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茶文化|源自中国传遍全球 对世界的贡献比肩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时间:2007-10-10

苏轼虽有把酒问青天的冲天豪情,但却是个望见酒杯而醉之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60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导读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公元1050年(宋哲宗元佑五年)春,大文豪苏轼收到老朋友寄来的新茶,在品尝佳茗后诗兴大发,作了上面这首《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予以答谢。

苏轼虽有“把酒问青天”的冲天豪情,但却是个“望见酒杯而醉”之人。事实上,他不是酒鬼,而是茶痴。在苏轼看来,能吃到上好的茶,就如邂逅佳人一样赏心悦目,心情舒畅。而将佳茗比作佳人,不仅只有文字之美,更是令古今关于茶的比喻都相形见绌,黯淡无光。

苏轼并不是创作茶诗的唯一诗人,据统计,仅在《全唐诗》中,就有一百多位诗人写的四百余首茶诗流传至今。历代文人的参与使茶有了文化内涵;而茶圣陆羽所著茶叶百科全书《茶经》的问世,则让茶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使中国人日常的茶事成为艺术化的过程。从而逐渐形成了既有文化与艺术内涵,又融合了佛儒道哲学思想的中华茶文化。

此后,茶(叶)则摆脱了大自然的束缚,超越了植物的范畴,并浓缩了中华饮食及礼仪精神的精华,成为中华茶文化载体。而中华茶文化也随着茶叶走出国门传遍全界。

今天,我们就以历史为时间轴,来回顾中华茶文化的前世今生,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首先, 我们从中华茶文化的载体——茶说起。

茶的起源:源于巴蜀,闻于周朝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经》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陆羽在他的不朽之作《茶经》中,认为是神农氏最先发现并开始利用茶的药用价值,依据是《神农本草经》中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记载。

另外,陆羽认为茶是鲁周公普及(传播)开来的。依据是在《尔雅·释木·》中有“槚,苦荼”的记载(“槚”就是茶的别称),而众所周知,《尔雅》的作者正是周公。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1、茶从植物成为药材:茶药用价值的发现是一个漫长的集体过程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于神农、黄帝,而后始入说。——《淮南子·修务训》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但是,“神农”不是医学家,也不是《神农本草经》的作者。事实上,《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它是秦汉时期的众多医学家,将代代口耳相传的医学知识整理、汇编而成的一本医学著作。也就是说,此书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补充和完善最后才成书的,这是一部先秦医学家的智慧结晶。

既然“神农”不是《神农本草经》的作者,那么,茶的药用价值自然也不是“神农”发现的了。事实上,神农是人们虚构出来的、无所不能的神话人物,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提高《神农本草经》这本书的权威性。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茶一开始确实是作为药来使用的,所以它才在《神农本草经》这本医书中出现。但是,茶药用价值的发现却是一个漫长的集体过程,是华夏先民们的智慧结晶,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

2、茶从药用成为日常饮料:由巴蜀地区饮食习惯及特殊的地理条件所决定 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园有香茗。——《华阳国志·巴志》

当年周武王在“巴蜀之师”的鼎力相助下,最终取得了伐纣的胜利,建立了周朝。随后,周武王将其宗亲册封为巴王,后来,巴王就将珍贵的茶作为礼品进贡给周天子。而“园有芳蒻香茗”这句话则表明,至少在西周时期,巴蜀地区就已经有茶园存在了。

那么,巴蜀地区的人们为什么要热衷于喝茶呢?据史料的记载,这与巴蜀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及饮食习惯有关。

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竺国游记》

巴蜀地区的人们饮食习惯偏于辛辣,而且气候潮湿,自古就是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因此,巴蜀人很早就服用“煎茶”以除瘴气,解热毒。久而久之,茶就由一般的药用发展为巴蜀人的日常专用饮料了。

西周建立后,巴蜀地区喝茶的习俗就开始慢慢向全国传播开来。但是,没有史料证明,喝茶习俗的传播是鲁周公直接推动的。陆羽将此归功于周公,不能令人信服。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周朝的礼乐制度就是鲁周公建立的,因此,周公在后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后人心眼中的道德楷模。曹操就曾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称赞周公。所以,陆羽将茶与“精行俭德之人”的鲁周公联系在一起,其意自明:就是让周公作为茶的代言人。

所以,茶从药用物发展成为日常饮料,是由巴蜀人的饮食习惯,以及巴蜀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所影响而形成的,这是一个漫长的集体过程。而且,没有证据证明喝茶的习俗是鲁周公传播出去的,这更可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

