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有文化的旅行:一本不错的古建入门书|读《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时间:2023-12-14

曰:地上看山西,山西有古建筑2 8万处,占全国总数的近11%,是全国古建数量最多的省份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5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推荐指数:★★★★

这个国庆,我和kk计划去山西走走。

曰:“地上看山西”,山西有古建筑2.8万处,占全国总数的近11%,是全国古建数量最多的省份。

目前中国残存的唐代木构建筑,仅有三个半——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芮城五龙庙正殿及莫高窟196窟檐,其中三座都在山西。

我们不想走马观花,所以去图书馆借了几本古建筑的书做做功课。梁思成先生的一系列书,好是好,太过于专业、晦涩难懂。偶然翻到楼庆西先生的这本讲座集,开篇就吸引了我。

楼庆西先生就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早年为梁先生的助手。文笔虽谈不上多优美,但贵在细致、详实、准确,通俗易懂,科普中国古建筑知识的同时不失专业性,实为不可多得的一本入门书。

不同于一般按朝代的历史顺序来讲授,这本书按不同建筑类型,即按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园林、住宅等类型分别讲授。

从城市、宫殿到建筑小品、建筑装饰,同时又加了与古建筑有关的风水、文保、梁思成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共二十讲,一个专题一讲,采取散点式的叙述,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独立成章,便于读者选读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分开阅读。

题材宽泛,所以也谈不上深入。每个专题都走马观花的从宏观到微观来讲一些经典建筑,细致的剖析还是要借助更多的专业书籍。但这足以给小白们一个个惊喜。原来去过的那些景点,身边的这些建筑有如此多的玄机和讲究。

一、木构建筑

本书的开篇第一讲“从"墙倒屋不塌"说起”,引人入胜,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木结构体系。

不同于西方的石构建筑,由于木的怕火属性,中国古代的那些古建筑大多毁于雷火、战火等。据文献记载,自紫禁城建成后直到清末的 400 多年中,宫内主要建筑发生比较大的火灾就达 24 次。

但木结构体系也有优点,一是能防御地震,山西的应县木塔是我国境内最古老最高的一座木构佛塔,建于辽1056年。

二是施工便利,不像西方的大教堂一建就是持续百年,比如雄伟的布达拉宫从乾隆1767年开工,仅用四年即成。

曲面的大屋顶和斗拱是中国古代木建筑的最重要特征和精华。翘起的屋顶“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是一种轻巧的美。

而为了支撑屋檐的斗拱,万象森罗,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

如果说西方古代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个体建筑所表现的宏伟与壮丽上,如罗马浴场、佛罗伦萨大教堂,那么中国古建筑艺术则主要表现在建筑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博大与壮观,从四合院到紫禁城,都是举世的杰作。

说到紫禁城就不能不提北京,众所周知,北京自古就是一个历史名城。从西周时期分封的燕邑算起,直至辽、金、元、明、清和民国前期。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几代都不约而同地以北京作为都城。

北京城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完美结晶,是千年封建社会建筑历史的颠峰之作。无论皇宫贵院还是普通民居都是我国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伟大的建筑是历史、地理、社会、与艺术综合起来的纪念碑。它没有声音,没有文字,而使人受感动,感动得要落泪。”

北京城就是这样一个能够催人泪下的伟大的建筑集合体。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新首都的北京随即迎来了灭顶之灾。开始大规模拆毁内城的城门、城楼和城墙,以及一片片的胡同。

今日古都,令人心酸。

二、陵墓与祭祀

碧蓝的天空,金色的琉璃瓦屋顶下曾经住着天子。可哪怕是“万岁”皇帝也躲不开命运,终有一天驾崩。

中国人自古就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秦汉的帝陵自打皇帝即位后,就开始营建。豪规模、豪华程度都堪与生前的宫殿媲美。现在开放的兵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十三陵也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祭祀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祭天地日月自然之神,于是有了专门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

“社”(土地之主)与“稷”(五谷之长)不同,要分开祭祀,也是国之大事,后朱元璋让社稷共为一坛,名为社稷坛,现为北京的中山公园。

皇帝还祭山,祭宗庙。

五岳慢慢成为众山之首,成了朝廷举行山岳之祭的对象,自然也在这几座名山修建了相应的庙宇专作祭祀之用。其中东岳泰山是历代帝王行封禅大礼的重地,使之在五岳之中具有更多的人文内涵与价值。

