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3

时间:2007-07-21

一 书名和作者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燕、韩、赵、魏、宋、卫、中山等国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以及有关谋议、策略、说辞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81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3

先秦历史散文二

《战国策》

江山多娇娆著

《战国策》是继《左传》之后又一部宏伟的历史散文名著。

一.书名和作者

《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燕、韩、赵、魏、宋、卫、中山等国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以及有关谋议、策略、说辞。所记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而统一,亦即从公元前460年至公元前220年,约计240年。《战国策》又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作者不详,有说为蒯通写作。蒯通,乃楚汉相争时期著名舌辩之士,原名蒯彻,因避汉武帝刘彻之讳,书名蒯通。他足智多谋,曾为韩信谋士,助韩信平定齐地。曾劝韩信背汉自立,韩信不听,终为吕后所擒,死前慨叹“悔不听蒯彻之言,死于女子之手”。尔后曹参为汉相,请蒯通为谋士,引为上客。蒯通对于权变之术颇有研究,写成《战国策》,倒有可能,但缺乏确证,后人多不相信。或说《战国策》乃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此说较为稳妥,却甚笼统,只能继续考证。后来,刘向加以整理,定名《战国策》。

刘向(公元前77年至公元前6年),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江苏沛县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献神仙方术之书,说据以可立成黄金,宣帝实验不成,加罪处治。后任给事中、九卿、校尉等职。刘向颇为好学,专心经书,昼诵书传,夜观星象,时常通宵不寐。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说苑》《新序》《列女传》等。他学识渊博,将《战国策》重新编订整理,确有贡献。

二.《战国策》的主要内容

一是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损人利己丑恶面貌。例如,秦宣太后爱魏丑夫,怕别人占有他,而准备将他殉葬;李园以其妹为资本,取得高官厚禄,先是将其妹献给春申君为妾,而她怀孕之后,又将她献给楚考烈王。又怕春申君泄露事实,便杀害春申君以灭口,都有力地表现了统治阶级的阴险毒辣、无耻之极。而魏王赠送美人予楚王,深得楚王宠爱。楚王夫人郑袖表面也特别喜欢魏美人,衣服玩好,宫室卧具,任其挑选,连楚王也称赞毫不嫉妒。这时,郑袖便对魏美人说,楚王爱你美丽,只是厌恶你的鼻子,以后你见楚王时要掩住鼻子。魏美人果真照办。楚王问郑袖,魏美人每次见我,为什么都是掩着鼻子?郑袖说:“我知道。”楚王说:“说吧,即使是很丑恶的,你一定也要说.”郑袖就说“她是怕闻你的气味。”楚王闻听大怒,立即命人割去了魏美人的鼻子。就这样不动声色,三言两语,便轻而易举地除掉了情敌,真堪与武曌、吕雉比美。诚然,作者在叙述这些故事时,只是比较客观描写,并无多少直接表明观点的评论,但已经将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揭露的淋漓尽致,因而引起后世学者亦即封建卫道士们从阶级本能出发所产生的警觉和反感,刘向说《战国策》“不可以临教化”,曾巩说此书是“邪说之害政”,“宜放而绝之”,李格非诬此书“浅露不足道”,其实正说明《战国策》所记某些事实,揭到了统治阶级的疼处,也正是它思想性方面有价值之所在。