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茶源于巴蜀,闻于周朝(时期)。

两汉至南北朝:饮茶成风,茶道文化开始萌芽

脍鱼炰鳖,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杨氏担荷——《僮约》

茶的普及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日常的,才是民族的。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所写的《僮约》中,就提到“武阳买茶”这件事。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茶是商品的记载,表明茶最晚在西汉时期已经作为商品流通。 而《华阳国志·蜀志》中“南安、武阳皆出名茶”的记载,则印证了王褒所言非虚,武阳确实是当时著名的茶产地。此时,巴蜀是中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

美国茶学权威威廉·乌克斯在他的著作《茶叶全书》中认为:“五世纪时,茶叶渐为商品”,“六世纪末,茶叶由药用转为饮品。”而王褒的《僮约》写于公元前59年,如此算来,茶叶在中国成为商品的时间,比威廉·乌克斯说的五世纪提前了约1000多年。

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荆州土记》

在三国至西晋时期,随着政治重心以及经济重心的转移,荆汉地区异军突起,成为新的茶业产销中心。

西阳、武昌、晋陵(常州)皆出好茗——《桐君录》

东晋南朝时期,政治重心转移至长江以南,这使长江下游宜兴(属常州)一带的茶业蓬勃发展起来。事实上,此时南方饮茶已蔚然成风。

随着文人饮茶之风渐起,开始有关于茶的诗赋出现。而在日常生活中,则出现了以茶代酒的新时尚,众多清谈家、玄学家纷纷弃酒用茶。在清谈家及玄学家的意识里,饮茶已经被当作一种精神现象来对待了。

随着饮茶人数的增多,茶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对茶的研究已是势在必行。正是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西晋茶道大师杜育适时推出他的力作、也是我国最早的茶事诗词赋作《荈赋》,使他成为了时代的英雄。在书中,杜育完整地记载了茶叶从种植、采摘、选水、烹茶、茶具的选择以及品饮的全过程,使饮茶成为一种生活艺术,具有风雅文化。这标志着中国茶道文化的萌芽。

《茶经》问世,开创中国茶道文化新局面

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宫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蛮狄,宾祀燕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茶经序》

杜育虽然才华横溢,奈何天妒英才,不幸英年早逝,错失了成为“茶圣”的机会。直到四百多年后,另一位茶道大师,被后人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有“茶山御史”之称的陆羽才横空出世。此时,已是唐朝年间。

陆羽之前,茶字都写为“荼“字,有着药的属性。在《诗经·风·谷风》中就有”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的记载,而在《茶经》中,陆羽正式将“荼“字改为“茶”字,从此使茶(叶)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最完整、最全面地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

如果说《荈赋》是中国茶文学的开山之作,那么《茶经》的问世,则开创了中国茶道文化的新局面,是世界茶文化历史上的里程碑。而茶也因为《茶经》的普及而摆脱了大自然的法则束缚,超越了植物的范畴,成为中华茶文化载体。

此后,又有大量有关茶道的书籍出现,但都无法超越《茶经》。事实上。《茶经》的诞生是茶业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唐代及之前茶文化的归纳,也是对茶文化发展的推动。为茶文化在宋朝的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佳茗似佳人:茶文化在宋代进入发展期

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梦粱录·铺》

“天水一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期,正如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时茶业已高度发达,不仅是军事物资,也是生活必需品。宋朝的产茶区,也基本上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以后,只是茶叶制法有所不同而已)。茶业的发展客观上又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的文人墨客、皇室宗亲、达官贵人嗜茶成风。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嗜茶之人,他不仅在宫中设立茶事机关,还用赐茶的方式笼络大臣、进行邦交活动。而艺术家宋徽宗赵佶更是茶道大师,他对茶的产制、烹试及品质鉴定都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著有《大观茶论》一书。在皇帝的亲自带动下,社会上饮茶风气盛行。

宋代的文人不仅热衷于写茶诗,而且又将琴棋书画融进茶事之中,从而提高了茶事的文化品位。而在对茶的研究方面,宋朝的文人也是乐此不疲,其中又以苏轼、王安石造诣最深。

苏轼对品茶、烹茶、种茶样样在行。他认为烹茶要用“活水”,并且要用“活火”煮沸:“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而水温要恰到好处,达到“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烹出一壶好茶。在品茶方面,苏轼认为“人间有味是清欢“是最高境界。事实上,他品的不是茶,而是处世的态度。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也是嗜茶之人,他对煎茶的水要求极高,而且,他有品茶知水的独门绝技。据说王安石晚年患有痰火之症,太医建议他用长江瞿塘中峡水煎阳羡茶饮用医治,于是,王安石便将取水之事托付给苏轼。

