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2020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四课《孙权劝学》学习资料汇编

时间:2023-01-03

1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世称涑sù水先生,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3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1.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世称涑sù]水先生,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3.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吕蒙是东吴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后来吕蒙抓住战机,袭取荆州三郡,帮助东吴实现了“全据长江”的夙愿,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其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笃志勤学的典范。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此文以“劝学”——“就学”——“赞学”为主线,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诫下发奋学习,最终大有长进,令人刮目相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

初(初,起初,当初),权谓吕蒙曰:“卿(卿,你)今当涂(当涂,当道,当权。涂同途)掌事(掌事,掌权,管事),不可不学!”蒙辞(辞,推辞,推托)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君王的自称,我)岂(岂,难道,表示反问)欲卿治经(治经,研究经典)为博士(博士,负责传授经学的学官)邪!但(但,只,只是)当涉猎(涉猎,粗略阅读),见(见,了解)往事(往事,历史,过去的事)耳(耳,语气助词,罢了)。卿言多务,孰(孰,谁)若(若,比得上)孤?孤常读书,自以为(以为,认为)大有所益。”蒙乃(乃,于是)始就学(就学,学习)。及(及,等到)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即,就)更gēng(更,重新,另外,再)刮目相待(刮,擦拭。刮目相待,用新眼光看待),大兄何(何,怎么)见(见,知道,知晓)事之(之,结构助词,此处无实际意义)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而,就,然后,连词,表示顺承)别。

此文以极为凝练的文笔、传神的对白叙事写人,以对话为主来展现和推动情节,再结合对比手法和侧面烘托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风采,可谓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

短文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两个艺术形象。孙权作为吴国之主,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针对吕蒙的推托更是现身说法,令其醒悟。几句话之间,一个关心下属、端正严明的君王形象跃然纸上,风度俨然。再看吕蒙,未就学时对读书的不以为然和学有所成之后的明智自信,也是通过一句推托之辞和一句玩笑话就神形毕现,而这两句话呈现的吕蒙形象也恰成对比,可谓生动传神、言简意赅之极。

除了对“劝学”的两位当事人的直接描写,文中还通过鲁肃这个旁观者见证了吕蒙的长足进步,其“赞学”之言行侧面烘托出“劝学”的成就,亦引出了吕蒙的自信之语,使文章和故事得以完美收结。

综观全文情节,孙权的用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吕蒙就学后的学识长进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论情节,环环相扣,前因后果,井然有序;论技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烘托与对比并用,不可谓不精妙。能将这一切纳于短短一百五十余字之中,简约传神的白描功不可没。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朗读请注意: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1.请按课文故事内容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人名。(3分)

()劝学——()就学——()赞学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8分)

卿今当涂掌事——涂() 见往事耳——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若() 自以为大有所益——益()

即更刮目相待——更() 结友而别——而()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你如今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4.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博学而笃志。

C.有闻而传之者 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下列句中括号内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卿言多务,孰(若)孤——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C.即(更)刮目相待——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及)鲁肃过寻阳

6.阅读故事时,人物语气的判断是要仔细探究的。因为说话者的不同口吻,能显示出人物的各种神情、心情,甚至性格特点。请结合文中故事内容,分析下列句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将至少两个描述语气的词语填在句后括号内。(6分)

示例:

及等到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十分欣喜、高兴)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3)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7.拓展阅读。(2分)

《取笑》

甲乙同行,甲望见显者冠盖,谓乙曰:“此吾好友,见必下车,我当引避。”不意竟避入显者之家,显者既入门,诧曰:“是何白撞,匿我门内!”呼童挞而逐之。乙问曰:“既是好友,何见殴辱?”答曰:“他从来是这般与我取笑惯的。”

注释:

显者:显贵的人,显贵。

白撞:白日行窃的人。

挞:tà,打;用鞭、棍等打人。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①显者既入门——既() ②我当引避——引避()

③既是好友——既()④何见殴辱——见()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不意竟避入显者之家,显者既入门,诧曰:“是何白撞,匿我门内!”

