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增广贤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怎么理解呢

时间:2017-05-11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下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大夫觉成

《增广贤文》是明朝时期编写的警世恒言,其中有一句话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下。

1、接触僧道极易放弃家庭与功名,与光宗耀祖不符。

古时候,僧道多不务正业,整日云游四方,没有家庭和社会责任感,与僧道结交,就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无心家庭与功名,这与社会主要价值观的科举制度,还是相违背的,引起主流意识的不满。

王明阳说“佛老为天下害,已非一日。”古语有云“地狱门前僧道多”。

2、僧道名声不好,百姓虽然信奉,但正常人家还是不想子孙后代出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以下几种原因:

1)皇家多信奉道教,百姓多信奉佛教。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就是和尚,做了皇帝后,又对道教极为推崇。

明朝276年,多位皇帝信奉道教,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躲在后宫专心炼丹,24年不事朝政,可见对道教的痴迷。但是,与官员及皇家信奉道教不同,百姓大多信奉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唐朝、宋朝、明朝都是皇家信奉道教,而百姓信奉佛教。

杜甫曾为此作诗叹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历史上曾发生多次灭佛事件,主要原因就是寺院和僧侣太多,占有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但又不上税,还广受信徒供奉,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财物并不充足,这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税收情况,造成官方出面对佛家强行打压。

明朝在民间更是出现了“家家阿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菩萨”的佛教盛况。

这种盛况,也导致道佛两家僧道众多,良莠不济,传出众多不良的传闻。

2)文人墨客大多是儒家人士。

这种现状直接影响到了儒家的威信与地位,而许多文学作品都是由儒家之人写的,所以,在众多文学作品中,道佛众徒,形象都不太好。

这种文学描写众多。

比如:1.《水浒传》里,有四句话形容佛家出家人: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并且在书中有和尚裴如海与潘巧云偷情的描写。

2.《喻世明言》之中,王尼姑故意安排陈太尉家的小姐与阮三在尼姑庵里偷情,结果导致阮三因纵欲过度而身死。

3.《初刻拍案惊奇》之中,观音庵赵尼姑不仅自己与小混混卜良经常行苟且之事,还应卜良要求,对巫娘子下药,帮助卜良骗奸了巫娘子。不仅如此,她还教唆二十多岁的徒弟本空,陪客人赚钱,真是污秽至极,哪还有一个尼姑的样子?

4.《红楼梦》之中,水月庵又称馒头庵,主持净虚尼姑为了自己得到银子,怂恿王熙凤拆散长安守备之子与张金哥的婚事,使两人双双惨死,而王熙凤只是得到了区区三千两银子,就结果了两条人命。不仅如此,净虚的徒弟智能儿和秦钟在馒头庵里发生关系,导致秦钟惨死。

5.《老残游记》之中,尼姑庵更是可以在尼姑庵里直接接客,更是污秽不堪。

3)僧道人员来源有几种:

第一种是犯罪之人躲进寺院及道观。第二种是厌世之人进入寺院及道观。第三种人是为了生计进入寺院及道观,第四种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进入寺院及道观,这种人只占僧道之人的极少数。

4)百姓信奉是一回事儿,进入寺院及道观又是一回事儿。

信奉,可以作为精神寄托,可以供奉。但是,进入寺院及道观,就会绝后,不管暗地里是怎么回事儿,明面上是无后了,这与百姓传统的“无后为大”观念有些格格不入,正常人家,宁可信奉,但不会出家,如寺院及道观。所以说,不想子孙后代过多接触僧道之人,以免受到影响离家而去。

3、《增广贤文》的收录作者,是跳不出当时社会大环境的。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增广贤文》的收录作者,是跳不出当时社会大环境的思维的。

所以才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之说,这两句话准确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上百姓的心理,可以信奉,只管行善,不要管结果如何;但是不能深入接触,深入接触,就有离家的可能,对家庭来说,就是失责,就不是家庭意义上的好人了。

