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灵活运用四种表达方式 写出高质量文章

时间:2007-01-26

面对一堆食材,不同的厨师,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做出来的菜式不同,口味也不一样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读写杂谈#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面对一堆食材,不同的厨师,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做出来的菜式不同,口味也不一样。有的人做出来的菜品色泽诱人、味道鲜美,人们爱不释手,争着抢着吃;而有人做出的菜品色泽单调、味同嚼蜡、为人问津。

究其因,还是厨师水平高低不同所致。能做出让人喜欢的菜式,厨师水平一定很高,至少他了解人们的口味,了解人们的喜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写作也是一样,面对同样的主题和素材,不同的人去写,写出的文章质量也会各有不同。

有的人写出的文章情节生动、感情充沛、议论到位,可以说文章很出彩,很让人喜欢。

而有的人写出的文章平淡无味、没有起伏,没有创意,没有感情,更没有让人读下去的欲望。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没有用心钻研,没有学会读者思维,没有掌握和运用好写作的三种表达方式。

一、四种表达方式

一篇文章不管是什么主题、什么结构、什么形态,什么体裁,都离不开四种表达方式,即叙述、议论、抒情和说明。

一般来说,文章都是通过这四种表达方式不断推进的。一篇文章中可能既有叙述,议论,还有抒情、说明,只不过不同的文章四部分所占的比例和份额不同。

叙事散文、小说、故事、人物传记等多使用叙述的方法;议论文、杂文、观点文、哲理文等多采用议论的方法;抒情散文、随笔、诗歌等多采用抒情的方法;说明文从采用说明的方法。

如果能够学会并用好这四种表达方式,把握其使用方法和使用场合,就可以掌握写作的基本套路,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二、叙述

叙述是对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物品的描述,多使用平铺直叙的语言。叙述是记叙性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主要用于展开情节,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的经过。

叙述的基本特点是陈述“过程”,包括人物活动的过程,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等,同时还要交代和介绍人或事物的背景资料和主要内容。

叙述只是一种描述,目的是把内容讲清楚、讲明白,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要素,即所谓的5W1H。

叙述的内容一般比较平实,力求客观公正,不掺杂个人的观点,不做任何的评论。这种开门见山的叙述方法特别实用,也特别有效。我们只要把这些要素说清楚说明白,就能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理解和接受。

叙述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把几种混合起来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为妙。

三、议论

议论是作者对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现象的具体看法,带有强烈的个人判断和鲜明的感情色彩。

议论一般有三种功能:

一是判断,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对一个人、一件事好坏、优劣的基本判断。二是预估,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估,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三是解密,解读事件发生的原因,剖析现象后面的本质,分析产生结果的因素。

在写作过程中,根据议论的深度不同,采用的方式不同,可以将议论分为泛泛而谈、系统评价和夹叙夹议三种方式。

1.泛泛而谈。就是在介绍完一个人,讲完一件事之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表达方式不需要太多的理论支持,传递的是态度和情绪,强调的是切身感受,相对来说比较个性化。

这种方式逻辑简单,因果关系明显,让人一看就懂,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很容易让人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和看法。

2.系统评价。就是通过打比分、举例子、列数字、做推理等方式,准确表达作者的观点,这种议论方法逻辑清楚,论述严谨,更具说服力。

在进行系统评价时,既要追求观点的清晰准确,让人能够听明白;还要对观点进行必要的解释,能够自圆其说,让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

3.夹叙夹议。就是边叙述边议论,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这种方式使议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升华了叙述的内容,使叙述更具指向性。同时将观点融入叙述中,使文字更加流畅,更容易让人接受。

四、抒情

抒情,顾名思义就是抒发情感,通过记人、叙事、发表议论和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写作的最终目的。

抒情可以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1.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一般用词比较直白,也可以采用叠字法、拟人法、反复法、强调法、排比法、反问法等多种抒情方法,表达的感情相对比较直接,也比较简单。

2.间接抒情。就是借助具体的人、事、物、景,使抽象的感情有所依托,更加形象。常见的方法有借景抒情、咏物言志、记事抒情和议论抒情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目的就是抒发内心的情感。

抒情部分通常出现在文章末尾,也可以紧跟在叙述和议论之后进行,抒情是文章整体立意的升华,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和魅力所在。

五、说明

说明,就是对某个人、某个事物、某件事情进行相对的详细描述,方便人们认识和了解某事或某物。

说明的功能主要是详细介绍,解释原因,说明情况,讲明道理。常见的有产品说明书,使用说明书、情况说明等。

说明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占主角,但在其他文种中处于次要地位,因此不受人们的重视。但为一种有效的补充,不能忽视其所起的作用。

