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尊重孩子的物权:培养自主意识与责任心

时间:2024-02-03

这一理念强调了孩子在自己的物品和财产上的自主权利,教育孩子正确管理和维护自己的物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75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尊重孩子的物权”是指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尊重孩子拥有的物品和财产,倡导父母和教育者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这一理念强调了孩子在自己的物品和财产上的自主权利,教育孩子正确管理和维护自己的物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通过尊重孩子的物权,可以促进家庭和社会中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观念。此外,尊重孩子的物权也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良好品格和社会责任感。因此,重视并尊重孩子的物权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孩子常出现破坏别人东西、抢别人玩具等反常行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父母若发现孩子将别人东西占为己有,应先了解其动机,再做适当处理;教孩子学习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就不会轻易去拿(偷)或...

1孩子入小学的4大错误观念

孩子上小学,作为家长,有些无趣要尽量避免哦!

错误观念1:盲目追求名校

【案例】今年强强要升小学了,为了让他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强强父母托人找关系,花高价才把强强送进了某省级重点小学。可是学校离家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从此强强每天都得比别的孩子早起一个多小时。而强强的父母也因为每天由谁自责送孩子上学的事情而争吵不休。一年过去,孩子瘦了不少,老师还反馈强强上课常常打瞌睡,学习效率很低。

【点评】

孩子上小学了虽然是个小大人了,但各项生理特点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充足的睡眠、合理的作息规律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仅仅为了孩子能上有名气的小学,而耗去孩子大量的精力、家里本不丰厚的经济资源,以及家庭的和睦,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在为孩子选择学校这一点上,家长要综合考虑,除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就近入学也要考虑在内,让孩子轻装上阵,才能保证“教”与“学”的良好互动。

错误观念2:入学前大量补课

【案例】嘉嘉上幼儿园时就拿过不少钢琴比赛、书法比赛的大奖。要上小学了,嘉嘉父母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提前给孩子“加餐”——大量补课。可是,上了小学的嘉嘉非但没有体现出优势,班主任还常常跟嘉嘉父母说,她很多英语发音难以矫正,上数学课又因为觉得内容简单重复,也不愿意认真听课,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

【点评】

在很多家长眼中,“幼小衔接”这个词就代表着知识的承接和过渡。这种理解不无道理,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会为孩子上小学做一些知识方面的准备。但是,知识的准备并不是幼小衔接的重点或者全部。孩子提前学的内容也要有选择,不然与小学的教学内容产生冲突,有时甚至存在不一致,那只会搞混孩子的正误判断,也降低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小学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带来困难。

列于学龄前的孩子,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兴趣选择两项加以培养,保持孩子对知识探索的热情才是最重要的。

错误观念3:入学而适应,家长来包办

【案例】贝贝是爷爷奶奶的心肝。自打贝贝上了小学,回家就愁眉苦脸,爱发脾气。原来老师每天留下的作业,忙坏了贪玩的贝贝。爷爷奶奶开始发愁了,他们觉得孩子刚入学,不用所有事情都自己做,让孩子不开心。于是爷爷奶奶当起了贝贝的“陪读”,模仿孩子歪歪扭扭的笔迹做完了半个学期的作业。贝贝开心了,可是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点评】

小学是孩子系统地学习各科知识的开端,是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因此,一定形式的、定量的课后作业是小学教学的延伸部分,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包办会影响孩子独立学习、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影响。

在教学方式上,幼儿园和小学有较大的差异,家长要“硬下心肠”,帮助孩子适应这种差异,树立学习的信心。

错误观念4:小学教师而如幼儿园教师尽责

【案例】玲玲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幸好幼儿园的陈老师对玲玲特别照顾。上了小学,一个班有四十几个同学,班主任对玲玲生活上的照顾也不如幼儿固的陈老师。玲玲感到很失落,性格越发孤僻内向了。玲玲的父母觉得这是小学班主任的错,她没有幼儿园陈老师那么尽责。

【点评】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在幼儿园里,教师是开展教学工作的教育者,也是孩子日常生活的照料者。在小学,教师的工作重点在教学而非保育。其次,幼儿园和小学在班级人数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教师无法顾及所有学生的所有方面,这和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发展特点——独立性渐渐增强是互为因果的。对于玲玲这样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应加以引导,使她将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转向朝夕相处的同学身上,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2建立孩子的物权观念(上)

孩子常出现破坏别人东西、抢别人玩具等反常行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父母若发现孩子将别人东西占为己有,应先了解其动机,再做适当处理;教孩子学习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就不会轻易去拿(偷)或做其他不好的事情了!

