指粮食本身的味道,另一方面指粮食所包含的温暖而幸福的味道、成长经历和生命韵律,饥饿与苦难的味道以及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解析】写了我的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了我迫不及待地吃馒头的样子,传神地表现出我对粮食的渴求。可据此回答。

2.(1)【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通过"倒""咬"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急于品尝刚出锅的馒头的情态,表现了我的急切及对粮食的渴求。

(2)【答案】"肆意"是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的意思,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麦粒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粒急于逃离麦穗,尽情享受日光浴的情态,体现了麦粒旺盛的生命力。 (生机勃勃)

3.【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包括粮食在内的诸多事物,也不再有那份小心翼翼的珍惜,这样的状况下,粮食的味道变了。因为品尝到世间太多的美味,我们失去了对粮食的感受力,以及那份小心翼翼的珍惜,所以品尝不出粮食原来承载的那些由香味、自然、情感等元素所包含的滋味了,表达了作者对粮食的感恩、敬畏之情。总结上文,照应题目、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4.【答案】

示例一:文章运用倒叙写法,从开头写如今去超市买粮食写起,回忆了童年一家人煮稀粥,蒸戗面馒头、吃煮地瓜的事。写出了因为品尝到世间太多的美味,我们失去了对粮食的感受力,以及那份小心翼翼的珍惜,所以品尝不出粮食原来承载的那些由香味、自然、情感等元素所包含的滋味了,表达了作者表达了"我"对童年粮食温暖而幸福的味道的回忆,以及对粮食的感恩、敬畏之情。倒叙手法使文章有悬念,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示例二;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拿童年时能品尝出粮食的味道与现在品尝不出粮食的味道做对比。突出强调了因为品尝到世间太多的美味,我们失去了对粮食的感受力,以及那份小心翼翼的珍惜,所以品尝不出粮食原来承载的那些由香味、自然、情感等元素所包含的滋味了,表达了作者表达了"我"对童年粮食温暖而幸福的味道的回忆,以及对粮食的感恩、敬畏之情。

【解析】本题考察构思与写作手法,主要是考察倒叙和对比。从开头写如今去超市买粮食写起,回忆了童年一家人煮稀粥,蒸戗面馒头、吃煮地瓜的事。写出了因为品尝到世间太多的美味,我们失去了对粮食的感受力,以及那份小心翼翼的珍惜,所以品尝不出粮食原来承载的那些由香味、自然、情感等元素所包含的滋味了,表达了作者表达了"我"对童年粮食温暖而幸福的味道的回忆,以及对粮食的感恩、敬畏之情。倒叙手法使文章有悬念,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三)(21历城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题。(共 21 分)

那个一生都在暖场的人

①老陈是我的初中同学,他个头不高,长相普通,成绩垫底,不是个讨喜的孩子。可他对谁都掏心掏肺,任劳任怨。大家习惯了他承担班务,都称他"劳模",满满的都是取笑和讽刺。

②初中毕业,全班 57个同学,老陈辍学了。拍毕业照那天,老陈眼含热泪,跟每个同学拥抱,向每位老师鞠躬。那时,我们都以为,和他的人生不会再有交集。

③可步入社会的老陈就像一个黏合剂,用让人不忍拒绝的热情,使班里 57 个人没在岁月里走散。

④老陈第一次张罗班级聚会,是在初中毕业一周年。那一年,他在工地当小工,整个人又黑又瘦。有同学遇到他,他都不由分说请同学喝瓶水或吃根雪糕,像个家长嘱咐同学: "一定要好好学习,搬砖太苦了。"

⑤第一次聚会是在大年初三,来了37个人。大家吃饱喝足,他悄悄结了账。再后来,老陈每年大年初三都组织聚会。可是,来的人越来越少。最少的一次,只有班长、我、和老陈。那天老陈很失落,要了酒自斟自饮。他说自己人微言轻,大家看不起他这个"打工仔"。我和班长承诺:"以后,我俩一定会来。"听到这话,老陈流泪了。

⑥在那几年里。老陈熟知每个同学的家庭状况。哪位同学、老师家里有事, 他都义不容辞地去帮忙。老师们说,他不是教过的最有出息的学生,却是最懂感恩的一个。

⑦老陈就这样,用他不管不顾的热心,温暖着周围的人。

⑧后来,老陈在微信朋友圈说去东北当矿工,我给他打电话: "不管你走多远,大年初三,我和同学们都等你回家。"电话那边,老陈泣不成声。

⑨矿工的生活很艰苦,但朋友圈里的老陈永远活跃。他每天早晨 5点准时问候大家,每天下午5 点发一张他升井的自拍。他从来不说苦,可是,透过那些照片,我们可以想见他的辛酸。每当有同学际遇不好时,想到老陈,就都觉得没有资格沮丧。

