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江苏省第21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实录

时间:2023-10-21 05:13:01

相关推荐

江苏省第21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实录

2020年江苏省第21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暨优课评选活动

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

南通市启东实验小学 汪东玮

师:屏幕上出现了我的相关信息,知道我来自哪里么?

生: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师:大家也知道我姓什么了。跟我打个招呼吧。

生:汪老师好。

师:四一班的孩子们好。上课的时间已经到了,咱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交流我们就直接进入上课好吗?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这几篇课文都是文言文。它们短小精悍,言简意深。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起来写写课题。戎是生字。短横竖撇表示铠甲,戈表示兵器,戎就是古代兵器的总称,也指军队。这戎是戎马的戎,看来王戎这个名字还挺豪迈的。读一读。

生:王戎

师:在来读一读。

生:王戎。

师:好,继续写课题。谁能读读课题?

生:王戎不取道旁李。

师:声音响亮,字正腔圆。你再来读读。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读,一起来读吧。

师:王戎不取道旁李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

生:王戎不摘道旁的李子。

师:你解释了不取就是不摘的意思。那道旁又是指哪?孩子道旁指哪?你来说。

生:路旁。王戎不摘道路旁的李子。

师:王戎不摘道路边的李子。同学们,这路边的李子随手可摘,王戎为何不取?翻开语文书到110页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开始读吧。

(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自己读自己的。

(生继续读)

生:通过读书汪老师感受四一班的孩子特别的团结,说到读书就开始齐读了。其实读书是咱们自己的事情,所以自己读自己的,读出自己的感受来。下面读书的时候,咱们可以自己读自己的。可以吗?课文中有五个生字,谁来带领着大家读一读。你来。

生:戎、

师:一起跟着读。

生:诸、竞、唯。

师:还有一个呢,在第一行。

生:尝。

师:生字的字读准了,那谁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请你孩子。

师:字音都读准了么?不过孩子们,读文言文既要读准字音也要注意停顿,也叫明句读。在以前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了要在谁做什么,谁怎么样的谁后面停顿。来看看这几句话,谁来读。好,这个男同学你来。

(生读。)

师:读清楚了谁怎么样。还有谁来读?女孩子请你。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那课文中的其他句子应该怎么停顿呢?看看那句话你觉得有疑问。或者哪句话你拿不定主意的。谁能提出来?哪句话觉得比较难?

生: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师:这句话比较难是吗?还有哪个同学觉得这句话比较难的。来孩子,看什么?这里看什么?

生:看道边李树。

师:看的是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结合插图,你知道多子折枝说的是什么意思么?插图上是什么?

生:李子。

师:李子怎么样?

生:挂在树枝上。

师:挂在树枝上,树枝都被压弯了。压完了就是多子折枝的意思。那你看,这句话前面讲的是道边李树,后面讲的是它上面果实特别多。所以很显然,这里要做一个停顿。来,你来读读看。

生: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师:真好,还有谁来读读。你来。

师:好的,你也来读读。

师:同学们一起读这句话。

师:这个长句子会读了,那这句话你也肯定会读了。好,男同学。

生:树/在道边/而多子

师:说说你这么读的理由。

生:因为我觉得树是一个物体,道边就是位置,多子是指果实多。

师:所以这两层意思就明明白白的出来了。再响亮的读一读。

师:很好,还有谁来读?

师:还有谁也想读的?好,一起来读。

师:还有没有哪一句话比较难读?那汪老师来考考大家。这句话会读么?

生:尝与诸小儿游

师:汪老师想问问你,这个尝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生:经常的意思。

师:是经常么?翻开书看看注释孩子。你们都看到了,这个尝是曾经的意思。曾经干什么呀?

生:曾经和很多小朋友在玩。

师:曾经和很多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尝/与诸小儿/游

师:通过努力读正确了。这就是进步,还有谁来?