但苏轼途中只顾欣赏两岸美景,待船到了瞿塘下峡才想起取水之事,无奈只好汲取下峡水回来交差。不料王安石在喝了此水所煎的茶后,立马就判断出此为瞿塘下峡之水,理由是“上峡水茶味浓,下峡水味淡,惟中峡水浓淡适度”。最后苏轼只好承认撒谎了事。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皇帝的直接参与使茶得到了普及,而文人的参与,则使中国传统文化对茶饮进行渗透,让茶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而跨入了文化圈,这使茶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明清茶文化:在宋代的基础上多元化发展

宋朝的文人雅士们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但却使茶艺走向繁复、奢侈的极端,过于精细的茶艺反而淹没了茶文化的通俗精神,使茶文化成为根基不稳的“空中楼阁”。在这种不正之风的引导下,饮茶成为了达官贵人们炫耀、玩乐、攀比的贵族活动。

直到元朝时期,茶文化才返璞归真,茶艺也开始简约化。明朝建立后,痛恨铺张浪费的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团饼茶)”,改以芽茶入贡。从此,民间便以制造散茶为主,相应的,茶的饮用也由“煎煮法”改为“撮泡法”。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产生了的重大的影响。

1、文士茶:醉翁之意不在茶,而在于修身养性 临风弄笛,栏杆上桂影一轮;扫雪烹茶,篱落边梅花数点。银烛轻弹,红妆笑倚,人堪惜,情更堪惜;困雨花心,垂阴柳耳,客堪怜,春亦堪怜。——《小窗幽记》

“文士茶”也称为“雅士茶”。通俗说就是文人雅士们的茶事活动,往高了说就是文人品茗的艺术。

吴中四杰文徵明、唐寅、祝允明和徐祯卿开创了“文士茶”的新局面。他们强调品茶时对周围环境的选择,以及唯美氛围的营造,注重文化氛围和情趣,使品茶成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高雅活动。从而达到种陶冶心性、体悟人生、抒发情感的目的。

到了明朝晚期,文士们不仅讲究环境的至精至美,还追求超凡脱俗、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提出了茶道之说并深入探索,进一步发展了“文士茶”。体现了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继承发展与超越。

总的来说,注重自然和谐与环境美,通过品茗之趣、以茶助诗兴、以茶会友、雅化茶事,来达到修身养性、忘怀世俗的最高境界,是“文士茶”的终极目的。

2、茶馆普及:茶成为真正的国民饮品 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侯失宜,皆能损其香也。生晒茶之瓯中,则枪旗舒畅,青翠鲜明,方为可爱——《煮泉小品》

史料记载,早在唐开元年间(713年 - 741年),中国就已经有茶馆出现了,当时称为茗铺。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唐开元年间,山东、河北至西安等地都“多开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但是,茶馆真正在全国普及,却是在明清之际。明朝时期,在朱元璋的直接干预下,散茶开始流行,这不仅使品茶的程序日趋简单,而且使品茶的费用大大降低,从而使品茶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消遣成为了可能。在多种因素的影下,茶馆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普及开来。

茶馆不仅经营茶饮,还经营点心饮食,也是说书听书的场所,个别茶馆甚至还兼做赌博生意。因此,茶馆不仅仅是人们喝茶的地方,更是人们的社交、娱乐、谈生意的场所。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古代,茶馆是人们获取花边新闻的最佳场所。

茶馆的普及说明茶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真正的国民饮品。昔日贵族化、文人化的茶事活动,正式走向大众化,成为了一种全民性的活动。另一方面,茶馆的普及使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从而形成了接地气、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的民族茶艺,使茶文化具有了民族性。

中华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贡献比肩四大发明

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李约瑟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茶叶、茶树、茶文化随着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遍全世界。唐朝时就开始传入日本、朝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十六世纪时传至欧洲各国、美洲大陆、中东、远东俄罗斯等地区。

现在,全球五大洲有五十多个国家种茶,有120个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全世界喜欢饮茶的人数已超过五十多亿。可以说,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已经传遍全球。而在中国茶文化的直接影响下,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摩洛哥也都形成了各自国家的茶文化。这其中,又以日本茶道、韩国茶道受中华茶文化的影响最大。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潮州,其茶具也源于中国功夫茶具。由于日本茶的品种单一,可鉴赏性不强,因此,日本茶道另辟蹊径,力求在茶具、环境、礼仪上达到完美。也就是说,日本茶道注重茶事的仪式感及个人审美情趣、个人修养,喝茶反而变成次要的了。正因如此,日本茶道又名“道具茶”。