⑩ 2015年春节,是老陈闯关东的第一个年头,我们都以为他不会回来了。可大年初二,我们如期收到通知。他说; "一年就盼这一天,没有这一天,下井挖煤都没劲。"那次, 全班 57人,来了 39 个。那天,老陈喝多了。他眼含热泪地跟每个人掏心窝子,他卑微地与每个人握手,感谢着。尽管已微醺,多年不见,可他依然记得每一个人的名字和上学时的琐事……那天,很多同学落下热泪。老陈用他十年如一日的热情,甚至带着傻气的坚持,让我们重新拥有一个集体,让我们历经世态炎凉后,又相信了一些什么。

(文章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老陈"暖场的一生。(4分)初中毕业时,老陈张罗班级聚会,偷偷结账;(2)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3)后来,老陈去东北当矿工,每天问候大家报平安;

(4)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5)2020年1月11日,老陈去世,葬礼来了很多人。

①每年大年初三,聚会的人越来越少,老陈很失落。

②2015年春节,全班聚会,老陈卑微地感谢每个人。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7 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加点的词语。(4 分)

可步入社会的老陈就像一个黏合剂,用让人不忍拒绝的热情,使班里 57 个人没在岁月里走散。

①黏合剂,本义指使物体粘合在一起的物质,这里运用比喻,将老陈比作黏合剂,生动形象写出老陈能将同学们聚在一起,对同学关系的维持发挥作用,表现老陈的热心。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3分)

他眼含热泪地跟每个人掏心窝子,他卑微地与每个人握手,感谢着。

运用神态、动作描写,通过“眼含热泪”“握手”等词生动形象写出老陈在班级聚会时对同学们表示感谢的样子,表现老陈的重情重义,表达作者对老陈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那个一生都在暖场的人,其实心里最为苦涩,

默默承载了人世间最大的悲凉,却活得如此热气腾腾。"的理解。(5 分)

【答案】文中的老陈五岁丧母,后来没有再回家过年,没有再回家吃年夜饭,生活苦涩但他却把这苦涩埋在心里,独自一人承受,却温暖着我们身边的人。表现了老陈的重情重义、善良、真诚、乐观的生活态度,表达作者对老陈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卒章显志,深化中心,照应题目。

4.本文多处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写

出一处即可)(5分)

【答案】文章第②段写老陈拍毕业照时的表现是正面描写,第⑥段中写老师们对老陈的评价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了老陈的重情重义、善良、真诚,表达作者对老陈的敬佩和赞美之情。更加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突出主题。

(四)(2021槐荫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共 21分)

没有人能够看轻你的梦想

①我曾在著期吉他班里,替朋友客串半个月的老师。

②点名的时候,竟有个拘谨的中年女人答到。我吃了一惊,按她的年龄和衣着,应该出现在小区广场舞的行列才对。可是,她却怀抱着吉他,坐在一群青春飞扬的少年中间。少年们纤柔的手指如得宠的精灵,弹拨扫按,轻松洒脱,很快就会弹简单的山子了。而她的手枯瘦粗糙,显得极为僵硬。一个星期过去了,她还在笨抽拙地练习展格子。

③)起先,我还担心会有同学笑话她,可大家看上去都特别尊重她,我不禁有些诧异。在课程将要结束的时候,我终千从学生口中知道了她的故事。

④五岁那年,她爱上了小朋友家的钢琴。家境虽清寒,可父亲答应,十五岁时一定送她一架钢琴。可真的快到十五岁了,她却明白,父母肩上的担子太沉了。

⑤十五岁生日那天,点燃蜡姓后,父亲与母亲对视着,有些欲言叉止的尴尬。懂事的她构出一把口举,笑着吹起了《生日快乐》。弟妹们抢着吃蛋糕,简陋的屋子里满是笑声。她择着口琴,感觉这就是自己的钢琴,只不过变小了,很乖地贴在掌心。

