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

时间:2023-11-13 06:39:01

相关推荐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一、四、七、八单元的编排思路如下:引导 学生感受人物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 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表达;培养学生根据童话特点阅读童话的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编排思路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的结构体系以 及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部分阅读单元 的编排特点,已在《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教科书 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小学语文》杂志2019 年第7—8期)一文中进行了介绍。为免重复, 本文仅介绍其余几个阅读单元,即第一、四、七、八单元的编排思路,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一)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品质,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科书第七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 号”遇难记》《黄继光》四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的品质,如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黄继光的勇于牺牲,借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本单元的课上成思想政治课,直接向学生灌输人物的品质,而要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这样,一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技能进行了训练,凸显了语文课的特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通过具体的描写 深入感受人物品质,而不只是知道“忠于职守”“勇于牺牲”这样的抽象概念。

还需要强调的是,统编教科书古诗文的编 排主要考虑与单元人文主题相匹配,也就是说古诗文往往只体现单元人文主题,并不体现语文要素。所以,教学时不要生拉硬拽,强行用语文要素去套古诗文。如,教学本单元的古诗文时,就有老师硬去找哪里是语言描写,哪里是动作描写,非常别扭,根本解释不通。这就是强行用语文要素去套造成的结果。

本单元落实语文要素的两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和《黄继光》,一篇是虚构的小说,一篇是根据新闻报道改写的带有文学色彩的记叙文。那么,文体不同,在落实语文要素时有什么不同吗?其实,在这个单元不必纠结文体的差异。现在对文体的区别强调得比较多,但不同文体之间也有共通的地方。夏丏尊先生和叶圣陶先生编写的《国文百八课》第三册第 一课《记叙文与小说》就对二者的关系做了说 明:“小说就是记叙文。凡是关于记叙文的各种法则,在小说方面都适用,但是小说究竟和记叙文有分别。”“据实记录的记叙文以记叙为目的,只要把现成事物告诉人家,没有错误,没有遗漏,就完事了。出于创造的小说却以表出作者所看出来的一点意义为目的,而记叙只是它的手段。这是记叙文和小说的分别。”[1]正是因为小说和记叙文有共通的地方,我们才能见到“把小说当成复杂的记叙文去学,从中选取范例,训练记叙的基本功”[2]的主张。那么,就本单元的这个语文要素而言,就是阅读小说和记叙文共通的一个要素,因为小说和记叙文都会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去表现人物品质。

(二)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册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内容,到了四年级下册则更进一步,开始要求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关于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训练点,统编教科书做了比较系统的安排。

通过分析这些语文要素以及相应的《交流平台》,我们会发现教科书从“通过什么体会” 和“体会到什么程度”两个方面对这一训练点 进行了安排。在“通过什么体会”方面,从四 年级下册的“关键语句”,到五年级上册的“背 景资料”“场景、细节”,再到五年级下册的 “综合运用”,难度在不断加大。“抓住关键语句”是课文中有外显的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 抓住这些语句就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资料”则需要查阅资料,并实现资料内容和课文内容的有效对接,才能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场景、细节”则要沉浸其中,仔细品味;“综合运用”就是要根据文章 的特点,灵活运用上述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体会到什么程度”方面,四年级 下册是“初步体会”,到了五年级就不再是“初 步体会”了,要求体会得深入一些。为此,教科书给出了“深入体会”的方法,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进行换位感受”。

下面,我们看看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编排。这个单元编排了《乡下人家》和《天窗》 两篇精读课文,都通过“泡泡”提示了课文的关键语句。如果只是引导学生借助“泡泡”提示的关键语句去体会思想感情的话,这样的学习是不具有迁移性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判断怎样的语句是关键语句,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阅读时,借助关键语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先通过“泡泡”的提示让学生知道关键语句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结尾, 往往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语句;然后,引导学生验证这些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与全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契合。因为文章结尾的语句、反复出现的语句并不一定就是能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语句。如果这些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全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契合的,那它们就是关键语句,再读文章时可以借助它们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两篇精读课文后面编排了略读课文《三月桃花水》,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判断哪些语句是关键语句,再借助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就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言,本单元课文表达的都是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城市孩子对乡村生活是比较陌生的,要从中体会到乐趣并不容易。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设身处地地进行体会,但要求也不必过高,因为本单元只要求“初步体会”。

(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表达

第四单元以“动物朋友”为主题,编排了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三篇课文,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表达。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的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也是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表达,但我们并没有把第四单元视为习作单元,那么这个单元与习作单元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这个单元除了要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还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家对动物 的感情,也就是说体会表达方法和理解课文内容都是教学目标,所以课后题既有指向体会表达方法的,又有指向理解课文内容的。习作单元虽然也要理解课文内容,但理解课文内容是为了体会表达方法,也就是说体会表达方法是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是为体会表达方法服务的,对课文内容只作必要的理解,一些与体会表达 方法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必做过高的理解上的要求。从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课后题来看,也主要是指向体会表达方法的。