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就是祖庙。遗憾的是,早期的宗庙没有一座留存至今,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只有北京皇城内明代的太庙,现为劳动人民文化官。

家庙即祠堂。按《礼记》规定,庶人不允许设专门的庙,只能在家里祭祖。直到明朝,宗法制度进一步强化,朝廷才允许庶民建宗祠。清代以后,祠堂大量出现,分布在全国各地。

设家墊、置义田、修族谱都是宗族的任务,这些任务又往往在祠堂完成。自然,祠堂的建筑备受宗族的重视。

有名的如广州陈家祠堂,雕梁画栋,装饰华丽,精细考究。

三、佛教建筑

与宗庙和家庙祭祀相对的是宗教。中国人被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慢慢受到老百姓的信奉,也得到统治者的扶持。

崇佛、禁佛运动搞了几轮,佛教慢慢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佛教建筑为成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石窟、寺庙、佛塔是其中最重要的佛教建筑。

石窟是开凿在山崖壁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形式。

佛教最早是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的,所以中国早期的石窟寺也随着佛教的传播出现在这条古道的沿途。现在发现最早的石窟是位于新疆的克孜尔石窟,开凿于 3 世纪末或 4 世纪之初。

另一处早期石窟就是大名鼎鼎的敦煌石窟,山西的云冈和洛阳的龙门都是北魏的作品。

在中国,占主要地位的佛教建筑不是石窟而是大量的佛教寺庙。比如最早的“白马寺”,从此之后,原来作为中国官署的名称“寺”,逐渐便成为佛教建筑的专称了。

早期寺院有正定的隆兴寺、蓟县的独乐寺、宁波的报国寺等。名山大川上也多建有寺庙。

塔是佛教专门的建筑。在印度梵文中称为“窣堵波”“(sū dǔ bō,英文Stupa),或称“浮图”。

塔实际上是埋葬佛骨舍利的纪念物,作为佛的象征,供信徒们顶礼膜拜。

舍利最初被放在寺庙的中心作为佛徒膜拜的对象。随着佛像的出现,供奉佛像的大殿逐渐代替了塔的中心位置,佛塔被移至大殿之后,或者被放到中轴旁边的院子里了。

佛塔随着佛教自世纪之初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的楼阁结合而产生了楼阁式佛塔,如泉州的开元寺石塔、苏州的虎丘塔。

比较可惜的是国内早期的楼阁式木塔唯有应县硕果仅存,而邻居日本却有100多座,以法隆寺五重塔为代表一大批。所以啊,想看古建,日本的奈良、京都无法避开。

继而由楼阁式衍生出密檐式塔——把楼阁的底层尺寸加大升高,而将以上各层的高度缩小,使各层屋檐呈密叠状,所谓“密檐”。全塔分为塔身、密檐与塔刹三个部分。一般塔身越往上收缩越急,形成极富弹性的外轮廓曲线。著名的有西安小雁塔,北京天宁寺塔。

另外,根据佛教教派的不同和地区的特点又出现了喇嘛塔,如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个人认为最好看、最耐看,每年秋天都会到五塔寺转转。

还有缅式塔、单层方塔、花塔等等。如云南景洪曼飞龙塔、山东历城神通寺的四门塔、河北正定的广惠寺花塔都是典型代表。

所有这些类别的塔又因地区、民族等因素更创造出了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塔形,再加上风水塔、纪念塔等等,在中华大地上组成了塔的系列。所以塔也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三、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起源很早,据文献记载,商代就有了苑。到公元前11~前8世纪的西周,苑被称为囿。

大量兴建私家小院,在园里堆小山,挖池沼,培植花木以寄托情思。魏晋南北朝成了中国山水园林的奠基时期。

唐朝(公元7~10世纪)是山水园林全面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政治相对安定,经济得到发展,文化繁荣。

到宋朝(公元10~13世纪),由于经济的发展,造园更加普遍。

著名的“三山五园”,指北京西北部的皇家园林群的统称。包括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后为颐和园)和畅春园、圆明园。

此外还加上附近的蔚秀园、朗润园、勺园(以上三园在今北京大学内)、熙春园、近春园(二园在今清华大学内)等小型园林,在方圆几十里内,几乎是园园相连,楼阁相望,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举世无双的庞大宫廷园林区。