⑥毕业后,地在一家火锅城做了服务员。天天忙到深夜,腿和脚都肿了,头发里全是火锅的味道。可想到自己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了,还能慢慢攒起买钢琴的钱,她的心便成了琴键,叮叮T咚咚地响着些小小的快乐。婚后,丈夫也为她的梦想动容,为她买未许多钢琴磁带,只要走进小小的家,就会有她爱的音乐。连小小的儿子,听见钢琴曲也会手舞足蹈。看着陶醉的儿子,她的心有一种幸福的痛惜。她辞去了服务员的工作。去一个莱市场。专门给人杀鸡剖鱼。活儿虽苦,可挣得也比从前多。

⑦儿子上小学了,就在他们喜气洋洋去选钢琴时,老家的剪舅打来了电话,说他的女儿得了腿病,没钱做手术。全家一致同意,将两代人的梦想,移植到那个十六岁的女孩的腿上。那个花季少女,也应该有许多水品般的梦想吧。

⑧后来,两家的老人也成了医院的常客。他们夫妻都是家中的老大,照顾老人,帮助弟妹,所有的担子都一股脑儿地压过未,生活越发忙碌、拮据。

⑨不知不觉间,儿子已上了高中。那是个争气的孩子,每学期都拿一等奖学金。可这时,她的手开始莫名其妙地痛。诊断结果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指关节已经僵硬变形。儿子用奖学金为她买了一把吉他。儿子说:"妈,你先试试这个,活动活动手指。等以后,我给你买钢琴。"于是,她抱着吉他来了。她笑呵呵地说:"从口琴到吉他,我离钢琴又近了一步。"

⑩结业的那天早晨,她也上台表演。尽管她平时练得很熟了,可此时那些调皮的音符,显然不想听命千那双痉挛的手。一首简单的曲子,她弹得艰难无比,额上的汗都微微沁出。我心里默默想; 她的手,一定很痛吧!

(同学们在台下轻轻为她伴唱;你已归来,我忧愁消散。让我忘记,你已漂治多年,让我深信,你爱我像从前,多年以前,多年以菌……我怔住了。我从未听过这样动人的合唱。生硬艰涩的弹奏,渐渐变得柔和动人。这个四十二岁的学生,嘴唇微狠,面容安静如水,眼睛里有淡淡的光辉。这是我所见过的,最执着地爱着音乐的人。一个值得靠敬的人。一曲终了,所有的少年都自动起立,热烈地鼓掌,大家轮流上前拥抱她,像拥抱自己的母亲。我也静静地站起来,向这位大我十九岁的学生,深深胸了一躬。

⑩后来,她的儿子以《妈妈的梦想》为题,参加了地区举办的演讲大赛。讲完妈妈的故事后,他深情地说:“妈妈的梦想,就像我幼时叠的纸飞机,被风揉过,被雨泡过,也落满了岁月的尘埃。可是只要举起来,可一口气用力飞出去,它仍然是一架满载人生喜悦的飞机,而不是一团面容愁惨的废纸。”

①她是个普通人,既懂得抗争,又懂得妥协;她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却从不回避生活的责任;她乐观地活着,什么都不抱怨:她活出了独立的生命个体特有的精彩,所以没有人能够看轻她的梦想。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中年女人追逐梦想的故事。(4分)

五岁时,她有了一个钢琴梦 —→ ___①__—→ 工作后,她为梦想不断努力—→___②___ —→儿子上高中后,她拥有了儿子为她买的吉他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共6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3分)

全家一致同意,将两代人的梦想,移植到那个十六岁的女孩的腿上。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3 分)

这个四十二岁的学生,嘴唇微抿,面容安静如水,眼睛里有淡淡的光辉。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①段画线句的理解。(5分)

妈妈的梦想,就像我幼时叠的纸飞机,被风揉过,被雨泡过,也落满了岁月的尘埃。可是只要举起来,呵一口气用力飞出去,它仍然是一架满载人生喜悦的飞机,而不是一团面容愁惨的废纸。

4.本文记叙颇有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从记叙顺序和表达方式两方面作答)(6分)

1.示例:①十五岁时,她用口琴代替了钢琴 ②儿子上小学时,她用买钢琴的钱资助女孩及家人 评分意见:本题 4 分。每点概括占 2 分,意思对即可。

2.(1)示例:“移植”,转移并种下。生动传神地写出为保全女孩的腿,女人牺牲了自己梦想,表现了女人及家人的无私与善良。评分意见:本题 3 分。解释词语占 1 分,结合内容分析作用占 2 分。

(2)示例: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中年女人演奏时平静柔和的神情,以及专注、陶醉的状态,表现了中年女人对音乐的热爱,表达了“我”对她的敬意。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人物描写方法占 1 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 2 分。