其次,习作单元是集中学习某种具体的表达方法,并要求学生在习作实践中进行运用。例如,本册教科书的习作单元就是学习按一定 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并对此加以运用。而第四单元要求学生体会的表达方法是很宽泛的,既可以是对宏观的篇章结构的体会,也可以是对中观的构段方式的体会,还可以是对微观的某个词语的使用的体会。正因为很宽泛,所以教学时不必限制学生,可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梳理。而且,对这些表达方法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运用到单元习作中。教科书 只从中选取了一些这个阶段的学生能够运用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小练笔中运用,或提示学生可以运用到习作中。例如,《猫》课后的小练笔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表现矛盾的内容;《交流平台》提示学生说话和习作时,可以尝试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

另外,本单元的编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 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丰富学生对表达方法的体会。因为如果只是让学生孤立地体会某篇课文的表达方法的话,他们不一定能发现课文丰富的表达方法,但在比较中就容易看出来了。教科书对此做了有层次、有梯度的编排。我们先把相关的课后题放到一起看一看。

我们再从下面表格中的维度来分析这三道课后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科书的编排希望学生体会到无论是不同作家的作品,还是同一个作家的作品,在表达上都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从作品的篇幅上看,教科书的编排从篇章和片段的比较走向篇章和篇章的比较。从比较的要求看,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走向比较理性的认识。因为《猫》这一课只要求学生对不同的表达方法有一个感性认识,要求不高,所以安排的是精读课文和阅读链接之间的比较。到了《母鸡》这一课,因为是第一次要求学生比较理性地认识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所以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的比较,便于老师指导。《白鹅》一课安排精读课文和阅读链接之间的比较,是想让教学由扶到放,学生在《母鸡》一课的学习基础上能自主进行比较,得出比较理性的认识。

(四)培养学生根据童话特点阅读 童话的能力

第八单元是童话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也是一个童话单元,那么本册的童话单元相对于三年级上册的童话单元有哪些发展呢?

先从语文要素看。本册童话单元的要素,不仅要求学生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还要求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相对于三年级上册只要求感受丰富的想象而言,要求提高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真善美”是一个很宽泛的说法,没有必要把真、善和美与课文中的人物一一对应起来,说某个人物是真,某个人物是善,某个人物是美。这样的话会有争议,因为真和善都可以说是美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具体的形象。那么,为什么教科书不直接把这个要素表述为 “体会人物形象”,而要加上“真善美”呢?网上曾经有一个关于《海的女儿》的舆论:有学生家长认为小人鱼为了一个只看过一眼的男人而付出生命是不值得的,童话的价值导向存在问题,不应该把这样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所以不该让孩子读《海的女儿》。这是不顾文体特点进行阅读而得出的结论。童话,或者说文学,本来是超越功利,引导人们向上向善的,不能用实用、功利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专业的阅读,加上“真善美”三个字正是为了凸显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根据童话的特点读童话。

再从选文看。本册童话单元编排的都是经典作品,都是名家名篇,《巨人的花园》和《海的女儿》还是名译本。另外,本单元的《宝葫芦的秘密》和《海的女儿》是从原作中节选出来的。《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自《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原书中的第一章,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但在原书中,王葆的形象后来发生了很大变化,课文中的王葆形象是不完整的。为了给学生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避免让学生误以为王葆就是课文中的形象,教科书专门编排了一道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选做题,因为是选做,学生不一定都会去读整本书,所以在题干中又简要介绍了王葆后来的变化。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读读选做题,通过题干了解王葆的变化,至于是否阅读整本书,不做硬性要求。课文《海的女儿》节选自《海的女儿》这篇童话,是原作的结尾部分,也是最精彩的 部分。小人鱼的形象在原作中是一以贯之的,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学生读这篇课文时不会对人物形象产生误解。他们的困惑主要是没有读前面的内容而对故事情节的困惑,所以教科书的阅读提示要求先听老师讲前面的内容,再读课文。

参考文献:

[1]夏丏尊.叶绍钧.国文百八课[M].北京:生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353-354.

[2]饶杰腾.近现代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M].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242.

(责任编辑:李红梅)

本刊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一、普通图书(包括教材)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例:

[1]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101.

二、标准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2012 :22-23.

三、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

[3]廖哲勋.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8 28(7):

22-27.

四、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

[4]温儒敏.守住并发扬重视教学的好传统[N].中国教育报,2008-11-20(11).

五、论文集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分类标志]/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

[5]叶圣陶.关于探讨教材教法的几点想法[C]/课程教材研究所.教材制度沿革篇(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 377-378.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青山恋2023-12-31 16:35青山恋[香港网友]43.242.155.140
    这本教科书编排思路清晰,内容生动有趣,很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建议老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顶0踩0
相关阅读
人教版部编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目标教学建议

人教版部编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目标教学建议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2023-10-21

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教案建议

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教案建议

教师可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作梳理:可以从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中体会,也可以从对人、事、景、物的描写中体会

2022-11-24

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下册)看拼音写词语练习 可打印附答案!

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下册)看拼音写词语练习 可打印附答案!

你们要的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下册看拼音写词语练习来啦~赶紧下载下来练一练吧!资料特别全,建议收藏下载让孩子全部掌握!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领取电子版请

2011-02-26

统编语文四下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轻松复习不盲目

统编语文四下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轻松复习不盲目

因此,建议同学们可采取下列复习单进行有目的的复习

20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