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瞭望丨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 学术委员会主任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文显:

时间:2017-07-04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揭示了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的历史规律,精辟论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屈辰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由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所决定的,并已经过实践检验和历史验证◇习近平法治思想站在世界历史和全球发展的高度,为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和务实方案去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揭示了“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的历史规律,精辟论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的科学命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显说,这是由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所决定的,并已经过实践检验和历史验证。“一根四维”诠释重大意义《瞭望》:我们应如何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张文显:可从“一根四维”来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一根”,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和人民处理新时代法治问题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灵魂和旗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四维”,即政治、理论、实践、世界四个维度,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其政治意义,集中体现在它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决定法治建设的成败得失。只有始终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才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序有效推进。其理论意义,集中体现在它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注入了强大动力,指明了正确方向,铺就了科学路径,指引法学理论工作者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挖掘新资源,构建思想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刻、逻辑更加严谨、语言更加精到的法治理论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其实践意义,集中体现在它深刻论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战略布局、重点任务、重要保障,为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指明了方向、路径和动力。其世界意义,集中体现为它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同时,习近平法治思想站在世界历史和全球发展的高度,为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和务实方案。实现“四性”内在统一《瞭望》: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真理基础的科学理论,科学性是突出特征。第一,体现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同时,法治没有永恒不变的标准,实行法治只能根据本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传统的实际情况,加以借鉴参考,不能照搬照套。基于对法治规律的这些科学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要厉行法治、依法治国,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全局中来把握,指出无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保障。第二,体现在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深刻揭示法律本质、法治要义、法理真谛。比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对国体与政体、民主与专政、政治与法治、法律与政策、改革与法治、安全与发展、维稳与维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等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关系作出精辟分析和论述。第三,体现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涵盖治国理政各领域、国家建设各方面,囊括法律、法治、法理各种基本问题、前沿问题、交叉问题,在概念上系统集成、在话语上自成一体、在逻辑上有机衔接,全面呈现了法治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法治思想所蕴含的这些真理性认识和科学性论断以及它的公理性、逻辑性、体系性品质,使其具有强大的公信力,升华了党和人民对法治和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认知,坚定了党和人民厉行法治、奉法强国的信念。《瞭望》: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人民性是如何体现的?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人民的理论,人民立场是其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民作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价值,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幸福,不断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饱含着亲民、爱民、为民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调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意识;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把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和发展人民权利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强调不断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民政治权利以及环境权、信息权、数字人权等各项新兴权利全面协调发展;把满足人民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第一要务,强调全面依法治国与建设法治中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持续不断地完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制度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因其人民性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值得人民选择、赢得人民信任、深得人民拥护。《瞭望》:如何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性要求?张文显:实践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源头活水,实践性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征,实践逻辑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逻辑。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进程和历史经验,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总结和理论概括,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炼出这些宝贵经验的中国特色、历史价值和民族精神,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必然是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性,更为生动、更加鲜明地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卓越的法治实践中。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立者和主要贡献者,习近平在长期的依法治县、依法治市、依法治省、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实践中,一以贯之地厉行法治、循法而治,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制度和实践问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独创性、集成性、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实践中铸就了实践性,也定会在指导实践中不断释放出真理力量。《瞭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性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萌发和孕育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和发展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化和拓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时代背景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精神、时代话语,为全面依法治国标定了新时代理论坐标。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守正创新的科学精神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法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现了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毛泽东思想法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品格和马克思主义学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既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把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法治建设的红色基因和历史经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鲜活经验提炼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历史底蕴、时代精神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其中,“十一个坚持”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集成性、原创性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时代要求而诞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因此才能对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发挥其更直接更定向更有效的指导作用。推动“良法善治”走深走实《瞭望》: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了哪些突出变化?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和历史验证的正确理论,富有创造“法治奇迹”的实践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党和人民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动我国法治建设实现了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建设法治国家到建设法治中国、从“法律之治”到“良法善治”的伟大转折与转型,使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突破。我们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制度,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我们完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我们推进重要领域立法,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国家监察机构,改革完善司法体制,加强全民普法,深化依法治军,推进法治专门队伍建设,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纠正一批冤错案件,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此外,党中央领导制定并颁布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引领中国法治进入“规划法治”新阶段。“一规划两纲要”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已经并将继续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产生科学引领和制度推进的重大作用。

瞭望丨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 学术委员会主任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四十年 法治强国——对话著名法学家张文显

四十年 法治强国——对话著名法学家张文显

...名高校党委书记到高级法院院长、国家二级大法官,再到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的学者本色始终不变,法治初心从未动摇。“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对于法治的信念要坚定得多、深刻得多?因为我们对法治不...

2020-02-23 #经典句子

加快构建我国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加快构建我国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民事权利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上作出新建树。(作者为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08日 14 版)

2023-12-17 #经典句子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新书发布会举行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新书发布会举行

中国日报网北京12月23日电 2018年12月23日,由中国法学会主办,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合办的《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 全国人大常委...

2016-11-27 #经典句子

《瞭望》刊发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尊老敬老情怀

《瞭望》刊发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尊老敬老情怀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10月11日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第40-41期在权威栏目——“治国理政纪事”专栏中刊发了记者陈燕采写的报道《习近平总书记的尊老敬老情怀》,记述习近平从地方到中央一以贯之的尊老敬老理念,展现习...

2008-02-12 #经典句子

过去一年 政法领域改革有啥新亮点?八句话带你速览!

过去一年 政法领域改革有啥新亮点?八句话带你速览!

...推进。司法行政机构、职能、人员进一步融合,32个省级法学会制定印发改革方案,26个省区市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法学会组织全覆盖。三是执法司法权运行更加规范。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模式加快建立,审判权责清单、履...

2023-07-30 #经典句子

“直播带货”宣传使用极限词语 部分主播涉违法

“直播带货”宣传使用极限词语 部分主播涉违法

...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明确主体责任划分加大监管处罚力度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直播带货业态规范健康发展,北京市消费者协...

2010-10-06 #经典句子

为何说习近平这一段话 为新时代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立方向?

为何说习近平这一段话 为新时代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立方向?

...其实是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植根于中国大地,植根于当下时代,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才可能有其真正的价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发展的生命源泉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和内在动力。文学艺术...

2014-02-22 #经典句子

「让文明之光交相辉映」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引起强烈反响

「让文明之光交相辉映」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引起强烈反响

...且这会加强更多的经济合作,避免很多的争执。”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表示:“各个亚洲文明之间其实很大的一个特点、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所谓的和而不同。我们如何把亚洲文明各自的绽放风采以及他们的多年以来...

2023-11-2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