师:大家都想读啊,那满足大家来一起读。同学们看来文言文咱们需要根据意思来判断词语之间的停顿,这样通过停顿把每句话中的顿意思给读清楚。现在在座位上完整的练读一下整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声音响亮。来练练吧。

(生读)

师:自己读自己的。

师:谁来读?这次大家很自信,你来吧!

师:她能得几颗星?最后面的男孩子。

生:我觉得她能得五颗星。

师:可是我这上面只有三颗星。已经满分了。好的,请坐。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我想读。

师:你也想读,好的。

师:我还要为你的自信加一颗星。老师给你四颗星吧!孩子们掌声送给他。还有同学也想读,那只能请一个了。谁来?

师:同桌说说他能得几颗星?

生:他能得三颗星。

师:汪老师也想加你一颗星。因为你在读停顿的时候还做到了声断气连,读出韵味了,我要给你四颗星。同学们刚才我们读好了停顿,读顺了全文。在一百多年前,文言文是这样呈现的,谁愿意来挑战下。

师:恭喜你挑战成功。同学们掌声在哪里?汪老师还要告诉大家的是在古书中文言文还是没有标点的。这下谁还会读?

师:此处需要掌声,谢谢你读的那么好。同学们《王戎不取道旁李》他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要是我们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个故事来该多好啊!现在就请大家结合注释先来弄明白句的意思。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个故事吧!同桌两个人在位置上开始吧。

师:先说说课文中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你来说说。

生:竞走的意思是他们争抢着跑过去。

师:没有抢只有争,再说一遍。

生:争着跑过去。

师:这下准确了。唯?

生:只有。

师:信然?

生:确如此。

师:注释读的很认真,一下子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了。来看看诸小儿又是什么意思呀!好,你说说。

生:应该是很多的意思。

师:你瞧,他用词可准确了,应该是很多的意思。的确是很多的意思呢。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诸这个字呢?

生:诸葛亮。

师:这是个姓。诸葛是复姓。还有,你呢?

生:诸侯。

师:对啊!古代分封的君主咱们称他为诸侯。

生:诸位。

师:对,诸位同学大家好。

生:诸多。

师:诸多就是这个诸。还有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术流派统称为:

生:诸子百家

师:他们就可诸小儿的诸是一个意思。

生:许多

师:许多,很多。那诸小儿就是?

生:很多小朋友。

师:是的,你说

师:是啊,就是很多小孩子的意思。好,同学们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也不理解?我刚才读着,反复读反复猜我也还是不理解,有没有?都没有啊?

生:人问之

师:人问之的之你不理解?看看在这篇文章里之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这三个“之”分别指什么?竞走取之,这个之是指?你说说?

生:拿走

师:取是摘,这个之是,是什么?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

生:之是那个,代表李子。

师:你声音更响亮更自信一点就更好了。

生:之代表李子。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人问之的“之”呢?孩子你的手举得最高,你来说。

生:人问之的之是指人问王戎。

师:指王戎的,那现在汪老师就是王戎,你来问问我。

生:王戎,王戎为什么你不取李子呢?

师:这个之仅仅是指王戎么?它指王戎不摘道旁李这件事情。孩子们都明白了么?

生:明白了。

师:第三个“之”没有问题吧?

生:没有。

师:也是指李子。同学们这下清楚了。同学们文言文就是这样,能简则简。再来看看在答曰和取之的前面省略了谁?好,女同学你说。

生:第一个省略的是王戎。

师:第二个呢?

生:第二个指的是人们。

师:哪些人们?来,后面的男孩子你来说说。

生:诸小儿。

师:是诸小儿,同意吗?

师:看看我们的文言文又是这样,能省则省。这就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好,孩子们字都弄明白了,接下来要讲故事了。故事的脉络,谁来找找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这个要好好想一想,你有答案了你来说一说。

生:起因是王戎和许多小孩。

师:来,用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生:起因是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师:尝与诸小儿游这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呢?

生:经过是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师:还有吗?

