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成语“喜怒哀乐”竟是一个学术笑话

时间:2012-06-07

一般认为,这就是它最早的出处,本指高兴、愤怒、悲哀和快乐这四种感情,用于泛指人的各种不同感情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2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成语“喜怒哀乐”竟是一个学术笑话

高行之

成语“喜怒哀乐”几乎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中国人都会经常提到的成语,最早见于《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一般认为,这就是它最早的出处,本指高兴、愤怒、悲哀和快乐这四种感情,用于泛指人的各种不同感情。很多年以后,清代陈忱所著《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中有一句话:“虽是海外之邦,不过言语不同,衣服有异,那喜怒哀乐的人情,原是一样的。”这大概是我们所见到的这个成语最早的应用记录了。可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这个成语的出现却是文化人一知半解、照猫画虎的产物,本就是一个学术笑话。

让我们追根溯源,去看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庸》相传是孔子的孙子孔伋(子思)所作。孔子去世时孔伋大概三岁,从孔子到孔伋写作《中庸》期间史料没有记载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所以,在这期间社会、文化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语言文字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不同。这就是说,孔伋在《中庸》中所用的文字与孔子时代基本相同。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成语“喜怒哀乐”在《中庸》中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孔子时代,中国人已经对人的情绪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礼记·礼运》中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说明那个时候人们认为人有七种情绪体验: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情绪是人的本能,不用学就会的。这就是那个时代人们对情绪的认识。请注意:这其中根本就没有“乐”。这就是说,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把“乐”用来当作表示人的情绪的字眼,用“乐”表示快乐的情绪,那是很多年以后到了后世才有的事,是孔伋后世的人才创造出来的。所以,《中庸》中所说的“喜怒哀乐”根本就不是表示四种情绪。

笔者潜心研究孔子的中庸思想二十多年,终于揭开了“中庸”的真实面目,由此意外地发现,对于《中庸》中的“喜怒哀乐”这四个字,竟然直到今天,整个学术界——包括那些权威专家们——也没有搞明白。究其原因,原来是尽管学术界一直以来都在研究孔子,名家辈出、论著无数,却直到今天也没有真正搞明白孔子所说的“中庸”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家一定会问:既然孔子、孔伋时代,“乐”不是表示情绪,那么,它表示的是什么呢?今天,就先和大家介绍一下。

这里首先要和大家说明,为什么一定把孔子和孔伋放在一起来讨论。这是因为《中庸》虽然是孔子的孙子孔伋所作,但文章所表达的却是孔子的思想而非孔伋的思想。这从后世将孔伋称为“述圣”很自然地就可以看出来,孔伋只是叙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而已,而非创造。许多人都感到奇怪:为什么被孔子评价为“至矣”的“中庸”一词孔子却只提到过一次?这是因为孔子一生宣讲六经:诗经、尚书、周礼、乐、易、春秋,但直到去世前不久才从对《尚书》的理解中获得了灵感、从对音乐的理解中最终顿悟,将一生所学、所思、所感提炼、浓缩、凝聚成为千古不朽的“中庸”一词。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的就是中庸思想从萌芽到兴起最终到成熟的整个过程:从学习应用周礼的过程中得到确立,从对《诗经》、《尚书》的理解中兴起,最终从对音乐的理解中走向成熟。

根据笔者的考证,“中庸”的“庸”,不是东汉郑玄所解释的“用”,因为古代“庸”的发音是“容”,与“用”写法完全不相近,发音也完全不同,早在甲骨文中就既有“用”也有“庸”,这完全是不沾边的两个字;也不是南宋朱熹所解释的“不易之”,因为“庸”从来也没有这个意思。在孔子、孔伋时代,庸,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乐器,而且是只有天子才可以使用的最高规格的乐器,而孔子是一个音乐大家,谱曲、演唱、各种乐器无不精通。正是由于孔子在音乐方面高超的造诣,所以才最终把自己的思想用音乐来表达,用最高规格的乐器“庸器”来表示自己认为已经成熟并达到了“至矣乎”的思想。(参见拙作《“庸器”探源》及其他相关论述)

根据笔者的考证,“中庸”的“中”,不是中间,也不是中点,而是什么也没有,是无。《中庸》的原文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其中,喜怒哀,代表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情绪,而乐,则指音乐。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当音乐会(当然也包括其他晚会或会议)主持人宣布“现在开始”以后,有那么一瞬间,音乐还没有响起,但人们都已经秉住呼吸静心等待,这时现场一片寂静,仿佛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这就是“乐之未发”时的场景。而“喜怒哀之未发”则很容易理解,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情绪什么也没有。所以,《中庸》中的这句话其实说的是情绪和音乐这两种不同情况下的“未发”状态,表示什么也没有,无。孔子之所以用“中”而不用“无”来表示,是因为后面的“和”。“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表示有,但因为“皆中节”,因此这个“有”已经达到了极致、最高境界,如同“无”,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中”。这就实现了从有到无的转化,体现了中国古人“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

