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陈忠实:文学照亮生活 照亮心灵

时间:2023-11-22 02:12:01

相关推荐

陈忠实:文学照亮生活 照亮心灵

水流原在海,月落不离天。他是关中的正大人物,文坛的扛鼎角色。——贾平凹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有一个文学热点叫“陕军东征”,它说的是同一年陕西五位作家的五部长篇小说同时在北京出版的事。那时,长篇小说出版并不像现在这么繁盛,当时的这五部长篇小说或收获好评、或引起争议,原因在于作品深深的折射出了特定时期人们的浓重的时代情绪,波动了人们对社会精神状况更深刻的认知与更深入的思考。

人有人的命运,书也有书的命运,这五部作品中获得人们共识最多的当属陈忠实的《白鹿原》。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甚至是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其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中,都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地位。

作为《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凭借这部作品成为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这是我国最有权威的文学大奖,它将反映时代精神作为评奖宗旨。陈忠实先生在写作时,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自然的关注时代、反映时代,揭示了特定时期人们奋斗、追求、探索的精神状态。

杰克·伦敦称陈忠实:

“他从来都是将自己滚烫的手按在时代的脉搏上。”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陈忠实的文学创作之路。

一、关中汉子初次与文学相遇

陕西,传统的农耕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浓郁浑厚的汉唐雄风在这里生生不息,厚重的历史感让陕西人骄傲地将自己脚下的这块人文气息的沃土称作是“三秦大地”。

陈忠实在这块醇厚的土地上出生、成长,关中的儒家文化潜移默化的构建着他的文化气质,少年的他,出生于西安城郊的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小学毕业参加中学的入学考试时,是他第一次出门远行。

年少的他走在沙石路上,旧布鞋子都磨破了,脚后跟血肉模糊。他接连将树叶、擦脸的布巾、撕下来的课本书页塞进自己的鞋子里,可终究不管·用。因为要面子,他也不和别人说,近乎绝望的时候,看到一列呼啸而过的火车,他竟然循着这一声汽笛的鸣叫,忘记身体的疼痛,奔跑着赶上了已经远超他的老师和同学。

这次经历让他懂得一个道理,“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怎样的龌龊,不要动摇,也不要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

他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更不知有“作家”和“小说”,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赵树理的《三里湾》。

赵树理笔下的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把他心中有关农村的一切生活记忆全都唤醒了,初二那年、陈忠实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桃园风波》,他当时的语文老师车占鳌将他的作文推荐去市里参加比赛,并且亲自了一遍帮他投给了《延河》杂志。

出现在陈忠实文学创作之路启蒙阶段的车老师,带领着陈忠实叩开了文学的大门,自此之后,他的思想便不再囿于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和小小的黄土高原的夹缝,他的思想随文学飞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二、创作是最艰辛也最诚实的劳动

青年时期,高考落第,加之作为家里的长子,陈忠实只能回到乡间种地。可他不想就此认命,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他坚定的选择了文学创作这条路。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规程,先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在四年之后发表第一篇文章。

为了避免自己受到太多的嘲讽和嘲笑,他把自己的文学创作一直藏在一种隐秘的状态,与一般不搞文学的人闭口不提文学创作的事,每被问及,只是淡然回避或转移话题。

在独自一人与文字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他在1965年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散文并且发表了——《夜过流沙河》,这给了他极大的自信,也为他之后的创作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在那一年里。他接连发表了五六篇散文,也更加确定了他在写作这条路上的决心。

”安德烈·莫洛亚说过:“有些人在色彩和形式上标新立异以寻求出路,以小说的名义写一些可爱的散文诗。然而,真正的小说需要充满经验,这就是为什么年轻的小说家和年老的抒情诗人一样少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世上所有伟大的小说都是作家四十岁以后写成的原因。”

陈忠实就是这样一个笔耕不辍,在“恒信加信心的基础上”,逐渐孕育出了自己作为小说家的才能。在改革开放之前,陈忠实先后发表过多篇文章,这其中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种文体。