生: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李必苦。”

师:所以二三两句是事情的经过,结果一起说。

生:取之,信然。

师:故事虽然短小,但是情节却是一波三折。真是言简义丰呢。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要求意思准确,尤其是这些红色的字词。还要做到内容清楚,过程完整。要不要先练一练。那在座位上自己练说一下。

(生练习)

师:谁想讲故事?你朝我示意了,那就你来。

生: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很多朋友一起游玩。看到路旁有很多树,上面有很多李子,都把树枝给压弯了。有好多小朋友都跑过去争着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小朋友问王戎,王戎回答说,李树在道路旁边而且上面的李子还有那么多,肯定是苦李子。摘了一颗李子尝了尝,果然如此。

师:说说他能得几颗星。

生:三颗。

师:大家都给三颗星。

生:四颗。

师:你给他加了一颗星是什么理由?

生:因为他比较自信。

师:给自信加一颗星,好的,我同意。不过,仔细听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人问之的“之”他可没有说清楚呢。孩子你再来说一说。

生:人问之的之就是小朋友问王戎为什么他不摘。

师:王戎不摘李子这件事。这下就准确了。还有谁来讲一讲。最后面的女孩子你来讲。

生:王戎七岁的时候,与很多小朋友一起去玩耍。看到路边的李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压完了。所有小朋友都去摘李子。竞走是争先恐后的意思。

师:那好,你连起来说吧。

生:很多小朋友都争先恐后的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呢?王戎回答说,李树在道路旁,而且还有这么多李子。大家一尝,果然是这个样子。

师:大家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这样。这个同学他刚才既讲出了诸小儿与王戎的对话,还讲出了李子硕果累累的样子,真是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好,同学们故事讲了,课文也读了,当看到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时,诸子与王戎的表现可是截然不同的。谁能快速的从文章中找出来?

生:诸儿竞走取之

师:诸儿是竞走取之(板书:竞走取之)而王戎呢?唯戎不动。(板书:唯戎不动)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人们问他,王戎回答:“树在道边而多李,此必苦李。”我就不明白了,王戎怎么就那么肯定李子苦的?来,王戎王戎你来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如果李子在道边是甜的话,肯定早被摘完了。

师:你瞧,这孩子用了一个假设。就把王戎的思考过程说清楚了。还有谁也来说说。你也来说说。

生:如果这颗李子树上的李子都是甜的话,人们肯定就把它摘光了。

师:可现在呢?

生:现在李子还有那么多,肯定是苦的李子,没有人会吃苦的李子的。

师:没有人去摘,肯定是苦的。同学们你们都这样想么?的确如此,当看到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时,王戎就开始思考了,如果李子是甜的话,那么人们

生:早就摘完了。

师:人们就争着去摘李子了。树上

生:树上早就光秃秃了。

师:空空如也,一个李子也没有了。可是如今,

生:多子折枝

师:这李子多的都把树枝给压弯了,说明人们

生:这说明李子是苦的,人们不摘。

师:由此断定,李子肯定是

生:苦的。

师:同学们,现在谁能够把王戎的思考过程想清楚,说明白?加上如果……那么或者因为……所以这些连接词,把它说通顺了。你来试试。

生:如果

师:我们从一开始,当王戎看到

生:当王戎看到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就想到如果这树上的李子是甜的,那么这树上早就没有李子了。人们就会把树上的全部李子摘光,就没有李子了。但是如今多子折枝,没有人去摘,可以判定这是苦李子。

师:孩子你记思路也用上了连接词,把王戎的思考过程说的很清楚。如果你能不这么紧张就更好了。不要紧张,没事。还有谁来说说。最后的男孩子你来说说。

生:王戎看到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他思考起来。他想如果是甜李子的话,人们早就取完了。如今这个树上有很多李子都压弯了枝头,所以就说明李子是苦的。王戎判断李子是苦的,就没有去摘它。

师:所以他就站在那,不为所动。请坐。那么听了王戎这么一解释,诸小儿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说么?