六、组合使用的功效

一篇文章由四种表达方式组合而成,以叙述引入,以议论深化,以抒情升华、以说明补充,已经成为最常用的写作方法,甚至成为一种标准的写作套路。

在谋篇布局上,四者可以位于不同的段落,文章开头是叙述,中间是议论,最后是抒情,其间还夹杂着一些说明。也可能在一个段落中包含叙述、议论、抒情和说明四个部分,边讲故事边评价,边讲观点边抒情,其中穿插着说明。这样的写法更容易让读者接受,也更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叙述是基础,说明是补充,议论和抒情建立在叙述、说明基础之上,灵活运用叙述、议论、抒情和说明,可以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内容有血有肉,能调动读者的情绪,引发情感的共鸣。

写作就是要发挥文字三方面的功效:构建画面、带动思维、引发共鸣。而这三种功效正是三种表达方式科学、合理、恰当、准确使用的结果。

一篇好的文章,能描述出读者不知道的画面,能进行视角独特的思考,能传递出真情实感,这才是写作的真正意义。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灵活运用四种表达方式 写出高质量文章》,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英语作文这样写 先学会2个基本功 再练习3个高分步骤 灵活运用

英语作文这样写 先学会2个基本功 再练习3个高分步骤 灵活运用

...语法,一步一步的来,日积月累,水到渠成,再背诵一篇文章,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尤其是其中的一部分句式,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英语作文要尽量运用意...

2022-11-11 #经典句子

如何用一句话描写游子回到家乡的情景?灵活运用比喻句合理表达

如何用一句话描写游子回到家乡的情景?灵活运用比喻句合理表达

...三种类型,分别为明喻、暗喻和借喻。1. 用明喻的方式来表达“游子回到家乡的情景”。在外漂泊了多年,这一刻,他终于再次踏进了故土。然而他已经找不到儿时那熟悉的感觉了,因为在这片曾经异常熟悉的土地上,已经没有...

2022-11-27 #经典句子

高考:英语作文怎么提高?灵活运用基本句型 提升可读性!

高考:英语作文怎么提高?灵活运用基本句型 提升可读性!

...和过渡,思考如何进行周密思考,如何添加信息,如何使文章逻辑清晰,过渡自然顺畅。这样你的作文就可以做到疏密得当,注意语法和词汇的运用。这样的作文就是一片标准的考场作文!

2022-11-14 #经典句子

一二年级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 孩子必须要灵活运用它

一二年级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 孩子必须要灵活运用它

...缺乏总结和分析的能力,即使您了解图片我也不知道如何表达书中的内容,所以自然得率并不高。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孩子必须要灵活运用它。为了帮助大家,老师今天分享看图写话(7大口诀+10大句式+38篇精选...

2023-10-25 #经典句子

运用修辞手法最灵活的一篇范文 对公文写作非常有帮助 值得收藏

运用修辞手法最灵活的一篇范文 对公文写作非常有帮助 值得收藏

...推荐一篇难得佳作,它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形式生动,文章采用了多种修饰手法,令文章形象灵动,画面感非常强;二是思路灵活,文章引用了大量的网络经典词语,让文章充满泥土气息,非常接地气;三是描写细腻,文章对...

2023-08-24 #经典句子

学生怎样学会造句?如何在英语作文中优化和灵活运用语言?

学生怎样学会造句?如何在英语作文中优化和灵活运用语言?

造句文章由句子构成,句子由词汇构成;写作则要运用逆向思维,即由单词扩展到句子,由句子编织成文章。句子这棵大树的基本构成成分:主、谓、宾、表;树枝、树叶由修饰成分定、状、补。我们可以先从修饰成分定语、状...

2022-11-17 #经典句子

「2021高考试题分析」英语:题型保持稳定 词汇运用灵活新颖

「2021高考试题分析」英语:题型保持稳定 词汇运用灵活新颖

...是信息检索题,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几座体育场。第二篇文章是关于澳大利亚人为什么对座机情有独钟的分析。文笔幽默,饱含人们对于旧事物的情感。第三篇文章介绍了一位艺术家用海洋中的塑料杯和吸管等垃圾制造雕塑,使...

2008-03-26 #经典句子

“关于品格”的经典名著金句 灵活运用 写作再上一个台阶!

“关于品格”的经典名著金句 灵活运用 写作再上一个台阶!

...在写作中运用起来吧!爸爸妈妈也可以帮孩子们将图片或文章保存收藏,让孩子们摘抄积累更方便!【END】

2007-09-08 #经典句子