如果以表现封建王朝的形象与气势而论,在三座大型皇家园林中,以承德避暑山庄最为成功。

相比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也毫不逊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开始在自己的生活居地周围经营起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私家园林的开端。

但就全国而言,私家园林最发达的还是集中在南方地区。中国四大古典园林有两处都在苏州,分别是拙政园和留园。

《园冶》云:“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不大的面积里,布局灵活多变,古木、假山、亭、榭、竹、台,曲廊相连,仿自然山水,移步换景,清淡雅致,在喧嚣的城市中开辟一处隔绝的世外桃源。

装饰、色彩、风水三章也写得颇有意思。限于篇幅,先到这里。更多精彩还是看原书吧。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心希望每个喜欢旅行的人都懂一点中国古建,让我们的旅行更为精彩、有趣。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有文化的旅行:一本不错的古建入门书|读《中国古建筑二十讲》》,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龙的传说2024-01-15 19:08龙的传说[湖南省网友]203.31.225.6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古建筑,让人在阅读中领略到了博大精深的文化。
    顶7踩0
  2. 夜魅2024-01-04 23:13夜魅[上海市网友]103.13.127.178
    @夜末冰读完之后对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推荐给所有喜欢旅行和历史的朋友!
    顶7踩0
  3. 夜末冰2023-12-25 03:18夜末冰[河南省网友]202.6.93.103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对古建筑有了全新的认识!
    顶0踩0
相关阅读
手工达人张禾:自制古建微模型 传播传统文化

手工达人张禾:自制古建微模型 传播传统文化

张禾展示手工制作的古建筑模型。张俊摄中新网合肥10月13日电 (储玮玮 张俊)雍容华丽的宫殿、庄重严肃的庙宇、温婉秀丽的园林……近日,记者来到安徽合肥古建筑“达人”张禾的工作室内,只见独具东方之美的中国传统古代...

2024-01-13 #经典句子

从中国古建筑看中国文化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下的特色风格和类型

从中国古建筑看中国文化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下的特色风格和类型

...我们曾经讲过中国建筑流派,今天,我们接着来聊聊中国古建筑的那些事儿。一、关于中国古建筑说到中国古建筑,你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皇宫,园林?是的,这些都是中国古建筑的类型。中国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

2012-06-08 #经典句子

“古建美 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

“古建美 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

7月31日,“古建美 中华魂”——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渭南举办。 冯天丽摄陕西网讯( 唐双燕 冯天丽)7月31日,“古建美 中华魂”——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学...

2020-01-17 #经典句子

易经对中国古建筑文化有哪些影响?

易经对中国古建筑文化有哪些影响?

...人聚在一起,有吃有喝,衣食无忧,家庭兴旺。对于中国古建筑的设计指导思想,自始至终都力争与易学的“观物取象”、“法天象地”原则吻合,这是“天人合一”论在中国古建筑设计构思上的艺术运用。自秦、汉以来,这种...

2011-05-07 #经典句子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期末考试智慧树答案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期末考试智慧树答案

...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大学一些试题题目答案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期末考试智慧树答案请搜【青鸟题库】公"众z号发x送题x目,返回答案。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期末考试智慧树答案,小题让学习变得更加快乐重度二尖瓣狭...

2023-06-05 #经典句子

智慧树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智慧树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更多本章节.答案v关注【右手题库】公s众t号然后发送题目,返回答案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其中心环节是()。A.做好学生思想工作B.处理家校关机密 ××市交下列各通局文件 ×交(13)2号 ———————...

2013-05-22 #经典句子

保护文物古建!牛郎织女有话说!

保护文物古建!牛郎织女有话说!

...族传统节日(七夕节)示范保护地”。为贯彻落实好文物古建筑和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工作现场会相关工作要求,和顺县消防救援大队根据“牛郎织女”地域文化特色,精心制作了“牛郎织女带你学消防”...

2023-09-03 #经典句子

「古建筑成语」登堂入室:古代住宅的“堂”与“室”

「古建筑成语」登堂入室:古代住宅的“堂”与“室”

在上一期【古建筑成语】系列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庭院之美。本期,我们要来了解的是——“登堂入室”,也说“升堂入室”,谓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讲的是关于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原文】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2018-03-0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