(3)有人说,读这则故事应该用夸张的语气来读人物对话,会更有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你对这则故事主题的理解说明理由。(5分)

1.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涂:同“途”,道路;耳:罢了;若:比得上;益:好处;更:重新,再;而:然后,连词,表顺承。

3.B.译: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教授经学的学官吗?注意“博士”是古今异义词。

4.B。B项中“而”表示并列关系,其它三项都是表示顺承(承接)关系。

5.A。A项中“若”都是“比得上”的意思。B项中“之”分别是无实义的结构助词和代词;C项中“更”分别意为“重新,再,另外”和“还,还有”;D项中“及”分别释为“来得及”和“等到”。

6.参考范例:(1)坚定有力,语重心长,十分认真;(2)严肃认真,循循善诱,语重心长(1、2两小题中,“语重心长”只能用一次);(3)十分自豪、大方自信、亲切地玩笑。(每空中至少两词,意对方可)

7.(1)已经;避开,避让;既然;被。

(2)没想到竟然躲进了显贵的家里,显贵进门之后,惊诧地道:“这是什么白日行窃的贼,藏在我家门内!”

(3)这则小故事讽刺了那些贪慕虚荣而自欺欺人,装模作样的人,这样的人最终会自讨苦吃,成为笑话。其中四句对话各有味道:“此吾好友,见必下车,我当引避”是甲在装模作样,故作姿态,应读出谦逊礼让或故作谦逊礼让的语气;“是何白撞,匿我门内”是显者的惊诧;“既是好友,何见殴辱”是乙看破甲的可笑面目后的调侃或调笑;“他从来是这般与我取笑惯的”则是甲在强行为自己遮羞,应是尴尬或强作镇定的语气。所以文中四句对话,可以按情境按人物身份“实读”,也可以稍作夸张地“虚读”,前者强调作品的现实意义,后者更能突显作品的嘲讽意味,强化讽刺效果。所以这是一道主观题,能明确观点,并结合故事主题有理有据有序地说明理由即可。此题5分,明确观点一分(只有观点不得分),分析主题两分,结合主题分析语气及表达效果2分(语气分析能整体分析或举一例分析即可,不要求四句全析)。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2020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四课《孙权劝学》学习资料汇编》,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快快乐乐掌握七下课文《孙权劝学》考点 轻轻松松迎接期中考试

快快乐乐掌握七下课文《孙权劝学》考点 轻轻松松迎接期中考试

《孙权劝学》名句默写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2023-01-28 #经典句子

掌握七下课文《孙权劝学》的考点 快乐学语文 轻松提成绩

掌握七下课文《孙权劝学》的考点 快乐学语文 轻松提成绩

同学们,老师精心给大家归纳了《孙权劝学》中的重要考点,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以后就不用担心本课的考试啦!考点一 :文学常识填空,以下内容要记住!《资治通鉴》是北宋 (朝代) 司马光 主持编撰的第一部 编年体 史...

2023-01-02 #经典句子

350字《劝学》背了100遍 不料高考考的却是这句 答对才是真学霸

350字《劝学》背了100遍 不料高考考的却是这句 答对才是真学霸

...同学,很可能一分也拿不到。其中一题考的就是《荀子·劝学》,《劝学》已经是老少皆知的名篇了,必然也是考试前老师反复提到的重点背诵文章。但是我们熟记于心的名句要么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2023-01-03 #经典句子

《弟子规》随意压缩《劝学》任性删减 戒尺上文章错误不少

《弟子规》随意压缩《劝学》任性删减 戒尺上文章错误不少

...的《弟子规》只会误导学生。耿女士家的戒尺上印的是《劝学》,但少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开头的第二段,直接跳到第三段后又省略了中间的很大篇幅。如此随意删减,经典文章全乱了。商家知道有错却说介意勿拍记...

2023-08-15 #经典句子

「理型语文出品」|2022年北京高考50篇必背古诗文精品资料

「理型语文出品」|2022年北京高考50篇必背古诗文精品资料

...背诵范围(按教材出现顺序排序)一、必修上(16)1.《劝学》2.《师说》3.《赤壁赋》4.《登泰山记》5.《静女》6.《涉江采芙蓉》7.《短歌行》8.《归园田居(其一)》9.《梦游天姥吟留别》10.《登高》11.《琵琶行(并序)》12.《...

2022-11-30 #经典句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2、理解文章内容,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

2023-08-16 #经典句子

语文七下第4课《孙权劝学》复习知识点大全

语文七下第4课《孙权劝学》复习知识点大全

...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文章分析】1.文章结构: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2.文章中心: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3.本文主要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

2023-09-19 #经典句子

这篇文章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名篇 已在中学语文中存在了近70年

这篇文章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名篇 已在中学语文中存在了近70年

...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解放后的学校教育中,他的文章《劝学》一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我不知道还有哪一篇文章能够享此殊荣。《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也是《荀子》一书的开篇之作。与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相比较,《劝学...

2024-01-1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