三岁的雅雅,经常乱画表姐的本子,甚至还将它们撕得乱七八糟;托儿所的老师也告诉妈妈,她会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贴纸。对于雅雅的这种行为,虽然妈妈常骂她、处罚她,可是,没隔几天,她又开始了……

孩子反常行为的原因

孩子常出现破坏别人东西、抢别人玩具等反常行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宝贝世界亲子馆托儿所所长廖丽文老师表示,在幼儿发展过程中,三岁的孩子开始喜欢交朋友,会与同伴一起玩,也开始会有分享及。对于年月日,多数孩子应该可以很快就知道的,看时钟可能难度大一些。如果是较小的孩子,可以先认识长短指针的含义,大一些的孩子会认整点或半点的时间,接下来可以教会孩子认识准确的几点几分。

二、让孩子自己制订一天的计划表

可以教孩子学会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分为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段,再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由于是自己制订、自己做主的,孩子往往能够积极主动地执行。即使暂时忘记了,经过大人的提醒,“宝宝,现在几点钟了?”“现在该做什么事情了”?他会很不好意思,“对哦,差点忘记了”,赶紧自觉执行计划表的内容。孩子自己制订计划表,能够让他明白时间的重要性,计划好的事情要按时完成,否则后面的计划就无法完成。制定计划表,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珍惜时间。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三、参照时间表规律生活

有了“时间”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孩子也比以前更“听话”了,做事也不会那么磨蹭了。以前孩子做事也许总是爱拖拉磨蹭,引入“时间”后,只要孩子想故意磨蹭,家长就可以指指墙上的时钟,或者问他现在几点几分了,孩子就会明确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至于起床、刷牙、洗脸、吃饭这类每天必做的事情家长也不用再反复催促了,孩子会乖乖听“时间”的指挥了。用规律生活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需要家长的身体力行,如果家长本身的生活就没有规律,孩子在认识时间、遵守时间方面就会无所适从。只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才能使幼儿对“时间”这个抽象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四、遵守约定适当奖励

如果刚开始孩子还没有时间观念,在做某件事情前家长要和孩子约定好时间,先约法三章,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亲子关系危机。由于都是事先约定好的,到了约定的时间,就一定要遵守约定。可能刚开始孩子会耍赖,家长可以事先承诺:如果遵守约定,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有了奖励的刺激,孩子会更认真地遵守约定。例如看电视或DVD,约定好这个节目结束或看20分钟,等到时间到了或演完,让孩子自己关闭电视机。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比赛“遵守约定”,互相监督。不管是谁,没有遵守时间的,就要受到一点小惩罚,而遵守约定的人可以得到奖励。有了比赛这一动力,孩子会积极争取胜利,遵守约定就在游戏中做到了。

精彩推荐:

如何分阶段塑造宝宝时间观念

培养宝宝时间观念三步走

孩子的时间观念在幼儿园培养

3几岁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别说“我们买不起”

可不要小瞧了宝宝们的经济头脑,其实从3岁起,他就可以支配金钱了。专家表示,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在金钱问题上说谎。比如,你不想给孩子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可以说“这个月我没为这样东西做预算”,或者直接告诉他“我不准备买这东西”,而不要用“我们买不起”作为搪塞的理由。因为你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你在控制金钱,以帮助他树立起对金钱的健康态度,培养孩子理财的观念。

建议:孩子3岁时,你可以给些钱供其自由支配,让他明白应该如何用钱。每周给孩子1元零用钱(对于一个4岁大的孩子来说,可以每周给2元),并帮助他作个简单的计划:6角放进储钱罐;3角自由支配;1角捐给慈善机构。

不要担心孩子没有领会如何省钱和花钱。孩子们开始时通常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但是你得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今后的人生至关重要。

把钱展示出来给孩子看

当你不断从钱包中取出信用卡付账的时候,你的孩子肯定会对这种东西产生困惑,因为大部分7岁以下的孩子,都不会把信用卡和它里面的钱联系在一起,他们会认为信用卡有魔力,能买无穷无尽的东西。

建议:当孩子和你在一起外出购物时,尽量都用现金消费。当然,你也不一定刻意不用信用卡,只是在你签消费单时,让孩子看清你是如何做的;让他知道,每次购物时,你是如何从原来的钱中减去了已经花掉的钱。毕竟他们早晚要学会如何使用它。这种做法特别适合7—9岁的孩子,因为这时的孩子很擅长做加减法。

