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陈锡联“夺”了叶剑英军权?毛主席一句话为他正名 邓小平也明白

时间:2023-10-19 06:30:02

相关推荐

陈锡联“夺”了叶剑英军权?毛主席一句话为他正名 邓小平也明白

“知道我为什么遇事不生气吗?因为我身上比你们多了六个洞,出气快。”

陈锡联曾如此跟人开玩笑说道。

陈锡联身上创伤无数,光被子弹洞穿的就有3次:

第1次从下颌进入,从后脖耳根处穿出;第2次从前胸进入,后背穿出;第3次是腰部左侧进入,右侧穿出。

22岁一战成名的陈锡联

陈锡联出生于1915年湖北红安高桥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陈锡联家境并不富裕。在他三岁时,他的父亲去世,此后便跟着母亲生活。

母亲为了养活3个孩子没日没夜地干活,然而一家人的生活还是十分贫穷,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陈锡联七八岁时,,便在地主家放牛帮忙补贴家用。

从小就过着苦日子的陈锡联不想一辈子都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在他12岁时曾经在一次偶然间为游击队带路,后来在了解到红军有关消息之后,他便下定决心想要加入红军。

此后便背着妈妈偷偷从军,在他14岁时已经是红军游击队中的一员了。虽然陈锡联没有读过书,但是好在陈锡联脑子灵活做事稳固,在军队的培养下进步飞快。

陈锡联刚加入红军时才14岁,但是那个时候他不惧生死,初生牛犊不怕虎,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也受到了前辈的喜爱。

1935年,年仅20岁的陈锡联成功担任师长。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可不能小瞧了陈锡联,在这个职位上他混得如鱼得水,深受前辈器重。

在忻口战役期间,国共集合了几十万兵力同日本对抗,但是由于双方实力差距较大,我军损失惨重。

既然没有办法正面同日军刚,则要另辟蹊径,最终八路军决定偷袭日军基础设施—阳明堡机场。

当时的陈锡联年仅22岁担任769团团长一职,1937年10月16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正式下令陈锡联率领769团深入敌方阵营,寻找时机炸毁阳明堡机场。

当时日军停在阳明堡机场总共有24架战机,阳明堡兵力达到200多人。既然想要深入敌人腹地,炸毁敌人机场,则必须要了解清楚敌人机场具体情况。

陈锡联先是寻找资料等确定有关飞机具体知识,不断确认炸毁飞机具体方法,同时给士兵培训。

当时的陈锡联率领部下士兵在经过反复训练之后,最终决定在18日当天晚上袭击日军机场,于是在陈锡联带领下769团各部队进入计划区域,同时陈锡联和三营营长赵崇德则秘密埋伏到日军机场。

赵崇德接近飞机要采取行动时,突然日本士兵发现了赵崇德,随后三营士兵便开始同日军展开激战。

最终三营士兵死伤30余人,而日军伤亡人数则达到了上百人,769团炸毁日军飞机24架。在陈锡联的带领下,769团完美地完成了上级任务,在阳明堡战役中大挫日军。

这一次阳明堡战役中国大获全胜,陈锡联等人功不可没。全国各地在听到中国赢得这场胜利之后纷纷捐款给769团,蒋介石也亲自给769团奖励,陈锡联一战成名,从此陈锡联这个名字被大家所知。