二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和复杂的政治斗争。春秋以来,战乱纷仍,大国称霸。诸侯中的强者,都想“并天下,凌万乘”。所以,战国末年,秦齐各自称帝,尤以秦国为强,“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凾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畜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国西面有巴蜀汉中的丰饶物产,北面有胡狢、代马等地出产的著名战马,南面有巫山、黔中的险隘,东面有肴凾坚固的关口,田地肥美,人民富足,战车上万辆,战使上百万,肥沃的平原上千里,积蓄的粮米财货很多,所居地势易守难攻,人口众多,车骑坚强,兵法熟练,完全可以兼并诸侯而统一天下,建立帝国而统一中国)。的确,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日益强大,便以新兴力量向外扩张,企图蚕食诸侯,统一海内,引起了各国之间的复杂矛盾和斗争。秦国成为战国各国矛盾斗争的主要矛盾方面。而当时的谋臣策士就抓住了这个特点,倡为合纵连横,向各国执政加以宣扬。苏秦打算劝说秦王连横,尽快屯并六国。曾列举秦国各种有利条件,以及历史事实加以证明。但秦王不予采纳。他就改为游说六国,劝说他们联合抗秦,力主合纵。而这期间,秦国不用苏秦,六国重用苏秦。秦国重用张仪,使其游说六国连横,极力离间六国合纵。连横与合纵,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激烈斗争。苏秦游说六国,极力敷陈各国形势如何险要,物产怎样丰富,人口何等众多,兵力如何强盛,分析解释独立抗秦虽然不能取胜,但若合力抗秦却绰绰有余,事秦将招致灭亡之灾,抗秦将收获荣誉名利。而张仪则游说六国,说明各国险要地势不足倚恃,物产不足使用,人民不够众多,兵力不够强大,而大肆夸张秦国力量雄厚,尽力挑拨各国关系,扩大他们之间的矛盾,说明合纵难行,抗秦必危,唯有连横投靠秦国。而各国诸侯,常是首鼠两端。当受到苏秦鼓动怂恿时,觉得抗秦有利,甚至让苏秦掌管相印,领兵伐秦。而再听到张仪游说之词之后,又感到强秦难抗,还是事秦为安。各个国家,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在策士的纵横游说之下,或举棋不定,或朝秦暮楚,有的名为合纵,实为连横,一时之间,各国关系,极其紧张尖锐,复杂微妙。对此,《战国策》都有生动描写。反映战国时期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是《战国策》的基本内容。

三是塑造了不少策士亦即纵横家的形象,写出了他们纵横谋划的言行。因为战国时期,各国弱肉强食的兼并斗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军事实力的强弱,但是也决定于谋臣策士的运筹帷幄,决定于政治手段的巧妙使用。所以,一时之间,权谋诡诈的说客,据谈雄辩的策士,也就是纵横家之流,便应运而起。这些纵横家,都是知识分子,是士,在各国间奔走游说,从事外交活动,解决各国军事、外交的具体问题。当一国受到他国侵略时,他们就去游说第三国,出兵救援,或者劝说他们联合攻打第三国。他们能言善辩,富于机智,揣摩各国君主心理,因势利导,使之信服,在当时各国军事政治斗争中,起过一定作用,甚至一席话语,可以左右一国局势,影响各国关系和形势,“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战国策》中,这类人物甚多,大致分为三类:

其一,为作者所歌颂的,包括为他国排难解纷而分文不取的义士,敢于反抗强暴、蔑视王侯权贵的侠士,前者如鲁仲连,荆轲;后者如唐且,颜斶。鲁仲连是颇有胆识的义士。秦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而魏却派将军辛垣衍去邯郸劝说赵王尊秦王为帝,向秦屈服。义士鲁仲连听说之后,毅然去见辛垣衍,说服了他,使魏军救援了赵国。赵国“以千金为鲁连寿”,而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这种为他国排难除患而又不图利禄酬报的品质确实难能可贵,鲁仲连堪称义士中之佼佼者。

正是由于某些策士,只图侠义之名,而不贪富贵之禄,所以往往敢于蔑视权贵,反抗强暴,有时甚至“士为知己者死”,连杀头也无所畏惧,表现了“士”这一阶层的骨气,齐国隐士颜斶就是其中之一。

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虡。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7;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岳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慢骄奢,则凶中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必本于?’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斶知足矣,归反扑,则终身不辱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

意思是:

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颜斶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能这样做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宣王生气地变了脸色说:“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不尊贵。”宣王不说话,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说:“大王拥有千乘大国的土地,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心为大王服务,四方诸侯没有谁敢不服从大王。现在士人中那些高尚的人,也就被称作匹夫,以平民身份居住在乡间罢了。士人这样下贱呀,也真是够可以了。”

颜斶回答说:“不对。我听说上古大禹之时,诸侯国有上万个。什么原因呢?他们治国贤能的原因,是得力于重用士人。到了商汤 时代,诸侯尚存三千。到了现在,面向南方称王的,才二十四位诸侯。由此看来,难道不是由于政策的得失造成的吗?因此《易传》不是说吗:‘国君在统治地位,却没有那种实际的才德,喜欢追求那种虚名的人,必然用傲慢奢侈举动行事。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所以没有实际效用,却只喜欢空名的,国土将日益削减,国力将日益衰弱;没有好的德行,却希望幸福的,必然处境困窘;没有建立功勋,却只图享受俸禄的,必然蒙受侮辱。这一切必然招致严重的祸害。所以说‘好人喜功者,必定不能建立功业;空言而无行者,终究不能实现他的愿望。’这都是爱虚名、好浮夸,无治国爱民实效者的必然下场。所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至今,如果不得到士人辅助而能建功立业的,从未有过。因此君主不以多次向别人请教为羞耻,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愧疚。以此成就他的道德,在后世扬名立功的,尧、舜、禹、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若能向上看清事物的本源,向下通晓事物的流变,至圣者懂得该学些什么,哪还会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呢?老子说:‘虽然贵,一定以贱为根本;虽然高,一定以下为基础。因此诸侯君主自称为孤、寡,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懂得贱一定是贵的根本的道理吧。’他们并不是那种孤寡的人,孤寡是指生活困窘、地位卑微,诸侯君主却用这些称呼自称,难道不是谦居于别人之下,把士人看得很尊贵的做法吗?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 ,世世代代称他们是贤明的君主,这是因为他们明白士人是可贵的。”

