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为了“四句话” 郑板桥用了四十年

时间:2014-08-02

在中国画史上,有这么一位画家,他却用一生的时间在画竹石,刻画竹子的清风,主要是追求人生的一种境界和个人清气,他就是清朝时期的书画家和文学家郑板桥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1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为了"四句话",郑板桥用了四十年

中国水墨画从大的类型上可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等,每个画种都有自己不同的画法和风格,但是,有很多画家在学习过程中,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画种,从临摹到创作,从写生到创作,都经过了无数次的实践,最后确定了自己的擅长和喜爱的一个艺术风格。在中国画史上,有这么一位画家,他却用一生的时间在画竹石,刻画竹子的清风,主要是追求人生的一种境界和个人清气,他就是清朝时期的书画家和文学家郑板桥。

郑板桥自幼生活拮据,经历坎坷,但他在乳母的影响和教育下,养成了一种很好的习惯,重教养、爱学习,在康熙时期就考入了秀才,雍正年间中了举人,时间长达十年,又在乾隆年间中了进士,并成为清朝的知县,由于其爱民如子,一身清气,两袖清风,为人正直,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极大拥护和爱戴。

郑板桥的画作及人品影响了后世对中国画的学习,包括他的诗词和书法,对人生感叹和境界都带来了深刻的思量,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难得糊涂"及其字形的画面都时刻会泛起人们的记忆。郑板桥在《竹石图》上有一首题诗,道出了他对中国画的深研和人生境界:"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郑板桥一生基本上都在画竹,也许是因为竹子的清瘦能给人们带来一股清气,坚忍不拔、虚心有节能衬托人们心中的理想追求,他对竹子情有独钟,这也是他内心人格的真实反映,因此,画竹也就成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

作画,除了要经常深入生活、深入传统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古人的绘画思想,从画作中、诗词中、题款上、用笔、构图等各个方面的细节入手,走近他们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灵魂,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古人的绘画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法。分析郑板桥的题款诗,也会给我们学习、研究绘画带来帮助和有益启示。

"四十年来画竹枝"。

这第一句话就表明了郑板桥在他的一生中,对画竹情有独钟,这是他的艺术理想,是通过对现实中的竹的热爱,感受到竹子给人带来的清风清气,虚心有节的做人魅力,触动了人的真实情感。而画中的竹,则是从现实中而来,经过画家的吸收和心灵感应,再用手中的笔再现出自己的感悟,这些正好映正了郑板桥的人格和品德,因此,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画竹,实际上是画自己,画自己的心。

"日间挥写夜间思"。

从诗的表面上看,郑板桥作画一般是在白天来完成,而到了晚上则是要去思考,去构图,因为每一幅竹子都有每一幅的动人之处。这里的"思"就是艺术构思,正如五代时期荆浩所说的"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还要"迁想妙得",画家在作画时,总是要把思放在第一位,就是说尽管画竹,但要表达什么主题,说明什么问题,另外,在思的过程中,构图则是成了第二位的,所以说郑板桥的思就是想说明这两个问题。

"冗繁削尽留清瘦"。

这句话意思是很明显的,在现实中的竹子,盘根错节,枝叶茂密,如何在理想的画作中表现出"物"的竹,又要达到画的"意",我们总不能按照现实中写生得来的具体的物照搬到画稿上,而是要经过自己的理解、加工,最后用笔墨再现出想要表达的艺术理想。郑板桥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描绘他的思想,通过整理消冗,画面既有真实感,也达到了竹的清风的美感。

"画到生时是熟时"。

关于生和熟的问题历来是书画家们所讨论和追求的艺术境界,明代画家董其昌说:"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顾凝远也说:"画求熟外生,然熟之后不能复生矣,要之烂熟、圆熟则自有别,若圆熟则又能生也。工不如拙,然既工矣,不可复拙。惟不欲求工而自出新意,则虽拙亦工,虽工亦拙也。生与拙惟元人得之。"

对于"生"和"熟"的问题,在中国文化史上,特别是书画专业方面,都是书画家们一直所实践的共性问题,在书法方面,孙过庭说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复归平正",实际上就是说在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就是要有"生疏感",等待过了这个生疏期后,应当就进入到了"熟练期",但是过了熟练期后,又需要回归到"生"的感觉上来,这时切记防止油滑、草率。同样在国画中,在开始学习时,应当由生而熟,这个过程是练习笔头的功夫,学画没有笔头功夫是不行的,要在熟练用笔的基础上,对构图、润色进行进一步熟悉,但到了一定功力之后,就不再提倡"熟"了,因为熟了就会使画面感到油气、俗气,并且缺乏厚重和古拙之感。

