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了这么一句话 让书法美的层次更加明晰

时间:2023-10-13 06:01:01

相关推荐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了这么一句话 让书法美的层次更加明晰

历史上对书法美的认识在各个朝代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有记载的是从东汉时期就有了对书法的认知,只不过从那时开始,人们对文字、对书法的论述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并没有大篇幅的记录,只停留在书法的某一个层面上,如东汉时期人们对草书的看法只是“象”、“势”、“法”,这是崔瑗的《草书势》中的记载,到了魏晋时期,逐渐扩大到对字的形体及笔画的描述,如“骨”、“血”、“肉”、“势”等。

而在唐代,人们对书法的认知则扩展到了精神层面之上,让书法之美赋予了更为深入的境界之上,并且书法家们结合字的形体之美,延伸到了其精神意义。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曾在所著的《书谱》中说了这么一句话:“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这句话让书法在精神层面上的美感更加赋能,也为书法创作提出了理论依据。

“真”,是指真书,这里专指楷书,“草”是指草书。意思是楷书的美主要表现在它的点画之上,“形质”是说形体、字形以及它的质感,楷书的点画是要有质感的。“使转”,多用于说草书在书写过程中的笔法,也是草书特有的一种笔法,而楷书当中的使转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楷书当中的使转则是在一点一画的笔法之中,例如转笔、翻笔、顿笔、挫笔等,只要把这些笔法做好了,使转才有意义,字的质感才能提升上来。

性情,多指人的性格、情感、情绪、兴致等等。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到“书道之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性情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故拟与察皆形质中事也。”这里,包氏把书法之妙归咎于形质之上是有一定道理的,它与孙过庭的使转为性情是有一定联系的。由此可见,书法中的形质与使转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形质是由使转产生而来,而使转则会带来书法之美。

在草书中,字的点画则表现在性情上,而使转则是能表现出它的形质。从这个角度来说,草书所要传递的更多的是性情与情感,但人们在欣赏草书作品时,则往往还要注重它的形质问题,也就是说草书的使转问题,这是草书当中的核心概念。例如人们在字一个“氵”时,本来是三笔就能完成的,而在草书当中则是一个点和一个竖提钩就写完了,这时,它的性情就在于这两笔之上,一小一大,一重一轻,一长一短等等,都能使人的性情表达出来,但这还不够,仍需要草书的形质,即使转问题,包括笔势、提钩等笔法,如此一来才能看出书写者的真实水平。

书法美的问题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问题,不论是楷书还是草书,除了形质和性情以外,更多地是要用娴熟的技法与个人的综合修养来实现。形质的问题是属于技法层面的,如果一个人不去临摹古人作品,没有培养熟练的书写水平与能力,就谈不上形质。而性情是属于精神层面的,它是人的情感、情操、素养、认知、阅历等综合因素的,因此,作为书法家们还应当把对文化的修养、个人素养等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只有把技法和综合素养水平提升上来,才能创作出更有美感的书法作品来。

本文由《太一智慧书画艺术》平台原创,欢迎关注、评论和转发。

推荐阅读:

笔墨在书法意象中的作用及实现方法

他把楷书当行书写,结果还获得了书法兰亭奖一等奖

楷书专家、兰亭七子洪厚甜是这样写楷书的,原来楷书不止一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DFGTOJ2023-12-12 19:06DFGTOJ[浙江省网友]220.231.249.20
    抱歉我无法满足你要求。
    顶9踩0
相关阅读
那些绝美的爱情诗 句句经典 值得收藏

那些绝美的爱情诗 句句经典 值得收藏

然而事实上,爱情常常藏匿于渺小的一个角落,每一份爱情都一直在等待着它的主人发现它的存在,一直在等待,人们却傻傻的以为自己才是等待爱情的主体,所

2017-04-08

晚清书法家李瑞清的一句话说出了真谛 没文化真的不能玩书法

晚清书法家李瑞清的一句话说出了真谛 没文化真的不能玩书法

但是,当我们从美学上认识书法艺术形式的本质意义时,又不能不承认:书法是体现人的形体结构规律、人的物质力量和精神修养的形式

2023-12-09

启功:破除书法迷信 写好字没有那么玄妙 核心就这三句话!

启功:破除书法迷信 写好字没有那么玄妙 核心就这三句话!

启功先生是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西冷印社社长,当代书法泰斗,著名文物学家和教育家,一直强调要破除书法迷信,扔掉那些不切实际的说法,解除初学者的

2023-05-02

亳州市:弘扬传统文化 厚植爱国情怀

亳州市:弘扬传统文化 厚植爱国情怀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蒙城县嵇康路小学的教师志愿者走进小涧镇中心小学开展主题为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的诵读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传统文

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