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孩子坐在长城上写作文火了!想写好作文 触景生情快记录 管用!

时间:2022-11-16

从图片中看,这位少年坐在人群熙攘的长城上写作,他的字迹工整,仿若置身世外,但从他自己的表述来看,灵感来了就要立刻把它记录下来,这个孩子又的确置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1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文 | 维尼妈妈沐滢

五一期间有个新闻特别有趣,一个小男孩坐在北京八达岭长城的台阶上写作文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大家因为这事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就连景区都出面回应了。从图片中看,这位少年坐在人群熙攘的长城上写作,他的字迹工整,仿若置身世外,但从他自己的表述来看,灵感来了就要立刻把它记录下来,这个孩子又的确置身其中,享受游玩的乐趣,也享受把灵感记录的乐趣。

长城上的这位少年的写作方法,我举双手点赞支持!想要让孩子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一方面是多阅读多积累,另一方面就是身临其境多看多感受,可是光感受到了还不够,快速记录是最好的方式。

依靠前期快速记录——后期进一步整理整合修改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作文内容里不是假大空,是孩子的真情实感。

从古至今,不少名家都是用类似的方法来进行写作,迅速捕捉灵感,创作出更棒的作品。

比如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齐名“后唐三李"的李贺,就喜欢用这种方式。李贺有一只祌奇的口袋,是用织锦做成的,平日他最常做的一件事便是早早起床,骑上自己的小毛驴,再带上一名书童,背着他那只口袋,穿梭于长安和洛阳之间,只要灵感一闪现,李贺便会将它们都写在纸上,然后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就这样他走走停停,看看写写,傍晚归家时口袋里都会装得满满的。

在80后、90后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郭敬明在他最初的散文集里也曾经提起,自己读书的时候写作有个特点,就是随身携带小本子,一有灵感了就赶紧写下来,小本子很快就变得密密麻麻。

我管这种写作方式叫“碎片式写作”。

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将一瞬间迸发出的灵感快速捕捉和记录。

可能孩子不可能像坐在长城上这少年一样,一口气写就一篇长篇作文,但孩子可以碎片式地写下一些景物描写的句子,待到回家合适的时机再将这些碎片整合,布局谋篇,你会发现长作文不是问题了!

我也特别喜欢用这种方式写作,特别常用的是手机的记录本功能和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功能。有时候不方便写,就用语音转变成文字。这些碎片最后都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变成完整的文章。

随时记录的方法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小学低年级孩子,该怎么培养他们使用随看随想随记录的方式呢?

1、从随写记录简短的句子、词汇开始,用于后期整理和积累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书写可能是个非常费力气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要比口头表达更有难度,加上不是所有的字都会写,需要用拼音代替和要思考这个字怎么写就会分散了灵感和思路。

拿我们大语文培训班的孩子们举例,二年级的孩子,在为大作文准备的组词和造句时,孩子们文思如涌,说得都特别好,可是当我开始总结,让孩子们开始动笔写的时候,有的孩子竟无从下笔。一问缘由,字不会写,或者想出来的说出来了然后就忘了……所以,低年级的孩子“说作文”很好,但不爱写、落实到笔头上就没有说得好就非常普遍了。

我们可以在鼓励孩子说出句子之后迅速帮助孩子记录,比如我选择了立刻板书记录孩子们灵感迸发出的金句,然后让孩子们抄写记录。毕竟字不会写的困难是暂时的,孩子识字量增加之后,写就会变得很容易。

我们不要一口吃个胖子指望孩子一下子能随写下一段小作文,可以从一开始只鼓励孩子记录短句子,例如:孩子看到了春天的美景后,说出“春天来了,草长莺飞、莺歌燕舞……”那么我们拿出小本子,帮助孩子把句子记录下来,渐渐地,日后变成他们自己记录自己写,记录短句子,短句子慢慢变成了小短文……

2、家长善于利用高科技工具帮助孩子记录

现在高科技这么发达,我们培养孩子随写随记的方式也不必拘泥于让他们拿小本子。手机记录同样可以实现随时随记,可以仿照我利用语音转换文字和文件传输助手记录的办法。随手记录的更重要的是,复盘,整理,回到家之后让孩子再按照记录的思路重新写一遍,加深自己对自己创作的印象,也积累更多内容。

最后要说的,是这个方法要以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为前提,就是孩子内驱力更重要。

我比较担心的问题是,有的家长听到这个方法管用,能够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就强迫孩子、给孩子布置任务。去一个景点游玩,看到有趣的事情、美丽的景致,就耳提面命地让孩子赶紧记下来,甚至强迫孩子时刻拿着小本子。

不瞎说啊!我真的在四川大熊猫繁育基地里见到过哭丧着脸、拿着小本子被爸爸勒令记下大熊猫、小熊猫生活习性和特点的孩子。显然孩子并非出自自愿,他只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他记录的内容也仅仅是停留在支离破碎的碎片阶段,回去也不会进行梳理和整合,这样不仅玩不好,也达不到写作提升的目的。

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孩子发自内心地随看随写呢?