可以看出,“中庸”的“中”,相当于数轴上的“原点”,但与“原点”的不同在于:在西方的科学体系中,原点是对直线上任一点的规定,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却是本来就存在的,人们需要去寻找它、接近它,因而,这个“中”理论上我们只能无限接近而不可能达到。因此,中,也是一极,加上两端,就是三极,这恰恰就是《易经》中所说的“三极之道”。二千多年来,学术界权威大儒们都将《易经》中“三极”解释为天、地、人,偏离其本质实在是太远了。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中庸》中所说的“喜怒哀乐”这四个的真正涵义,其实指的是“喜怒哀”等七种情绪和表示音乐的“乐”。所谓成语“喜怒哀乐”是后世的文人一知半解、望文生义而产生的误解,用今天的话来说,成语“喜怒哀乐”的诞生原本就是文人们闹出的一个学术笑话。

看到以上这些内容,相信大家对“中庸”也有了新的认识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哦。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成语“喜怒哀乐”竟是一个学术笑话》,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这则笑话 成就了一个经典成语

这则笑话 成就了一个经典成语

一起学成语(14):一叶障目说到笑话,古往今来都是少不了的。古人不仅崇尚正统散文,又不同风格,成就非凡的诗词歌赋,也少不了诙谐文字。一些幽默的文学作品,带给人们笑声,也带来一些启迪。邯郸淳,字子叔,颖川(...

2013-05-15 #经典句子

语言综合运用题:近义词(成语) 标点 病句 修辞 句式

语言综合运用题:近义词(成语) 标点 病句 修辞 句式

...思想感情、社会生活( ),反映了群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相声远非会背几段贯口会讲几个笑话便能轻松驾取,“于嬉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方能称得上精品。例如《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

2022-12-28 #经典句子

爆笑笑话:你用形容美丽的成语夸你姐 一个成语给你五十!

爆笑笑话:你用形容美丽的成语夸你姐 一个成语给你五十!

...好,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每天带你看搞笑段子#爆笑笑话:晚上老婆说要分担家务,就问我:洗碗和拖地你选哪个?我说洗碗。洗完碗后老婆又问:给孩子洗澡跟拖地你选哪个?我说拖地。拖完地老婆又问:洗衣服和给孩子...

2012-08-27 #经典句子

乐极生悲(成语里的中医)

乐极生悲(成语里的中医)

中医认为,人的喜怒哀乐与心的联系最为紧密,“乐极”使人心绪不宁、坐卧不安、失眠多梦,很容易影响到心的功能,产生身体疾患。这说的便是“乐极生悲”。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楚...

2013-10-12 #经典句子

小学生“乱用”成语闹笑话 语文老师:建议多看看成语故事

小学生“乱用”成语闹笑话 语文老师:建议多看看成语故事

看过小学生语文卷子或者辅导过孩子造句、日记、作文的家长,应该都有过同一种想法吧!那就是:不会用成语的话,可以不用!话说小学生“乱用”成语真的很普遍,有时候一篇满是成语的作文,真的能读出“阴阳怪气”的感...

2023-11-22 #经典句子

两句古诗成就两个成语 这句诗不但相当有文化 还最让人神清气爽

两句古诗成就两个成语 这句诗不但相当有文化 还最让人神清气爽

...的都是人的生活。诗篇承载了人类的历史,承载了个体的喜怒哀乐,承载了景色的秀美,承载了人内心的波澜。有人说,读史就是读人心,而读诗,则是深入人心,读的是诗人的精神世界。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2024-01-03 #经典句子

何为恩爱夫妻 五个成语释义所有

何为恩爱夫妻 五个成语释义所有

...则是这家银行里的柜台,通过它,夫妻双方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存进对方的银行里,并可随时提取微笑、鼓励、安慰、体贴、温柔等利息。恩爱夫妻的典范有许多,但是我们要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恩爱方式。所有人对待...

2016-08-10 #经典句子

张杰说成语卖弄学识却说错名字闹笑话 何炅一句话圆回来黄磊偷笑

张杰说成语卖弄学识却说错名字闹笑话 何炅一句话圆回来黄磊偷笑

...张杰还故意卖弄学识,说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成语,但是闹笑话的是把孔融让梨说成了孔long让梨,听到张杰这么说年纪还小的彭昱畅直接就笑出声来了,我们暂且先不说张杰说错名字的事情,就先说说这个成语本身就是互相谦让...

2023-12-2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