3.示例:妈妈追逐梦想的道路是漫长的、艰辛的,但是她从不放弃,执着努力,所以她的人 生快乐而精彩。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追逐梦想的经历,表达了对她 执着追梦、乐观生活人生态度的敬佩与赞美。评分意见:本题 5 分。结合内容理解句意占 2 分,比喻占 1 分,体会深刻内涵占 2 分。

4.示例:插叙。文章④至⑨段插叙了中年女人追求梦想的故事,突出了女人执着追梦、乐观 生活的人生态度,使文章内容充实,人物形象丰满。先叙后议(叙议结合、一事一议)。文章先讲述中年女人追梦的故事,最后阐发对梦想和人生的思考,卒章显志,突出对“她”执着追梦、乐观生活人生态度的敬佩与赞美。 评分意见:本题 6 分。每点占 3 分。其中记叙特点占 1 分,分析表达作用占 2 分。

(五)(2021天桥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共 21 分)

听见春分

苏沧桑

①暮光消失后,夜雨将山后浦村裹进怀里。隔墙的老庙突然传来"咚"的一记鼓声。

②父亲走在前面,领我穿过院墙与老庙之间的小弄,看见一场春雨的足迹在石板路上闪闪发亮。苔痕缀满石缝,春草在寂静中生长,这条青翠欲滴的小路,是故乡留给我的入口,春分,"元鸟至,雷乃发生。始电"。燕子回巢,我回乡看望父母。在越来越密的鼓声和雨声里,我听见故乡万物生长,后山的梨花开了,河边的油菜花豌豆花开了,春茶抽芽,稻秧刚刚播下,雨传送过来一阵阵隐秘的香气,大地沉入了夜的深呼吸……

③我还听见时间深处传来男女老少簪花喝酒、踏青赏景的欢声笑语,听见纸鸢在天空呼啸,上面写着希望天上的神能看到的一个个祝福。

④回忆踏着鼓声蔓延到故乡的原点。一座很小的庙,一盏瓦数很低的电灯,一张旧桌,四五张矮凳,一个热水瓶,一个剃着平头、面相端庄的中年鼓词人,三个七八十岁的老年听众。热水瓶的影子投在墙上,唱词人的影子也投在墙上。扁鼓,牛筋琴,唱本,鼓签,快板,是他的全部行当,生、旦、净、末、丑的悲欢均由他一人承担。

⑤故乡的春分之夜,仿佛来自古代。

⑥父亲说,自古春分时节也是祭祀的时节。山后浦村每逢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等,村里人就凑份子请唱词人来唱。唱前,先击鼓"打头通",然后再唱正本,有神话,有断案的也有历史的世情的,有的一本唱一夜,有的唱两三夜。

⑦今天大概是庙神寿日。老人们坐在昏暗的灯影里,似睡非睡,唱词人沉浸在他一个人的世界里。古老的腔调,在夜色中盛放、枯萎。我忽然想,他不是唱给人听,而是唱给神听。

⑧父亲说,记得吗?我们家从镇上搬过来时,也请唱词人到小庙唱过词,多热闹啊,庙里坐满了人,老老小小像一家人。现在没人听了,只有几个老人家会去,有时就只有一个人,那个管庙的人。

⑨父亲说,你大概忘记了。

⑩不是大概,是完全,彻底。如同我每次回家,在小镇边缘鳞次栉比的新建楼群间,怎么都找不到山后浦村的入口,那个曾经青翠欲滴的入口。此时此刻,一座老庙,一段唱词,成了那个青翠欲滴的入口,将我带进了一些记忆……蒙蒙细雨洒下温柔,亲吻着老树的嫩芽,呼唤出花苞的美梦,头顶着落花,一个怯生生的小男孩站在泥墙根,看着那些不请而来的邻人为他安家,为他镌刻出故乡的模样。掌灯了,小庙里挤满了全村的男女老少,一双双眼睛闪耀着星星的光芒,也照亮了年轻的唱词人,那时,他唱给神听,更是唱给人听。木门吱呀,推开山间的晨雾,也走出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文章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听见春分"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共6 分)(1)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3分)一个怯生生的小男孩站在泥墙根,看着那些不请而来的邻人为他安家,为他镌刻出故乡的模样。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3 分)