1、从培养孩子这个方法的时候就开始积极鼓励

从一开始,孩子能够触景生情能够说出词语、句子的时候,或者能看图说话的时候,我们就要对他们的行为表示鼓励,然后进一步引导孩子记录下来,当孩子能够写下他说过的内容,哪怕仅仅是几个歪歪扭扭的字词,我们都要及时鼓励,甚至可以夸张点放大他这个行为。让孩子觉得这种随记随写有意思,形成习惯,也就有内驱力了。

2、团体游学,培养兴趣

孩子们在一起玩中学的时候,在一个团体的氛围中,你写我也写,你记我也记,孩子也会跟着来模仿记录,被这种集体的氛围所熏陶,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写在最后的最后,培养孩子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的方式有很多,但一切写的基础都建立在读之上,阅读,阅读,阅读!各位,孩子的阅读要跟上呀!加油!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孩子坐在长城上写作文火了!想写好作文 触景生情快记录 管用!》,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环境描写:依靠六大手法 借助修辞 注入情感 写出优美句子

环境描写:依靠六大手法 借助修辞 注入情感 写出优美句子

...学生就会想到"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但提到"景物描写",不少学生脑海里闪现的只有"自然环境描写",却没有"社会环境描写",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跟"景物"二字的迷惑性有关。不少同学会想当然地认为,景物不都...

2022-11-13 #经典句子

使用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好处 让景物在你的文字中重现

使用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好处 让景物在你的文字中重现

大自然中的景物千姿百态,形态各异,那我们如何才能把大自然中的景物描写的生动具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几种借用修辞手法描绘美景的句子吧。比喻法比喻法就是我们说的打比方,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比喻会让景物变...

2022-12-03 #经典句子

如何解答中考散文阅读中关于的赏析写作技巧考查题(一)

如何解答中考散文阅读中关于的赏析写作技巧考查题(一)

...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写作手法常考的知识点是:①赏析描写类型及其作用;②赏析修辞及其作用;③赏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④赏析语言表达及其作用;...

2023-06-10 #经典句子

景美入眼 情浓满心——作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美入眼 情浓满心——作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我们写作文除了写“人”就是写“物”。“物”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人为)景物。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草原,花草树木,风雷雨电,春夏秋冬,朝阳明月,陈设布置,建筑风貌,高楼大厦……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

2022-12-17 #经典句子

绘景类文章的阅读要点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绘景类文章的阅读要点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意看,看文章是怎样准确地运用优美动听的词语来描绘会景物的特点。作者在描述景物特点的时候,一般都会从声音、气味、色彩、形态、意境、气氛等方面描写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看一看作...

2023-08-04 #经典句子

报网文摘|风景不是寻常物——高中记叙文景物描写指津

报网文摘|风景不是寻常物——高中记叙文景物描写指津

记叙文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主要是区分于人物描写,其实人也是一种物,所以二者难免有交融。景物描写对于记叙文具有关键意义,其作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也能够交代时间...

2023-08-09 #经典句子

「技巧」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

「技巧」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

...了事物的......特征/人物/......形象/文章......的主题。3、景物描写顺序及作用【答题技巧】景物描写一般以空间顺序(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由外到里等)为主,采用“移步换景”法,有时也会采用时间顺序(从早到...

2022-11-18 #经典句子

三年级全册作文怎么写?思路 描写和情感 逐一打通作文快又好

三年级全册作文怎么写?思路 描写和情感 逐一打通作文快又好

...”异曲同工,同为写景作文。写景作文一要选定要描写的景物,二要多角度,从视、听、触、味、嗅各个角度描摹景物,突出景物的独特之处。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话题七、我有一个想法:学习就一件事或一个现象表达自己...

2022-11-09 #经典句子

做语文小说阅读理解 一定要知道的10种答题模式

做语文小说阅读理解 一定要知道的10种答题模式

...,从主题的角度回答,使主题更加丰富。小说环境常考对景物的概括以及环境描写的手法及作用。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1、文中画横线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怎样的特点?答题方法:先看描写了哪些景物,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2023-05-2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