毫无疑问,韩国茶道也是源于中国茶文化。韩国茶道也注重仪式感,但没有日本茶道那么繁琐,以“和﹑敬﹑俭﹑真”四字为宗旨,以“礼茶”为核心传播茶文化。

综上所述,茶文化源于中国、传遍全世界。

结语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极其丰富,不但包含了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了深厚的精神文明层面。其中,杜青的《荈赋》,陆羽的《茶经》,还有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诗、赋、茶画等就属于物质文化方面;而茶德、茶道精神以及精行俭德等就属于精神文明方面。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明清时期,随着茶馆的普及以及品茶费用的降低,使之前属于贵族、文人墨客的茶事活动“飞入寻常百姓家”,茶成为真正的国民饮料,也形成了接地气、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的各民族茶文化。

所以,中华茶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全世界。事实正是如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球五大洲有五十多个国家种茶,有120个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全世界喜欢饮茶的人数已超过五十多亿。茶已经成为真正的世界级饮品。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茶文化|源自中国传遍全球 对世界的贡献比肩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80后茶文化学者周重林:互联网时代是传播茶文化最好的一个时代

80后茶文化学者周重林:互联网时代是传播茶文化最好的一个时代

...在全球的普及程度是否有明显变化?周重林:我认为过去中国在传播茶文化的时候落败了,至少我有一种挫败感。近代以来领衔传播茶文化的,主要是日本人。全世界出版茶文化书刊版本最多的、传播茶文化最勤的人,名叫冈仓...

2016-03-11 #经典句子

从传承宋茶经典到风靡各地的鸭屎香茶饮看单丛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从传承宋茶经典到风靡各地的鸭屎香茶饮看单丛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的茶文化,鼎盛时期在古中国宋朝,宋朝经济繁荣,是华夏文明的光辉岁月,按照今天的说法宋朝的GDP占全世界80%以上,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因此也诞生了很多的中华人文,茶文化是当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清明上河...

2011-10-20 #经典句子

陆羽国际集团陆羽茶交所严建红:为茶产业振兴茶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陆羽国际集团陆羽茶交所严建红:为茶产业振兴茶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报道】陆羽要做成什么?陆羽国际集团陆羽茶交所严建红中国茶日访谈系列陆羽做对了什么?陆羽国际集团陆羽茶交所严建红中国茶日访谈系列 (编者按:2021年9月陆羽会中国茶日,适逢中秋佳节,本月陆羽会中国茶日首次采取...

2024-01-19 #经典句子

入华十余年 BBC Studios首推中国原创纪录片探讨茶文化

入华十余年 BBC Studios首推中国原创纪录片探讨茶文化

...里,你会看到在不同地方有关茶文化的不同叙事。生活在中国云南高山上的德昂族人认为自己是茶的子孙;在峨眉山麓,一位武术传人融茶于武学,在峨眉雪芽茶的启示下,将武艺提升至新的境界;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拖网捕...

2014-07-14 #经典句子

茶文化与中国书法

茶文化与中国书法

...华儿女的伟大发现,经过数千年的饮茶实践,逐渐产生了中国特有的茶文化,饮茶既有益于身心健康,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情趣,随着中国茶叶流传到全世界,中国的茶文化也同样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书...

2024-01-18 #经典句子

千年古道话茶史 百事无聊闻茶茗 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

千年古道话茶史 百事无聊闻茶茗 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

...用价值很早就被中医发掘出来,上可追溯至神农氏时期,中国传统医学集大成者《本草纲目》中,收载有“茶就是药”之说。原创作品:王井宽全球峰集团董事局主席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应急产业基金会会长

2023-08-03 #经典句子

茶文化 蕴藏着哪些内涵?

茶文化 蕴藏着哪些内涵?

云南省社科院历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蒋文忠老师,担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多年来坚持对中国茶文化与云南的“茶马古道”研究,撰写或主编出版了《中国普洱茶》、《云茶大典》、《茶马古道研究》等著作,曾荣获“...

2024-01-06 #经典句子

以茶静心 千古茶文化 揭秘道教 佛教 儒家的传统文化关系!

以茶静心 千古茶文化 揭秘道教 佛教 儒家的传统文化关系!

...佛,茶的存在也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就与茶结下了深受的关系,茶具有清心降火,提神明目的作用,佛教经常都会打坐,而饮茶也成为了他们的必需品,佛教为了继续将茶道延续下去,开始研究茶...

2018-11-1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