在这之后,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式,陈忠实也受到了一些争议和质疑。在政治上所受的一系列打击,让他又回归到文学中寻找慰藉,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其中较为出名的有《信任》。

当他成名后,作为挚友的邢小利要给他写传记,他也不太愿意,理由是“我没什么可写的,像我这样的人在农村一茬一茬的。 "但实际上,他有更深的隐忧:“假如你写到文革里的谁谁谁,人家儿子还在,来打我怎么办?”做过多次思想工作后,邢小利才说服了这位倔强的老人。由此可见,陈忠实的文学创作之路走的艰辛又小心。

三、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87年,陈忠实立志要写出一部“死后可以垫棺作枕”的书,于是开始了写作《白鹿原》的时代。

为了写《白鹿原》,他走出书斋“接通地脉”,在西安平原的蓝田、长安、咸宁三个县做了一年多的人文调查,并且在文学、史学等方面做了精心准备,才开始动笔。

1992年,《白鹿原》终于面世。据陈忠实回忆:在画完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的第六个点时,两只眼睛突然一片黑暗,脑子里一片空白,陷入一种无知觉状态,背靠沙发闭着眼睛,似乎有泪水沁出……

此后,陈忠实名声大噪,影视剧改编带来的改编版权费,不仅让他抽上了高昂的雪茄,更让他真正“脱贫”。一次,一位宣传部的领导问他:“你在《白鹿原》之后咋再不写了?你要体验生活、要学习讲话精要深入群众”等等一大堆套官话。”

陈忠实只回了一句“你懂个锤子”。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生命场,我想陈忠实的生命场已经留在了白鹿原上。在那里,他耐着性子在一次一次的裂变与升华中,以自己的寻根性思考,深刻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所展示的人之生存的悲剧性,用一部《白鹿原》展现出了一本浓缩型的民族命运史和心灵史。

正如他在写完《白鹿原》之后所填的词《青玉案·滋水》“独开水道也风流”,他找到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句子。

写在最后:

“陈忠实的创作道路,从写社会热点始,进而以小说直面并深入广阔的社会生活,又以散文回到了自身,审视自己的生活,回味自己的人生甘苦,思索更为深沉的人生哲理。”

陈忠实有着深厚的乡土生活的经验,在中国文坛,他就好像是一位“安静”的“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的劳作,以农民对待土地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文学作品,勤勤恳恳,绝不投机。他的每一部作品,总是要做够充分的准备后再开始播种、耕耘,而到了该收获的季节,他的成果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陈忠实的文学意义,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虽然陈老师已离开人世,但他在广大读者的心中依然活着,活在他伟大的作品中。

文|清幸啊

关注我,在喧嚣世界里,我们一起做一个有趣又有内涵的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斯念2024-01-05 20:05斯念[福建省网友]43.230.86.251
    陈忠实的作品确实能够照亮我们看不见的内心世界。
    顶0踩0
相关阅读
从民办教师到获茅盾文学奖 他初心不改终于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

从民办教师到获茅盾文学奖 他初心不改终于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

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中出现了一篇课外阅读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23-01-06

陈忠实写《白鹿原》几乎要倾家荡产 他一句憨话 一年狂赚455万

陈忠实写《白鹿原》几乎要倾家荡产 他一句憨话 一年狂赚455万

二十年前的1973年,身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分管西北片的编辑何启治,在读了陈忠实的短篇小说接班以后,就向陈忠实约过稿子,1984年又在当代杂志第4期编发了陈

2023-08-10

陈忠实:从养鸡到赚455万 只因《白鹿原》付稿费 说了一句傻话

陈忠实:从养鸡到赚455万 只因《白鹿原》付稿费 说了一句傻话

不过能够凭借一部小说,就获得如此高额的版税,完全只是因为陈忠实在面对出版社的编辑询问时,说了一句话,那这句话究竟是什么呢?为了创作举家搬迁陈忠

2023-06-22

让文学的灯光一路辉映(代后记)

让文学的灯光一路辉映(代后记)

文学让人思想丰富,让贫瘠变得丰盈和富有

201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