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冬天的南方和北方文化差异 靠暖气的北方和靠一身正气的南方

时间:2023-11-22 03:07:01

相关推荐

冬天的南方和北方文化差异 靠暖气的北方和靠一身正气的南方

中国幅员辽阔,从最北端东北的漠河小镇到南海之滨,南北跨度极大,而纬度对气候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光热条件、巨大的地理差异,塑造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就冬季下的中国南北方为话题,探讨探讨南北差异。

暖气和一身正气

我们国家以前物质不丰富,只有在冬季寒冷地区才有暖气一说,当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如今在南方部分地区也开始出现集中供暖的小区了。

在广大南方地区,冬季没有暖气,北方人在南方过冬,那是“鬼见愁”的冷,实在太冷了,生活在“暖气护体”的北方人,其实远没有南方老百姓抗冻啊。

南方的冷,是潮湿的湿冷,似乎比北方刺骨的冷还要冷,当然如果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云南,或者是温暖的岭南、闽南、台湾地区,似乎就没有这种困扰了。

漫长的冬季诞生了优秀的喜剧

在漫长的冬季,北方人没事只能窝在家里,以前人们闲聊扯皮,似乎每几个人中都会出现那么一位能说会道的“演讲者”,其他人作为他的聆听者。北方的喜剧要比南方活跃得多的原因恐怕和这个是有关的,在冬季最长的东北地区,喜剧尤为发达,相声、小品也是以北京、天津、东北地区最为著名。

另外,在互联网时代,北方老百姓们对直播的参与度更高,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人都热衷与开直播分享自己的生活,这和冬季只能窝在暖气房里,娱乐方式匮乏也是有原因的。

买菜习惯差异

在北方,以前的老百姓冬天喜欢囤积大白菜,一次买很多,囤着吃,而南方人就不一样了,需要买菜的时候买一棵大白菜回家。这让北方称斤买,一次买很多的人很难理解,也会让北方菜市场店主抓狂的。

北方的“儿”化音

东北人说话是最有特点的,京津冀和东北地区是“儿”化音的代表地区,其实根据研究表明这和这些地区寒冷的冬季关系有一定关系,人们说话总是倾向于“更省力”,口腔肌肉会更松垮一点,毕竟冬天是要减少能量损耗的。

但是对于南方人来说,“儿”化音是很令人费解的,很多南方朋友说出来的“儿”化音异常生硬,甚至有些奇怪,就好像上面那张图一样。

上海人的语气词

上海老百姓作为典型的南方人,在句子的末尾总是喜欢加“呀”“啦”之类的词。就好比说:

明天上午去,好伐啦?

发音是:

Mingtiānshàngwǔqù,hǎofa la?

意思是我们明天早上去,可以吗?如果回答的话,多半会是这样:

好的呀!

这个也不尽然,毕竟中国南北是以秦岭淮河为分界,南北方各自内部差异依然巨大,上海人的“啦”、“呀”,在北方部分地区同样是“大行其道”。

我们正视南北文化中的差异,尊重各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而不是互相抹黑,这才是一个大国国民应有的态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逸卿小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尘灵幽竹2024-02-10 14:58尘灵幽竹[河南省网友]203.82.1.211
    南方和北方文化差异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
    顶8踩0
  2. 丽沙2024-01-14 19:01丽沙[西藏网友]203.0.42.58
    北方靠暖气,南方靠一身正气,各有特点,各有风采。
    顶8踩0
  3. 半表人才2023-12-18 23:04半表人才[国外网友]114.141.144.153
    南方冬天虽然冷,但人们的热情比北方更高,文化差异确实存在。
    顶8踩0
相关阅读
11月养茶花 送你4句“真经” 不黄叶掉叶 花开拳头大

11月养茶花 送你4句“真经” 不黄叶掉叶 花开拳头大

11月各地气温已经普遍下降,很多北方地区都已经白雪飘飘,想把茶花养好,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2023-11-14

中西方茶文化有何差异?基于中西方的“茶”文化 探析其发展历程

中西方茶文化有何差异?基于中西方的“茶”文化 探析其发展历程

同样,在世界其他国家,在茶文化的形成与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众多与茶相关的语汇,不同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塑造了不同的茶类语汇,进而反映中西方茶文化

2024-01-01

被会飞的蟑螂吓哭 对不爱搓澡无语 还有哪些你惊讶的南北差异?

被会飞的蟑螂吓哭 对不爱搓澡无语 还有哪些你惊讶的南北差异?

去南方旅游,突然同行的女生大叫有蟑螂,还被吓哭了

2023-11-15

南方人去北方读大学啥感受?除语言有“代沟” 还有其他难适应的

南方人去北方读大学啥感受?除语言有“代沟” 还有其他难适应的

考大学对于每位学生都是很重要的,大学梦在每位学生的心中早早都已经种下了,这是学生们都在12年的寒窗学习中一直都没有放弃的原因

2007-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