4、觉成结语

《增广贤文》中的“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这句话,不能单独去理解,应该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上下行文,综合来理解。“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这句话就是放到现今社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要想信奉佛道两教,要从正规途径入手,不能随便与僧道结交。真正的僧道都忙于修行,哪有时间来与世俗之人结交?世俗之中走动的僧道,大多是行骗之人,不可信,真正的出家人是不会到世俗之中随便走动的。我国宗教界有明文规定,不能随便出去化缘,就是有法事,也要在寺院及道观之中的场地进行,不得另行寻找场地。这一规定就是为了杜绝有人冒充僧道诈骗。其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才是正途,遁入空门,毕竟不是主流。否则,社会谁来建设?怎么发展进步?都出家做僧道,不事生产,不吃饭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个人观点,欢迎点赞、收藏、关注、评论、转发,共同学习提高。

哪首现代诗让你留下深刻的记忆?清朝康熙年间仓央嘉措是最美情郎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争议点何在?从这六点可以看出没有必要

传统文化观念勤俭节约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相矛盾?平衡点很重要

文化赏析《清平乐·画堂晨起》是李白所作吗?比较唐诗宋词就知道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增广贤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怎么理解呢》,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俗话“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读完前半句才明白 原来是劝人行善

俗话“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读完前半句才明白 原来是劝人行善

...别。比如这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劝人行善,古人相信因果报应,行善不但是一个人道德品质高尚的表现,更是为自己和家人子孙积德。所以只管去做好...

2023-09-03 #经典句子

老话说“不交僧道 便是好人” 其实它的上一句才是人人皆知

老话说“不交僧道 便是好人” 其实它的上一句才是人人皆知

老话说“不交僧道,便是好人”,其实它的上一句才是人人皆知在日常生活中,上一辈的人好像都愿意用老话,俗语来教训,告诫我们。这些话是几千年下来,劳动人民的总结的智慧,内容虽然浅显,但是其中的道理却是很深刻...

2023-12-20 #经典句子

为何《增广贤文》中说“不叫僧道 便是好人” 具体是什么意思?

为何《增广贤文》中说“不叫僧道 便是好人” 具体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增广贤文》中说“不叫僧道,便是好人”,具体是什么意思?时代造英雄,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的意义也不尽相同。这也是很多人对古人留下的一些话产生误解的原因。“不交僧道,便是好人”,出自...

2016-10-13 #经典句子

佛教 道教劝人向善 《增广贤文》为何说“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佛教 道教劝人向善 《增广贤文》为何说“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亲不待。在《增广贤文》中还有一句话:“不交僧道便是好人。”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难道结交僧侣、道士的人就不是好人吗?难道佛教、道教不是劝人向善的宗教吗?其实古人,特别是古代读书人眼中的出家人形象一直都不太...

2008-12-05 #经典句子

《增广贤文》中因何说道:“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三分钟带你了解

《增广贤文》中因何说道:“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三分钟带你了解

...生哲学、处世之道很多还是在理的,但是“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这种偏颇性很明显的话怎么也收录其中呢?其实,从其成书历史中就可以窥见端倪。《增广贤文》经过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修订,该书中很多句子也来自经、史...

2023-09-24 #经典句子

《增广贤文》中说:“不交僧道 便是好人” 总结更加精辟

《增广贤文》中说:“不交僧道 便是好人” 总结更加精辟

《增广贤文》中说:“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总结更加精辟《增广贤文》是明朝万历年间撰写的一本少儿教育读物,作者不详。但他并没有儒家的巧言令色,法家学派的无情无义,也没有毫无意义的理想和说教,有的仅仅是对...

2023-09-24 #经典句子

“不交僧道 便是善人”《增广贤文》的汇总更为精辟

“不交僧道 便是善人”《增广贤文》的汇总更为精辟

“不交僧道,便是善人”《增广贤文》的汇总更为精辟时期造英雄人物,一样的一句话,在不一样的条件中,造成的作用也各有不同。这也是很多人对古代人留下来的一些话产生误会的缘故。“不交僧道,就是善人”,源自《增...

2023-12-16 #经典句子

俗语“人穷不交三朋友 落难不求三种人” 老祖宗的话很有道理

俗语“人穷不交三朋友 落难不求三种人” 老祖宗的话很有道理

...朋友时也需要方方面面的考量,农村有句俗语叫做“人穷不交三朋友,落难不求三种人”,说的就是这方面的道理,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先说这“人穷不交三朋友”,以前老家在农村,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算太好,每次...

2024-01-1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