同样,在你从ATM取款机中取钱时也要这样做,即便是和3岁大的孩子在一起。你要告诉他,&我从银行账户上取了元,这就是取出来的钱。&告诉他们花钱要有计划,而取钱出来并不仅仅是为了花掉它。

告诉孩子买每件东西花了多少钱

专家提醒父母们,应该让孩子对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有个概念,不管买的是玩具,还是T恤衫。而且,家庭经济状况是一个很好的聊天话题。

建议:你可以在孩子面前算经济账,跟孩子聊聊自己挣了多少,打算做一个怎样的预算。然后告诉孩子,为买日用品和衣服,以及其他必需品一共花了多少钱。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谈论孩子身上所花的钱,比如“在你校服上的花费超过了预算”。

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来说,你可以采用更简单的方法来处理:只计算当天的账目,即将每天中的开销从预算中减去。

告诉他为什么会买不在预算中的东西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本不在你预算的东西,会因为孩子的执意要求而临时列上购物单;或者你自己食言给自己买了双靴子,因为刚好赶上打折?事实上,这是人之常情,但关键在于你要给孩子解释自己消费的决策过程,让孩子看到你能够灵活地使用你所挣到的钱。最聪明的做法是,不光要指导孩子如何做预算和省钱,还要知道如何聪明地花钱。

4控制孩子体重的错误观念

错误观念一:小时候胖没关系,大了长高后体重就会正常

“小时候胖不是胖”,不少年轻父母认为,养一个胖胖的孩子,自己脸上才光采。

可是体重管理专家指出,家长的这种态度往往使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肥胖或轻度肥胖得不到控制,而一旦发展成青春期肥胖或重度肥胖时再想减就很困难了。

父母应该这样做:

父母至少每半年要为孩子量一次身高、体重,同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核对参考指数,衡量孩子是否过重甚至肥胖。

如果孩子已经达到肥胖程度,不要坐视不管,建议带着他寻求小儿科医生协助。

错误观念二:孩子应该在短时间内改变不好的饮食习惯

千万不要在某一天的晚餐时宣布,全家人明天开始每餐吃烫青菜、糙米饭、白煮肉,外加运动1小时,然后就期待你的孩子会照做。

企图一下子把小孩的错误的饮食形态来个三百六十度大翻转并不科学,自己习以为常的事物在一瞬间被全部夺去,孩子会害怕。于是情绪大坏,心生反抗,甚至以拒吃表达抗议。

父母应该这样做:

订立容易实行的计划,最多一星期完成一项目标。例如第一个星期,试着让孩子减少吃巧克力的次数,从原本一天一块减少为两天一块,持续一星期之后,再减少成三天一块,以此类推。

鼓励孩子尝试各种健康的食物,不论是新食物或是你认为他不爱吃的食物,都应该多尝试几次。每一种食物至少要让孩子试过15次以上,他们才会了解自己究竟喜欢还是讨厌它。

可以每天晚饭之后全家人外出散步30分钟,如果抽不出时间每天散步,可以选择固定几天安排一些事情让全家人都有机会参加,例如星期五晚上一起逛超市添购家用品,也借此机会教导孩子认识及选择健康食物。

错误观念三:只需要改变孩子的错误饮食观念,自己年纪大了,不需要再纠正了

孩子不只遗传父母的基因,更遗传父母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对食物的选择。如果希望孩子吃得健康,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带头示范。

最近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做的研究指出,喜欢吃蔬菜、水果的孩子,通常她们的父母每天也会摄取许多蔬菜、水果,这再次证实父母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孩子。

父母应该这样做:

不论自制或外食,为全家人选择均衡、健康的食物,例如一碗糙米饭、两种蔬菜、一份烤鲑鱼,并在饭后吃一份水果,让孩子看着你把这些食物吃完,觉得很满足、很享受,他们自然也想尝试看看。

家里每个人都应该减少吃高热量食物的机会,也避免点超大份量的餐点,更不要三天两头光顾“吃到饱”的餐厅,把全家人胃口都撑大。

错误观念四:少吃脂肪,可以预防孩子发胖

不少父母认为是肥胖来自于脂肪,所以认为让孩子减肥,首先就要尽量少吃或不吃脂肪。基于这样的观点,父母在烹饪食物时,常常不用天然的脂肪,而用脂肪代用品;或是让孩子少吃正餐,而是吃一些减肥(减肥食品)配方、饮料或饼干之类的东西。

