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运用散文常见表达技巧 解读《故都的秋》 说明语文阅读这个规律

时间:2014-04-27

散文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近日,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这篇写景散文 ,我尝试着运用“散文常见表达技巧”,由形式到内容进行理解,心中竟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看来语文学习、阅读考试是也。

散文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具体说明,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氛围、烘托情感;

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

散文中的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人胜;插叙一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平叙一“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

我们接下来读郁达夫《故都的秋》:

作者在运思谋篇、遣词造句、文笔风格以及记叙、描写、议论与抒情的结合上表现了独特的色彩。

1,在记叙中抒发情感。

该文记叙的主体是“秋味”,通过记述“秋味”,把全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抒发了一种健朗 、深沉、充实的感情。 以“秋天,无论 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起笔,便定下了全文感情的基调,并确立了记叙的线索一秋味。

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给他的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他求“清”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正因为这样,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也就笼上了一层 主观感情色彩。文章写作者“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但是,“故都的秋”又并没有因为作家的主观感受而受到扭曲,失却了它固有的特征。那牵牛花,那槐树的落蕊,那秋蝉的残声,那秋风秋雨,还有那枣子树,多么逼真,多么清晰!作者只用了寥寥数笔略作勾勒,便将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既有对北平之秋的客观描绘,又有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

2,在景物描写中饱含深情。

本文直接描写景物的语句虽然不多,但都是极其精彩的,而且饱含作者的深情。例如:(1)“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这里的写景不拖泥带水,一句一景,写出了北国清秋之雨忽来忽去的情景。云的景象、雨的阵势,写得活灵活现,说明作者观景非常细致。

(2)“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这里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景物写得非常细致,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惬意。总起来说,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

(3)“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这里写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花铺满地,写视觉形象;脚踏花得,是触觉感受。写触觉,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这里寂静无人,斯人独徘徊,无人可与交流,便只有与自然相交融。揣摩作者的心境,大约是欣喜的,又是寂寞的。

3,文中的议论源于对“故都的秋”的赞颂。

作者主要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方面表现“故都”的可爱。这一段议论营造了一种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与“故都”题旨暗合;从行文章法上来看,这里宕开文笔。纵横议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进一步赞颂了北国的秋天。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意思是一朵花就是一个宇宙,一个人身也是一个宇宙。 其中揭示的是“以小见大”的意思,也含有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的意思。菩提是指一种树,相传释迦在菩提树下修行得道,所以菩提意指觉悟的境界。

是啊,作为一名高中生,学习的过程,就应该是觉悟的过程,那么学习课本知识,课堂上听讲就是修行的过程,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积小流而成大海,然后“汲大海灌溉每亩良田”。就是说明:积累知识形成规律,在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可见语文阅读之规律。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运用散文常见表达技巧 解读《故都的秋》 说明语文阅读这个规律》,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备考 请看:散文阅读题满分答题套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备考 请看:散文阅读题满分答题套路

...①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表现手法)②运用了什么语言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起了什么作用。或: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修辞手法)③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2023-09-22 #经典句子

掌握这些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15分的题十拿九稳!

掌握这些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15分的题十拿九稳!

...个回答,因为出题人对试题顺序的安排一般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前一道题中可能蕴含着后一道题的信息,所以,要尽量按照试题顺序作答。原则三:要有“大局”意识不管是对具体字词,还是对句子、段落等文本元素的分析,...

2023-09-16 #经典句子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答题套路在手 高分不愁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答题套路在手 高分不愁

...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一致;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三、形象分析类1、常见题型:①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联系全文。②指出某...

2023-06-03 #经典句子

考试有技巧 掌握应试技巧拿高分 高考散文的阅读应试技巧

考试有技巧 掌握应试技巧拿高分 高考散文的阅读应试技巧

...到夸赞修辞手法应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 首先就表面的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根据其结构变化思考相应内容的含义及修辞方法的作用, 而后更深入的剖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 要明确何为本体, 在找准本体的基...

2023-12-12 #经典句子

经典散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经典散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我”是暴怒无常的,什么叫“暴怒无常”?发怒是没有规律的。同学们还可以先思考《春》中朱自清为什么写“盼望着,盼望着”,而不写“盼望着”,而后再思考史铁生为什么用“望着望着”和“听着听着”。生:“望着望...

2023-12-23 #经典句子

胆子大了 将朱自清的散文《春》改成诗是什么样子呢

胆子大了 将朱自清的散文《春》改成诗是什么样子呢

...想解读朱自清先生的《春》《春》的形式是一篇散文。却运用了诗的语言、画的意境,所以,严格的说:《春》是一篇散文诗。《春》开篇运用了诗的叠句,“盼望着,盼望着”,体现了诗的精神——对希望的渴望。为什么希望...

2014-08-27 #经典句子

如何写好散文?余秋雨散文的审美阅读 解读优美散文的美感密码

如何写好散文?余秋雨散文的审美阅读 解读优美散文的美感密码

...这些也都是构成诗词的主要修辞语言特征。其中排比句的运用会带给我们铺张扬厉、气势磅礴的阅读感受,如: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

2023-01-08 #经典句子

余秋雨:46岁经历毁誉满天下 75岁还要用散文解读《老子》?

余秋雨:46岁经历毁誉满天下 75岁还要用散文解读《老子》?

...子的“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名言运用到联合国的工作中。可以说对于现代人,《道德经》依然具有非常的指导意义。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道德经》中的思想都帮助着无数读者走出人生的困局……现在...

2018-03-2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