在另外一场百丈关战役中,陈锡联也带领着官兵大获全胜。1935年9月中旬,红四方面军继续南下穿过草地,进入大金川区,在一开始红四方军接连大捷。

在接连取胜之后,红四方面军同川军对抗过程中忽视一个问题,红四方面军如果继续打下去是川西平原,川军绝对会动用一切力量来守住川西平原。

直到11月16日,红四方面军正式占领百丈关,百丈关是雅安到成都的主要通道。当时川军主要领头人刘湘集结了大量兵力前往百丈关,要求士兵必须要动用一切力量夺回百丈关。

红四方面军打算先抵挡住川军进攻,然后再找准机会进行反击,虽然这种做法在此前取得了胜利,但是川军想要取胜的心远远强于此前。

川军人数众多红四方面军同川军对抗过程中实际上是在不断消耗粮食等各种物资,后来当时是任红四方面军红10师师长的陈锡联就开始意识到不对劲了。

陈锡联发现,红四方面军在草地上架起枪疯狂扫射敌军之后,一批批敌军不断涌上来,给红四方面军带来了极大压力。

东桥头是国共两军争夺最激烈的地方,双方在桥头两侧占据碉堡,依靠碉堡双方展开激烈战争。

在川军红军逼到百丈关高地时,陈锡联刚好带着一个团的兵力赶到,直接将川军打得节节败退。

此后红四方面军在放弃百丈关之后并迅速向雅安一带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又同国军发生激烈冲突,最终红四方面军只能被迫继续翻越金山,来到甘孜地区。此时的红四方面军在经历多场激战之后兵力锐减一半。

毛主席为何把军权交给陈锡联?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之后,当时由于叶剑英身体出现了一定问题,最终毛主席决定同意叶剑英的请辞,这时候中央军委副主席一职空了下来。

最终在经过反复考虑之后,毛主席任命陈锡联接替叶剑英担任军委副主席。

大家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不淡定了,虽然陈锡联之前曾经担任过沈阳、北京军区司令等职位,政治履历丰富,作战经验充足。

但是相比较叶剑英来讲,陈锡联显得十分年轻,大家都没有办法确认陈锡联到底能否成功胜任这一职位。

同时,外界也有了一些不好的传闻,有人声称陈锡联想要夺取叶剑英军权,后来毛主席一句话为陈锡联正了名。

事实上,早在此前,毛主席就曾经说到:“陈锡联从小参加革命,会打仗,带过兵团,带过炮兵,在国务院也有个职务,就让他管一下吧。”

让陈锡联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一职并不是陈锡连主动向毛主席提出申请的,也不存在什么夺权不夺权的,这是毛主席经过权衡利弊之后,结合现实情况以及陈锡联个人能力最终才决定的,这个决定是慎重的,也是当时最合适的决定。

在那时,毛主席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加上周总理刚刚去世,毛主席迫切需要一个值得信任又有能力的人来担任军委副主席这一重要职位,显然陈锡联便是毛主席最好的选择。

陈锡联在上台之后,没有因为担任这一重要职位而沾沾自喜,也没有借机巩固自己的势力,而是继续根据叶帅此前的一系列规定,推动军委建设,在军委内部进行一系列调整。

陈锡联深知在现阶段军队十分复杂,自己必须要谨慎决定,否则很有可能自己一句话就会成为其他人拉自己下台的把柄。

直到1980年,在陈锡联带领下中央和军委机制逐渐完善,陈锡联也知道自己这个时候是时候该退位了。

最终邓小平同志在1981年正式担任军委主席,陈锡联功成身退。

邓小平同志也给予了陈锡联很高的评价,邓小平同志认为陈锡联是没有野心的。

邓小平同志本人对陈锡联很是器重,在红军时期陈锡联同邓小平同志交集不多,但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在129师担任政委期间陈锡联为129师主要猛将。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陈锡联一直都跟随邓小平同志作战。每天陈锡联跟着邓小平同志出生入死,邓小平同志对陈锡联再了解不过了。

在解放战争期间,陈锡联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锡联负责引诱敌人,在有一天陈锡联向邓小平汇报进展时,邓小平问陈锡联:“背得动吗?”