宣王说:“唉呀!君子怎么能侮慢呢,我是自找不痛快呀!到现在我才听到了君子的高论。希望您收下我做学生。”颜斶辞谢,要离开,说:“玉生在山中,一经雕琢就破坏本色了,不是经过雕琢就不宝贵了,但是那璞玉就不再有本真的完美了。士人生在偏僻乡野,一经推举选拔就享有禄位了,不是享有禄位就不尊贵显达了,但是他的身体和精神就)不再完整独立。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阐述主要的意见已经很详尽了,希望您能允许我回去。”于是颜斶行再拜礼辞谢离去。

君子说:“颜斶可算知足的人了,他保持淳朴的本性,这样终身也不会受辱啊!”

其二,为作者所肯定的,亦即那些既为统治阶级效劳也为民众做过某些好事的策士。如冯缓、触龙即是: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于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始高枕为乐矣。”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意思是:

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困,难以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愿意寄食门下。孟尝君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吗?”冯谖说:“没有。”孟尝君又问:“先生有什么特长吗?”他说:“也没有。”孟尝君笑了笑,接纳了他:“好的。”孟尝君身边的人因为主人不太在意冯谖,就拿粗茶淡饭给他吃。住了不久,冯谖就背靠柱子,弹剑而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左右把这件事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吩咐说:“给他一般门客待遇,让他吃鱼吧。”住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呀,我们还是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坐。”孟尝君说:“替他配上车,按照车客的待遇。”于是冯谖驾车带剑,向他们的朋友夸耀:“孟尝君尊我为上客。”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冯谖复弹其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无以养家。”左右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父母吗?”左右答道:“有个老母。”孟尝君资其家用,不使他母亲穷困,而冯谖从此不再唱牢骚歌了。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通告示,问门下食客:“请问哪一位通晓账务会计,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呢?”冯谖署上名字说:“我能。”孟尝君看了很诧异,向左右随从:“这是谁呀?”人们答道:“就是那个唱‘长剑呀,我们回去吧’的人。”孟尝君笑道:“他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他,还未曾见过面呢。”于是请他来相见,道歉说:“田文每日为琐事所烦,心身俱累,被忧愁弄得神昏意乱,而且生来懦弱笨拙,只因政务缠身,而怠慢了先生。好在先生不怪我,先生愿意替我到薛地收债吗?”冯谖说:“愿效微劳。”于是孟尝君替他备好车马行装,让他载着债券契约出发。辞别时,冯谖问:“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回答:“先生看着办,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吧。”

冯谖赶着马车到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的百姓都叫来核对债券,全部核对之后,冯谖站了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名义将债款赏给这些百姓,并烧掉了那些券契文书,百姓感激得欢呼万岁。

冯谖又马不停蹄地返回齐国都城临淄,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很奇怪他回来得这么快,穿好衣服接见他说:“收完债了吗?何以回来得这般快捷?”冯谖答道:“都收完了。”“先生替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冯谖说:“殿下曾言‘买些家中缺乏的东西’,臣暗想,殿下宫中珠宝堆积,犬马满厩,美女成行。殿下家中所缺少的,惟有仁义了,因此臣自作主张为殿下买了仁义回来。”孟尝君说:“你怎么买仁义的?”冯谖答道:“殿下封地只有小小薛地,不但不好好体恤薛地子民,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臣为君计,私自假传殿下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他们,并焚毁债券,百姓莫不吹呼万岁,这就是臣替殿下买的仁义呀!”孟尝君很不高兴,说:“我知道了,先生退下休息吧。”