生:王戎你实在是太聪明了,这样都能判断出李子是苦的,我要向你学习。

师:既赞美了他也要向他学习。你想说。

生:王戎你实在是太聪明了,我要向你学习可以通过树上李子多不多来判断。

师:要通过学会观察,再思考,再判断。她真会学习呢?还有谁?你想对王戎说些什么?

生:王戎你真是太爱观察,爱思考了,以后我也要向你学习这种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师:既要向他学习他的善于观察,又要向他学习他的爱思考。(板书:善于思考)孩子们来看看诸儿竞走取之,只有王戎没有被他们影响,这说明王戎的思考和其他小朋友的思考有什么不一样?男孩子,说吧。

生:其他小孩子都是喜欢吃李子不管不顾就去摘,王戎通过观察去判断李子是苦的,所以没去摘。

师:请坐。孩子们,大众的思维是千篇一律的,只有独立的思考才是万里挑一的。而王戎的思考就是独立思考,是万里挑一的。孩子们,汪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叫做独立思考。(板书:独立思考)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正式结合自己的观察,又联系生活实践,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这样一个准确的结论,才做出了这样一个准确的判断。也值得同学们学习。(板书:准确判断)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对王戎的倾佩之情,在来读一读课文。王戎七岁,起。

师:同学们,信然的仅仅是王戎的这一句话么?幼时的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代代相传。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他们智慧的故事影响着中华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汪老师给这个智慧的故事找了几幅插图。哪位同学能够结合插图把课文背一背呢?好,你来试试。

(生背课文)

师:这么短的时间,一下子就背出了,何以赞美,唯有掌声啊!还有谁来背?这么多同学都会背了。那我们一起来背背。

(生齐背)

师:真是厉害极了,短短的一节课我们既弄清楚了词语的意思,又讲了故事,还把它都背出来了呢。那现在还剩下一点点的时间,我们一起来写写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这个句子。注意要正确、工整的抄写,还要提高我们的书写速度。

(生写字,教师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师:有同学已经写完了,写的又快又好。好,大部分同学都写好了。好,同学们还有两个孩子,我们稍微等一等。请同桌两个人互相交换,评一评同桌的字,看一看字的大小是否适中、间距是否均等。孩子们在我们以后的人生路上,我们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李树,当然有的是苦李,有的是田李,那这时,我们就要多看看,多想想。除了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做出准确地判断外,我们也不能人云亦云,我们要不盲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摘得人生中更多的甜李。成就一个唯一的你自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课后请孩子们再讲讲这个故事,要求把这个古诗讲生动,咱们可以展开想象。

第二个汪老师再推荐这本书——《世说新语》。王戎不取道旁李就是选自这本书的。这本书里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小故事呢!好,下课!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学语文学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晴☆天2024-02-13 04:22╰+晴☆天[云南省网友]42.63.133.10
    我会在条评论中提供段内容。
    顶4踩0
  2. 人不犯错就不可爱了2023-12-17 16:47人不犯错就不可爱了[河北省网友]203.24.244.156
    这是个很有教育意义教学实录。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对我们启发很大。
    顶5踩0
相关阅读
四年级上册文言文 古代经典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

四年级上册文言文 古代经典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

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2023-08-14

优化双减课堂:成都三岔湖小学语文教师参加统编教材教学观摩会

优化双减课堂:成都三岔湖小学语文教师参加统编教材教学观摩会

此次观摩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就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课例展示

2014-01-02

江苏大学:英语课有了“思政味儿”

江苏大学:英语课有了“思政味儿”

明朝是人类历史上治理有序、社会稳定的最伟大的时代之一

2020-06-24

热烈庆祝全国中小学语文进阶阅读教学论坛在江苏句容盛大召开

热烈庆祝全国中小学语文进阶阅读教学论坛在江苏句容盛大召开

本次活动由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华东语文大讲堂主办,句容碧桂园学校承办,未来教育研究院协办

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