这句话并不是问陈锡联是否背得动粮食,而是陈锡联到底能否背负同敌人周旋的责任。

在当时,邓小平同陈锡联讲到:“我们多背一些,这样一来其他的战友就能够多腾出一些精力来消灭敌人,这对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有利的。”

邓小平同志这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让陈锡联深受感动。

在邓小平同志的提携下,陈锡联步步高升,但是在邓小平同志第2次被打倒时,陈锡联却沉默了,后来陈锡联在回忆录中写道很是愧对邓小平同志。

在面对陈锡联晚年检讨时,邓小平同志安慰陈锡联说到:“那时候的你也无能为力”。

另外,陈锡联有“双面狐狸”这一称谓,所谓“双面狐狸”并不是贬义的。

一是指陈锡联在战争年代跟从各大将领奋战前线,同敌人进行生死搏斗,为人忠厚老实,拥有一颗爱国的心。在建国之后,陈锡联虽然身之高位,但是处事却依旧相当灵活圆滑。

二是陈锡联在为人处事上游刃有余,根据对待对象不同,陈锡联总是能够切换各种不同应对方式,给人印象谦逊有礼。

陈锡联:要当好人民公仆

陈锡联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但是这位开国上将也闹出了不少笑话,这些笑话更是将其个人优秀的品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1933年红军时期,陈锡联带领红军同川军作战,当时陈锡联缴获了一大批物资,其中包括一些黄金、白银等等。

当时的陈锡联只认识白银,所以便将白银上交给有关部门,有一些金砖陈锡联则搬到了自己的屋里用来垫自己的床,剩下的直接扔进粪坑。

后来有一天,政委李先念和后勤部主任郑义斋来找陈锡联时发现他用来垫被子的是金砖,便取笑起了陈锡联:“你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土豪’。”

陈锡联一听十分惶恐,随后才知道自己垫床的是金砖,迅速把垫床的金砖取出来充公,派士兵火速把扔进粪坑的金砖捞起来。

1938年4月份,时任769团团长,陈锡联带领部队作战时同日军发生激战。陈锡联在抢占高地之后接连击退日军进攻。

闲暇期间,陈锡联则用望远镜查看敌情,随后便被狙击手击中,子弹穿进陈锡联嘴里,最终从颈部出来,陈锡联差点命丧于此。

陈锡联进入医院治疗,在治疗期间还偶遇了自己的老战友王近山。

有一天医院给这两名战士炖了一只鸡,因为陈锡联的伤口在口腔没有办法吃鸡肉,陈锡联只能眼巴巴看着王近山“大口吃鸡”。

陈锡联嘴馋得不行,随后便喝下了一点汤。王近山一个人吃下了这只鸡后便取笑陈锡联说:“以后都这样子分工吧,你负责喝汤,我负责吃肉。”

陈锡联作为军人出生入死经常会受伤,陈锡联身上伤口无数,曾经三次被子弹打穿,陈锡联对此却不以为然,更是拿自己的伤口跟别人开玩笑的说:“知道为什么我平常不容易生气吗?因为我身上比别人多了6个洞,出气比别人快。”

这位开国上将豁达无比,还十分幽默,更是深受后人喜爱。

不过陈锡联并不是完全没脾气,在晚年时陈锡联每日看报看到党内一些腐败现象便破口大骂,真的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好将军。

1950年,陈锡联正式担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陈锡联在担任重庆市市长之后,有一天身着便装轻车从简来到纱厂进行视察,在期间陈锡联详细了解生产情况,同时还查看工人的住宿等场所。

到了用午餐期间,陈锡联选择留在纱厂同工人一起吃饭,尝一尝工人吃的饭到底是什么样的。陈锡联在吃完午饭之后让警卫员前去结账,随后自己便打算离开工厂。

这时,正在工厂门口等待的经理看到陈锡联市长出来便蜂拥而上拦住陈锡联市长说已经备好伙食,原来这名经理知道陈锡联要来这里视察早就已经准备了丰富酒席,想要宴请陈锡联。

对此,陈锡联则委婉表示拒绝:“我已经吃了工作餐,味道十分不错,还有公务在身就不久留了”。

在离开纱厂之后,陈锡联教育周边工作人员要当好人民的好公仆,要将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继续保持下去。

陈锡联在担任重庆市市长期间整治贪污腐败事件,一开始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一批代表去接管国营企业、政府机构等等等。

