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王辉耀:创新国际话语体系需要更多中国人“走出去”

时间:2023-12-27

怎样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新挑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核心议题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8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本文为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应邀为《北京青年报》撰写的专栏文章,刊发于2019年10月20号。

怎样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新挑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核心议题。近期,笔者参与了WTO年度公共论坛、雅典民主论坛和罗德岛论坛等国际知名论坛设置的研讨会,切实感受到这些国际论坛已成各界专家和精英研讨国际热点、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这些论坛在引导国际舆论和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举办国际性论坛已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举办国际论坛,一国可以引导论坛参与者对某些国际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会议结束后,通过对论坛成果的宣传,可以直接影响国际舆论对相应话题的主流观点。例如2019年冬季达沃斯论坛设定“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结构”的论坛主题后,“全球化4.0”这一概念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冬季达沃斯论坛提出的这一概念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国际话语体系的一部分。

国际话语体系是一国国际影响力的具体体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是现有国际话语体系的主导力量,这既体现在它们在现有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在它们对国际舆论主流观点的影响作用。二战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着世界经济发展。在联合国中,美国也处于核心位置,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特别在苏联解体后,正式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相比之下,中国则经历了长期的韬光养晦,恢复经济发展,尽管中国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但仍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参与构建国际话语体系需要更多付出更多努力。

目前,虽然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国家对中国仍存在误解和质疑,对于中国的崛起他们会产生畏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发声,用国际化的语言向世界传递中国愿与各国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信号。

笔者在参与雅典民主论坛等研讨时发现,尽管中国已经成为许多论坛议题的核心关注点,但是真正参与讨论的中国人却是凤毛麟角。如果能有更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通过国际社会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对与中国相关的议题进行解释,甚至与西方国家具有公众影响力的政客、学者等进行辩论,则可有效改变这一情况。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进一步融入和构建国际话语体系已成为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这一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是中国为推动全球治理发展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提出的国际合作计划。尽管这一倡议有着美好的愿景,但是却被一些西方国家误读,对此我们需要让更多的中国人“走出去”,在国际主流舆论场合对“一带一路”进行解读,打破别国因缺乏了解而产生的质疑。

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论坛是推动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融入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具体举措。事实上,我国在论坛活动举办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今年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是政府主导举办论坛的一个成功典范。

推动中国进一步参与构建国际话语体系不仅需要更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也需要让我们的品牌论坛“走出去”。正如夏季达沃斯论坛由天津和大连轮流承办,我国倡导发起的品牌论坛也可以在其他国家举办,如瑞士、奥地利等政治立场较为中立的国家。笔者近期参与的雅典民主论坛和罗德岛论坛的主办机构分别为《纽约时报》和文明对话研究所,均非来自希腊本国。通过将论坛举办地设置在外国的方式,这些论坛无疑扩大了自身在举办国的影响力和参与度,有利于吸引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人士关注。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形式,增强我国对国际舆论的引导能力。

参与构建国际话语体系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另起炉灶”,构建一个与现存国际话语体系相抗衡的东方体系,而是让中国元素融入现有国际话语体系。在全球化新时代出现的各种挑战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追求目标。只有求同存异,凝聚共识,相向而行才能真正实现“共商、共建、共享”。

文章选自《北京青年报》,2019年10月20日

CCG 纵览

⊙在线阅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4-6月刊

⊙在线阅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1-3月刊

⊙澳大利亚贸易、旅游和投资部部长Simon Birmingham到访CCG

⊙CCG获得《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2018年度智库殊荣

⊙国际大都会2020年会举办权正式移交CCG 明年六月在北京举办

原标题:《王辉耀:创新国际话语体系需要更多中国人“走出去”》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王辉耀:创新国际话语体系需要更多中国人“走出去”》,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程哲2024-01-14 20:00程哲[宁夏网友]202.70.203.82
    @sxjsxjjxs2王辉耀的话提醒了我们,要提升国际话语体系,就要勇敢地走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实力。
    顶12踩0
  2. sxjsxjjxs22024-01-10 03:44sxjsxjjxs2[青海省网友]123.176.61.158
    @潇*远——DR这正是中国崛起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更多的人“走出去”,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顶2踩0
  3. 潇*远——DR2024-01-05 11:27潇*远——DR[辽宁省网友]223.84.13.41
    我同意王辉耀的看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更多人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发声。
    顶3踩0
  4. 细雨若曦2023-12-31 19:10细雨若曦[山东省网友]45.124.209.180
    王辉耀的观点很有见地,中国人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影响力确实需要更多的提升和展示。
    顶10踩0
相关阅读
10部人权蓝皮书见证中国人权话语创新和理论发展

10部人权蓝皮书见证中国人权话语创新和理论发展

...书10年来的历程、经验和贡献,旨在推进中国人权的话语创新和理论发展。中国人权事业的编年史“我认为人权蓝皮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中国人权事业编年史的作用,为人权话语构建、理论构建提供了一个基础。”吉林大学法...

2023-09-16 #经典句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第三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第三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综

...的共同难题提出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强调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述方式,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十个强调”,指出了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努力的方向,指出了话语体...

2023-10-28 #经典句子

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创新对高校的启示

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创新对高校的启示

...的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必须要能解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所取得的成就。这里的成就,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成就,而且也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不仅是改革开放之前三十年的成就,而且也包括改革开放后...

2023-01-08 #经典句子

中国日报总编辑周树春:以高质量传播提升中国话语力量

中国日报总编辑周树春:以高质量传播提升中国话语力量

...研判新情况,在应对机遇和挑战中实现新时代外宣工作的创新发展。以高质量传播提升中国话语力量文/周树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站在民族复兴大业、国家发展大局、世界发展大势的战略高度,深...

2023-08-17 #经典句子

服务话语体系建设 打造高端中文学术期刊群

服务话语体系建设 打造高端中文学术期刊群

...。以下三个方面特别需要重视。一是坚持中文发表,展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繁荣的成就,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民族尊严。坚持中文发表不等于闭门造车,“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应当采取措施鼓励中文优秀...

2023-06-06 #经典句子

【平语新时代】创新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实践指南

【平语新时代】创新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实践指南

原标题:【平语新时代】创新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实践指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2·19”讲话),这是...

2023-11-08 #经典句子

脱贫攻坚增强了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话语权

脱贫攻坚增强了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话语权

...革和大量外国投资,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大约7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细品这两篇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在扶贫一线挂职的体会,我深切地感到:脱贫攻坚丰富了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助推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

2023-12-12 #经典句子

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收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实现中国话语体系传播渠道的创新长期以来,电视、报纸、广播是西方社会民众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传播着西方社会的主流舆论,谁能够影响主要电视台、大报,谁就能控制舆论走向,因此美国社会一...

2023-12-1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