德国一位营养(营养食品)学家认为,如果每100克含900卡热量的脂肪被热量大大减少的其它食物取代,那么身体就会缺少通常所需的热量,于是大脑便会发出饥饿的信号,促使孩子去早些进食。而且这样还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即认为吃的反正是含热量少的食物,多吃点也没关系,结果往往会吃得比平时还要多得多,不仅未能减肥,反而增加了体重。

父母应该这样做:

不含脂肪的食物不利于健康,某些脂肪酸是生命的所需,是人体新陈代谢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所以,还是要让孩子正常摄取脂肪。

当然,摄人脂肪过多也不好,每人每天有60克左右的脂肪也就够人体所需要的了。

错误观念五:喜欢孩子,就让他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很普遍,大多数父母很宠爱小孩,他们要求什么,父母就照办。有些父母则是受不了孩子吵闹,或者没时间和他们周旋,最快的解决方法是顺从他们的意思,妥协了事。但时间久了终究会伤害孩子的健康。

父母应该这么做:

有些父母想讨好孩子,带他们去吃喜欢的炸鸡、汉堡,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好妈妈(妈妈食品)或好爸爸(爸爸食品),这不是不对,但事先要和孩子说定原则,例如:一个月只能去麦当劳一次。

碰上孩子非要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态度坚定不妥协,但是不当场斥责孩子,先试着安抚他的情绪,简单解释一下原因,如果安抚无效,孩子仍然哭闹,就尽速带他离开现场,回家再行处理。

错误观念六:应该将零食放在孩子顺手就拿得到的地方

10岁以下的孩子不耐饿,通常无法超过6个小时不吃东西,所以在两个正餐之间想找食物吃是很正常的,可冰箱里同时放着汽水和白开水,你想孩子会选哪一个?家里如果根本没有比较健康的食物,但却随处可见助长肥胖的零食,无疑是鼓励孩子把它们不停往嘴里送。

父母应该这样做:

点心的份量不宜太多,否则容易影响正餐食欲;而且不要提供热量高的食物,例如是鲜奶油蛋糕、牛角面包、夹心面包、甜甜圈、油条、炸薯条、夹心饼干等。

准备不需要削皮、切块,而且方便取拿的水果,例如葡萄、香蕉、橘子、桃子、草莓、小西红柿等,让孩子带在身上或者回家后可以随手拿来吃。

自制蔬果汁,但一天不要让孩子喝超过1杯,因为果汁的热量也不算低。

学习明星的作法,例如演《哈利波特》的童星丹尼尔-雷克利夫,他喜欢吃全麦面包夹火腿及乳酪,或者加一些蜂蜜拌优格当点心;而饰演妙丽的艾玛-华森会选择吐司抹上少许奶油和新鲜的草莓果酱。

错误观念七:拿糖果、高热量的食物奖励孩子

“好棒啊!你又拿了二朵小红花,妈妈带你去吃你喜欢的炸鸡!”、“把这碗青菜吃了,等一下你就可以吃糖果哦!”以上都是不好的示范,但却常被父母拿来引诱小孩达成某些目标。

经常让孩子经历“表现好”就可以“吃糖果、零食”,容易误导他认为吃这些东西是好的,强化他对这一类食物的欲望。孩子表现好的确值得奖励,但除了吃以外,有很多其它方法可行。

父母应该这样做:

帮孩子准备“集点卡”,每次她表现良好,就在卡片上盖一个章,集满一定数目,孩子便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文具。

直接询问孩子的想法,如果你觉得他提的要求可以接受,例如:买一样他向往已久的玩具、看一场《加菲猫》电影,那就满足他。

如果孩子想要的东西能帮助他增加活动量、培养运动习惯,像是足球、直排轮或是想去参加游泳班,那就一定要鼓励他,并陪他一同活动。

错误观念八:让孩子用吃打发时间或是宣泄坏心情

和大人一样,吃同样能够抚慰孩子,让他感觉愉悦,不过一旦养成心情不好就找东西吃的习惯,尤其是情绪性地吃喝,很容易过度进食,想不发胖也难。想想《瘦身男女》中的胖子吧!