一位原在中央医院任职的军事代表在进了大城市之后,便认为应该提高生活水平,于是到任不久便开始滥用私权挪用公款。

重庆市市委在经过查实之后确认该名代表存在滥用私权、挪用公款的非法行为,陈锡联明确指出该名代表错误,随后便上报中共西南局,最终该名代表被定罪。

陈锡联在一开始来到重庆时,重庆经济发展并不乐观。

在重庆刚解放时,大概有1000多名乞丐游荡在重庆各大街头,这些乞丐白天向民众要饭,晚上走上犯罪道路,化身犯罪分子烧杀抢掠。

严重影响重庆市的市容和治安环境,陈锡联在经过考虑之后正式决定将这些人全部收容一起来进行教育。

陈锡联不是派一些老师前往教育这些人,而是亲自前往收容所,向这些乞丐阐明党的政策,不断给这些乞丐做教育工作,同时还安排工作人员帮助乞丐理发等等,给他们安排工作岗位。

在当时,刚好成都到重庆的铁路要开工修建,陈锡联便把这批乞丐安排到了该条铁路施工现场,同时还承诺会给他们发工资,这样一来陈锡联完美地解决了乞丐问题。

陈锡联一直都在外为国家而奋斗着,兢兢业业当人民的好公仆,任劳任怨为民服务,同年迈的母亲见面次数少得可怜。

到全国解放前,陈锡联才回到老家同多年未见的母亲见面,两人已经阔别20多年之久。陈锡联在同母亲见面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走后母亲的生活十分艰难,一直都依靠着乞讨为生,甚至还差点病死。

陈锡联在担任重庆市市长之后想将母亲带在身边照顾,但是母亲以自己不习惯大城市生活为由拒绝了陈锡联,最终陈锡联母亲于1953去世。

陈锡联在革命期间为国家出生入死,到退休之后陈锡联依旧保留着军人作风,坚决不搞特殊,对权力名誉也没有丝毫留恋。

退休后的陈锡联生活十分悠闲,每日带着鱼竿钓钓鱼,熬熬夜看看报,没事的时候还会看看球赛,也是夜猫子一个。

就这样陈锡联度过了他的退休生活,也迎来了他生命最后的时光。1999年6月10日,这样一位功劳满身又充满着情怀的老人离开了世间,享年85岁。

纵观陈锡联一生,陈锡联无论是军功还是资历,陈锡联都担当得起开国上将这一称号。陈锡联从十几岁就跟着我党奔走在全国各地,一路同敌人奋战。

22岁在阳明堡战役中带领我军士兵,取得重大胜利,34岁陈锡联成为我军最年轻的兵团势力,61岁陈锡联替代叶帅率领三军。

七十年的革命生涯里,陈锡联为人忠厚老实,处事稳妥灵活,对人民忠诚,心甘情愿做人民公仆,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最终获得上将军衔,陈锡联当之无愧,值得后人敬仰。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讲古璋队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微笑敷衍心痛2023-12-16 12:17微笑敷衍心痛[海南省网友]43.230.127.145
    历史真相是扑朔迷离但是毛主席和邓小平论确实让人思考。
    顶3踩0
相关阅读
76年周总理病逝 邓小平看过悼词后添了一句话 毛主席批示:同意

76年周总理病逝 邓小平看过悼词后添了一句话 毛主席批示:同意

躺在病榻上的周总理对党和国家的命运十分担忧和焦虑

2023-07-20

周总理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让朱总理潸然泪下 值得一生铭记

周总理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让朱总理潸然泪下 值得一生铭记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了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23-01-27

1976 周总理逝世 小平同志在悼词末尾加了一句话 毛主席:同意

1976 周总理逝世 小平同志在悼词末尾加了一句话 毛主席:同意

周恩来总理奋斗一生功勋卓著,新中国全体人民在这一刻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2023-10-29

贺子珍去世后 葬礼按正厅级干部办?邓小平一句话 立马提升规格

贺子珍去世后 葬礼按正厅级干部办?邓小平一句话 立马提升规格

一位女服务员低声问道:她是谁呀?也难怪这个发问的姑娘了,这位老人把自己75年的人生走得淡泊而宁静,自从回国以来她很少被人知道,她就是毛泽东的妻子

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