而今夜过后,伴着夜行的火车,我将又一次远离,远离小院的桂花树,远离母亲的目光,远离春夜独自盛放枯萎的鼓词声。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终有一天,父辈们只在梦中出现,故乡那个青翠欲滴的入口,会成为一个伤口,一念及,舌尖便沾上涩涩的泪滴。"的理解。(5分)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6 分)【参考答案】1.示例: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在春分时回到故乡,再次听到鼓词声并回忆起儿时往事。表达了“我”对故乡的爱与眷恋,远离故乡的不舍与伤感,也是对乡村城镇化、乡村文化流失等问题的反思。以“听见春分”为题,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听见”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浑然一体。

【评分意见】本题4分。概括文意1分,主旨1分,题目手法及作用2分。

2.(1)镌刻意思是雕刻,文中指小时候邻人帮忙搬家,让我感知到故乡的模样,体现了邻人的朴实热情,故乡对我的影响之深,表达了我对故乡的喜爱、眷恋。

评分意见:本题3分。解释词语1分,结合内容分析作用2分。

(2)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故乡小院的桂花树,母亲的目光和鼓词声,强调了远离故乡时的不舍与伤感。句式整齐,语气贯通。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修辞方法1 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 2 分。

3.示例:多年后,父辈老去,青年人越来越多地离开家乡,乡村城镇化严重。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我”每每回忆起故乡,心中便会感到无尽的痛楚。表达了“我”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与不舍。总结全文,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评分意见:本题 5 分。结合内容理解句意 2 分,体会深刻内涵2分,结构作用1分。

4.示例1:对比。将前后听鼓词情景进行对比。小时候,小庙里挤满了男女老少听鼓词,现在只有三个七八十岁的老年听众,有时甚至只有管庙的那一个人听。突出强调了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故乡后的冷清与落寞。表达了“我”对故乡变化的伤感之情。

示例2:插叙。文章第8、10段运用了插叙。插入了我们家从镇上搬来,请唱词人到小庙唱词的热闹景象。体现了邻人的热情与淳朴,表达了“我”对故乡的热爱。插叙的内容使文章内容充实,人物形象丰满,结构波澜起伏。

示例3:虚实结合。文章实写了“我”在春分时节回到故乡听到鼓词,虚写了“我”在鼓声中听到过去传来的欢声笑语、纸鸢呼啸,以及多年后“我”再回故乡的情景。把眼前现实生活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突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对故乡渐逝的担忧与伤感。

示例4:线索。全文以“听见”为线索,写了过去的鼓词声、乡人的欢声笑语、纸鸢呼啸声、现实的鼓词声。表达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对故乡变化的伤感。“听见”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浑然一体。

评分意见:本题 6 分。构思或写作方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情感或主旨2分,写法作用1分。允许学生有创新发现,言之有理即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情绪泛滥2024-01-21 22:47情绪泛滥[江苏省网友]222.209.114.142
    希望能看到更多不同类型的文学类文本试题,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复习语文知识。
    顶3踩0
  2. じ☆莪狠ヅ乖2023-11-01 08:34じ☆莪狠ヅ乖[北京市网友]103.29.128.171
    @高傲的回眸我喜欢阅读文学类文本,这个试题汇编能让我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作品。
    顶3踩0
  3. 高傲的回眸2023-08-11 18:21高傲的回眸[广东省网友]103.21.117.195
    这个网站的试题汇编很有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准备中考。
    顶6踩0
相关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第十一周周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第十一周周考

8分zì ào biān pào jīnɡ yì zǒnɡ zhī

2012-07-07

写在心坎上的句子 都是大实话 深刻明理

写在心坎上的句子 都是大实话 深刻明理

1、生活就该踏踏实实的走,人的成长,在于学习,也在于经历。人的修养,在于领悟,也在于静修。人的幸福,在于得到,也在于放下。人生秘诀,在于别人,也

2023-05-18

4句经典现实的句子 人生最怕心累 心累 是在乎的东西太多

4句经典现实的句子 人生最怕心累 心累 是在乎的东西太多

人生最怕心累,心累,是在乎的东西太多

2023-11-09

超雷人的经典句子 题不一定要会做 但是翻卷声音一定要响

超雷人的经典句子 题不一定要会做 但是翻卷声音一定要响

想吃大饼了,就把馒头拍扁,想吃面条了,就用梳子把馒头梳几下

2023-01-27

非常经典的人生感悟句子 句句正能量 值得细细品读

非常经典的人生感悟句子 句句正能量 值得细细品读

不要去拒绝忙碌,因为它是一种充实;不要去抱怨挫折,因为它是一种坚强;不要去选择沉默,因为它是一种伤害;不要去拒绝微笑,因为它是你最大的魅力!2

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