父母应该这样做:

平时能倾听孩子说话,当他遇到问题、碰上挫折时,才会主动告诉你。如果发现孩子闷闷不乐、情绪低落,引导他把心里的感觉说出来。

用做游戏和运动来引导孩子发泄一些负面情绪。

错误观念九:孩子太胖了,要严厉地用言语责备他

“不准吃了!胖得像头猪!”、“一天到晚只知道吃巧克力,小心肥死!”用这样的负面的言词责备或讽刺孩子,不但收不到制止效果,反而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打击他改变习惯的意愿,到时候不只体重问题没有改善,还出现心理问题。

父母应该这样做:

胖并不孩子的错误。家庭的支持对孩子改变饮食、活动习惯,甚至进行减重相当重要,孩子需要父母常常提醒他注意一些事情,同时也需要父母鼓励来持续做下去。

当孩子做了一些正向的改变,别吝于称赞他,即使这个改变很小,像是晚饭时自愿多吃两口蔬菜。任何一点小改变都是好的开始。

看了以上一些常见的错误观念,对照自己平时养育孩子的一些行为,抛弃不好的,坚持好习惯控制孩子体重吧!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尊重孩子的物权:培养自主意识与责任心》,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5)
  1. t天高任鸟飞2024-02-03 22:32t天高任鸟飞[吉林省网友]210.79.107.183
    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提升,非常有益。
    顶0踩0
  2. 精英联盟2024-02-03 22:27精英联盟[甘肃省网友]103.10.16.66
    @开心快乐!我觉得这也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物品,培养更好的社交能力。
    顶3踩0
  3. 开心快乐!2024-02-03 22:21开心快乐![云南省网友]182.175.114.10
    这是培养孩子自主性和独立性的重要一步,非常赞成。
    顶0踩0
  4. ′縸2024-02-03 22:16′縸[山东省网友]202.14.69.216
    @一抹泪光ヽ诉尽百般思念我完全同意,尊重孩子的物权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能力。
    顶0踩0
  5. 一抹泪光ヽ诉尽百般思念2024-02-03 22:10一抹泪光ヽ诉尽百般思念[河南省网友]113.213.124.57
    这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管理自己的物品。
    顶0踩0
相关阅读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父母常说这5句话 孩子将来一定会很出色!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父母常说这5句话 孩子将来一定会很出色!

什么样的教育会成就孩子?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更受益?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家长们所关心的

2024-01-15 #经典句子

“你是老大 要让着弟弟妹妹!” 没想到这句话会伤孩子

“你是老大 要让着弟弟妹妹!” 没想到这句话会伤孩子

结果呢!小的心满意足,而大的孩子却气得不行

2023-08-22 #经典句子

想给孩子英语启蒙 不懂英语怎么办?这样启蒙好处多多

想给孩子英语启蒙 不懂英语怎么办?这样启蒙好处多多

亲子互动中进行英语启蒙如果你是一位愿意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那么想想孩子牙牙学语的状态,无论如何启蒙都是从零开始

2014-06-15 #经典句子

家长的一句话或许就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家长的一句话或许就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而孩子最初的人格培养老师往往是他们的父母,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智商、情商、修养、气质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2011-02-14 #经典句子

教育孩子请不要轻易承诺 做人要诚实这句话 一定要家长做好表率

教育孩子请不要轻易承诺 做人要诚实这句话 一定要家长做好表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面对儿子十分想要又怕拒绝让文文当场瞎闹,阿芳放出了劝说式大招,她告诉儿子文文,妈妈今天钱没带够,等下次钱带够了再买行吗,本来以为

2023-01-16 #经典句子

妈妈做的菜难吃 小女孩一句话缓解尴尬 高情商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妈妈做的菜难吃 小女孩一句话缓解尴尬 高情商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高情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只有高情商的父母才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孩子情商的高低和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

2023-11-22 #经典句子

将这3句话挂嘴边的孩子 长大后多半是“白眼狼” 别舍不得批评

将这3句话挂嘴边的孩子 长大后多半是“白眼狼” 别舍不得批评

长大之后,每个人也都有着不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023-05-12 #经典句子

孩子经常说这3句话 暗示长大不孝顺 父母应及时管教

孩子经常说这3句话 暗示长大不孝顺 父母应及时管教

生活在小县城的李女士,最近很伤心,一切的缘由都是自己的儿子

2023-09-02 #经典句子

斯坦福教授:夸孩子少夸聪明 可以试试这15句

斯坦福教授:夸孩子少夸聪明 可以试试这15句

要知道,夸奖孩子也是一门学问,姿势不对可能会慢性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

2024-01-1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