郑板桥所说的"画到生时是熟时"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他的一种谦虚的表达方式,因为他在创作《竹石图》是已经进入到老年,也是他书画造诣的最高峰时期了,他的笔墨功夫都属上乘之功,并且对绘画的理解也进入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但他却没有忘记绘画创作的最高法则,依然在"生"和"熟"中寻找着一种平衡。到了人生书画的最高境界的时候,郑板桥仍然在生中求熟,在熟中求生,这是一个思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反反复复,让技巧进一步熟练,在熟练后又复生,在巧中求拙,在拙中生巧,是不停地克服自己的流弊和油滑,实际上又是在创造自己的大巧若拙的艺术状态。

郑板桥用了四十年在做着一件事,这是因为他胸中和骨子里装着一种对竹的挚爱,点燃了他心中的真实的情感之火,题诗的四句话正是他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真实写照。(文/郭宗吾)

本文由《太一智慧书画艺术》平台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注:文中插图均为郑板桥作品。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为了“四句话” 郑板桥用了四十年》,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海为龙世界 云是鹤家乡”竟是著名诗书画家郑板桥先生的诗句!

“海为龙世界 云是鹤家乡”竟是著名诗书画家郑板桥先生的诗句!

众所周知,郑板桥系清朝时期的著名诗书画家,诗书画艺术被世人誉为“三绝”,亦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官至县令。他不仅饱学多才,满腹经纶,而且行侠仗义,刚正不阿,是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所以,他画的竹...

2023-01-21 #经典句子

“难得糊涂” 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 郑板桥这句话是在自黑吗?

“难得糊涂” 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 郑板桥这句话是在自黑吗?

...”激励自己,宣布立即开官仓赈济饥民。郑板桥所说的这句话,后来即成为“难得糊涂”的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因此台湾徐兰川说,“这句话文义...

2023-09-04 #经典句子

郑板桥流传最广的不是诗 而是“难得糊涂”这句经典名言

郑板桥流传最广的不是诗 而是“难得糊涂”这句经典名言

郑板桥,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有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郑板桥的作品都很受追捧,流传于世的作品也有不少,...

2023-12-15 #经典句子

全文366字 68个“春”字 郑板桥一曲《春词》惊艳众人!

全文366字 68个“春”字 郑板桥一曲《春词》惊艳众人!

...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每句两个「春」字,共四句。一共八个「春」字,将近整首诗的一半字数。春帖儿佚名春日春光春水流,春原春野放春牛。春花开在春山上,春鸟落在春树头。全诗共28个字,其中10个「春」字...

2011-07-29 #经典句子

郑板桥与著名诗句“让他一墙又何妨”的背后故事

郑板桥与著名诗句“让他一墙又何妨”的背后故事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肯吃眼前的小亏,为了获得眼前的细小利益而大吵大闹,甚至是大打出手,结果即使获得蝇头小利也是多费周折,还可能得罪不少人,从长远来看是吃了大亏还不自知。人生在世,首先得学会吃亏,懂得...

2008-06-14 #经典句子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 把一生智慧写进了这首诗里 最后一句豪气冲天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 把一生智慧写进了这首诗里 最后一句豪气冲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他和竹子的缘分一结就是一辈子。人们问他为什么这么爱竹,他总能说起竹子的不少好处来,不可否认,当年做了县令的他,选择画竹也是为了贴补家用,毕竟做为一个大清官他确实一贫如洗。但他...

2024-01-15 #经典句子

郑板桥的《竹石》为何这么多人喜欢?明白如话 句句经典

郑板桥的《竹石》为何这么多人喜欢?明白如话 句句经典

《竹石》是郑燮[xiè](即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是郑板桥题在自己竹石图上的一首诗。诗中,诗人所极力表现的,不是竹子的柔美,而是竹子的刚毅不屈,诗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岩竹的顽强,表现了正直不屈、刚...

2013-10-17 #经典句子

郑板桥的这一首《竹石》 通篇无一“竹”字 却让人觉得句句有竹

郑板桥的这一首《竹石》 通篇无一“竹”字 却让人觉得句句有竹

...有“竹子”的出现。不过在细细读过之后,却让人觉得每句话里都有竹子。因此,它除了生动地展现了竹子坚韧的品质,以及作者刚直不屈的人格和对世界的态度外,艺术水平也很高。首先,在这首诗的前两行“咬定青山不放松...

2023-11-2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