一年以后,齐王对孟尝君说:“寡人不敢用先王的旧臣为臣。”孟尝君回到封地薛,还差百里未到,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方才看到。”冯谖对孟尝君接着进言说:“狡兔三窟,才可得以免死。如今殿下只有一洞穴,尚未能得以高枕无忧,臣愿替殿下再凿两穴。”孟尝君便给他五十辆车,五百斤金去游说魏国。冯谖西入大梁,对惠王说:“齐国放逐了大臣孟尝君,诸侯谁先得到他,谁就能富国强兵。”于是魏王空出相位,让原来的相国做上将军,派出使节,以千斤黄金、百乘马车去聘孟尝君。冯谖先赶回薛地对孟尝君说:“千斤黄金是极贵重的聘礼,百乘马车是极隆重的使节,咱们齐国该知道这件事了。”魏国使者接连跑了三趟,可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就。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君臣震恐,连忙派遣太傅带着一千斤黄金,两乘四马花车及宝剑一把,外附书信一封向孟尝君道歉说:“都是寡人行为的兆头不吉祥,遭受祖宗降下的神祸,听信谗言,得罪了先生。寡人无德,虽不足以辅佐,但请先生顾念先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冯谖劝孟尝君说:“希望殿下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庙于薛。”宗庙落成,冯谖回报说:“三窟已就,殿下可安心享乐了。”

孟尝君为相几十年,没有纤介之微的祸患,倚靠的正是冯谖的谋划啊!

其三,那些汲汲于追求功名富贵的利己主义者。例如苏秦,起初本来是以连横游说秦王,但“书十上而说不行”,于是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而以合纵之术游说燕赵。陈轸也是先仕秦,又仕楚,又适齐。正是他们汲汲追求功名富贵、所以朝秦暮楚、出尔反尔,有时便搞些阴谋诡计。他们往往是阴谋暗算的政客,有时在甲方游说,暗害乙方,转眼又到乙方游说,暗害甲方,对两方全都愚弄,以便从中谋利。不过在作者写这类人物时,往往缺乏应有的批判,甚至有时还流露欣赏之情,显然是由于作者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造成的。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3》,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0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0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0先秦诸子散文的硕果下江山多娇娆著第四节《荀子》和《韩非子》二. 《韩非子》韩非,大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卒于公元前233年,出身贵族,为韩国诸侯公子,与李斯从师荀子,口吃,不善说道,却善于著...

2011-11-09 #经典句子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7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7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7离骚之美新论上 江山多娇娆著如何评价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浪漫主义杰作长诗《离骚》?马克思说过,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希腊艺术的土壤。”我们也可以说,《离...

2019-05-03 #经典句子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1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1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1 先秦历史散文一 江山多娇娆著 先秦历史散文,除较早的甲骨卜辞之外,主要是《春秋》《尚书》《国语》《左传》《战国策》等。 一.《春秋》 ...

2023-12-30 #经典句子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7先秦诸子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7先秦诸子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7先秦诸子散文江山多娇娆著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时期,特别是这个时期的后半段,亦即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繁荣。散文犹如雨后春荀,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蓬勃发展。 第一节 先秦诸子散文概述 ...

2024-01-08 #经典句子

中国古代10条经典名句 说透古代家风家训

中国古代10条经典名句 说透古代家风家训

中国古代10条经典名句,说透古代家风家训。1. 因风寄书,此外勤学自爱。——苏轼《与侄千之书》因为想要对你进行劝告而寄出了这封信,希望你能够发愤图强,做到追求真理爱惜自己。2. 却有主张,勿悠悠碌碌随人忙。——...

2019-02-18 #经典句子

中国古代文学 名家名篇 古代散文的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 名家名篇 古代散文的成就

大家好,我是张雪雪,今天来和大家讲一讲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篇,古代散文的成就。在我国古代,散文是指用散体文字写成的文章,序跋、碑谏、铭箴、颂奏、论说、游记、传记等,都被包括在散文里面。唐以后的古文就是...

2013-05-22 #经典句子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古代中国重铠甲和欧洲重盔甲 风格迥异!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古代中国重铠甲和欧洲重盔甲 风格迥异!

盔甲是骑士的重要装备,中世纪早期最好的铠甲是锁子甲,这种铠甲在公元前200年的斯堪的纳维亚已出现。随着手工业的发展,锁子甲生产技术进步提高。骑士大多喜欢取锁子甲铁的自然颜色,但也有人喜欢染成其它颜色。然后...

2010-04-27 #经典句子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形成的成语 说出来你肯定知道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形成的成语 说出来你肯定知道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首——潘安。关于潘安的成语:掷果盈车,昙花一现,白发悲秋,望尘而拜,金谷俊游,潘杨之好。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宋玉,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关于宋玉的成语:下里...

2010-10-3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