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偏科最严重的文人 高考时数学交白卷 却因三句话北大录取

时间:2023-10-07 04:18:02

相关推荐

偏科最严重的文人 高考时数学交白卷 却因三句话北大录取

偏科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要求学生综合发展,德智体美各方面都有成长和进步,要求抓好每一科。都知道想进入一个好大学学习必须通过高考,而高考的竞争压力有多大想必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一分压死几万人。

对于偏科的学生来说,想凭着优势科目来弥补考分上的差距那可真是难上加难。毕竟你学得好的别人也差不了你多少,你不好的科目别人可比你强多了,这也导致了不少偏科学生进不了好大学的现象穷出不穷。可在曾经有这样的一个人,高考时数学交了白卷,最终却戏剧般地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这个幸运儿便是臧克家。

臧克家出身于书香世家,不过因为父母去世比较早,所以他的生活过得比较艰难。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家庭影响,他特别喜欢读书,在文学方面很有天分,年纪轻轻的他就能写出不少有点味道的作品。

在进入学堂之后,他遇到了一个想法比较多的老师孙梦星,受到老师的影响,臧克家不仅学习了很多诗歌,还非常忧国忧民,着实有点往忧郁型的文学家发展的苗头。可拦在他成为大文学家道路上的第一座大山,便是在遇到高考的时候,臧克家再怎么有文才,也只能是摇头苦叹。

原来臧克家的诗歌虽然写得好,但理科方面的知识却是薄弱得很,数学什么的,他简直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在高考的时候,他更是连数学试卷动都没动过,一张白卷就那么交上去了。一般来说这样的人肯定是进不了大学的,毕竟怎么偏科也不至于数学一分都拿不到吧。

没想到高考的结果却很是出人意料,他直接成了北大的录取大学生,原因也很是简单,仅仅是因为他作文中的三句话。

臧克家在作文中写到“人生永远在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当时他的阅卷老师是闻一多,闻一多老师也是一个爱才惜才之人,见他如此有才便顾不上他的其他科到底有多差了。二话不说,直接力排众议,录取了他。不得不说臧克家也真是幸运,闻一多先生可算是他人生中的伯乐了。

进入北大后的臧克家如鱼得水,成长得非常快,经常和自己的老师一起讨论诗书。他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一直非常努力,很快便在文坛有了一些名气。后来在战争爆发时,他写出了不少赞扬我国将士们的诗歌,非常有意义。中国建国之后,他从事了诗歌编辑工作,著名的《有的人》便是他写的,想必我们没几个人不知道这首诗。

不得不说臧克家真是一个幸运儿,先是遇到人生导师孙梦星,后来本无缘大学,却又因诗歌受闻一多先生的赏识而被提携。若是没有这两位伯乐般的老师,相信他也不会有如此大的成就。当然了,不管一个人多有天赋,如果不去努力奋斗,最终会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了。而臧克家本就是千里马,又天天勤练多学,所以才会引来伯乐赏识。

好运的人,大多都是因为足够努力才是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至尊宝2024-02-25 16:22-至尊宝[云南省网友]103.47.110.209
    3.这真是个令人惊叹故事!在高考中数学不是唯衡量标准北大录取这位偏科文人也是中了他特殊才能和潜力吧!
    顶3踩0
  2. 小让2024-01-09 12:20小让[重庆市网友]61.47.150.98
    2.这位网友简直就是故事主角!高考数学交白卷却被北大录取想必定是在他方面表现出色才得以如幸运。
    顶0踩0
  3. 江风长桥2023-11-23 08:19江风长桥[北京市网友]110.205.225.84
    1.哇这个网友故事真是让人眼前亮!偏科文人却因为独特魅力成功进入北大简直就是榜样啊!
    顶5踩0
相关阅读
韦神也“偏科”?韦东奕称“英语太难了”!这个“难”是什么级别?

韦神也“偏科”?韦东奕称“英语太难了”!这个“难”是什么级别?

成名的理由,也并不是那么的单一颜值高?拉倒吧!还能再俗点吗?韦东奕,相信这个名字,现在地球人都不陌生

2007-01-22

1930年 一位“农民诗人”数学考0分 凭借三句诗 就被大学录取

1930年 一位“农民诗人”数学考0分 凭借三句诗 就被大学录取

比如钱锺书、吴晗和沈从文,都是这类人

2023-10-30

臧克家高考时数学0分 作文只写28字 院长为何还会破格录取他?

臧克家高考时数学0分 作文只写28字 院长为何还会破格录取他?

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先生为了祭奠我国伟大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鲁迅的文章所著的

2023-10-14

高考日语真有这么好吗?学日语的人 高考结果如何?

高考日语真有这么好吗?学日语的人 高考结果如何?

日语高考真正火起来,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短短几年增加了数十万人

2007-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